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花(O sm anthusfragrans)为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和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因其芳香四溢,树形丰满,姿态秀丽,四季长青而闻名于世。千百年来,人们种桂、食桂、赏桂,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桂花文化。从神话传说到诗歌领域对桂花有数不清的赞美,可以说,桂花是植根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中的一朵奇葩!一、我国古代关于桂花的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关于桂花的记载,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西山经》载有“:皋涂之山,其山多桂木。”著名诗人屈原《九歌》中提到“: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  相似文献   

2.
王维诗中风景幽美的“鸟鸣涧”到底在哪里一直不甚了了。一般注释、赏析者或避而不谈,或想当然地认为其地在长安附近,其诗作于王维隐居终南时,并因此而产生了诗意理解的差异。如对诗中桂花”一词就有不同理解《,文学评论》曾刊出讨论文章。综合历来解说“,桂花”之释主要有三种:一是实指桂花说,二是代指月光说,三是用灵隐寺月中桂落之典,即第一句应改“为人间桂花落”说。以上几种说法其实都有漏洞。若说实指桂花,长安春天何有桂花落?有人找出“春桂”来作解释,多数注本、选本也采用这一说法,但桂树生于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北地无桂,白居易《…  相似文献   

3.
王维诗《鸟鸣涧》中的“桂花”究竟为何物,历来说法不一。许多研究者认为,此乃虚写之物,而有的却将其解释为"月华",更有甚者认为“桂”乃“林”字之误,“桂花”应为“林花”。从相关史料和王维诗歌创作的风格来看,此处的“桂花”应指现实中的“春桂”。  相似文献   

4.
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的《鸟鸣涧》,是写他朋友的别墅所在的云溪春夜幽景的。人们对首句“人闲桂花落”曾产生过疑窦:为什么春季会出现“桂花落”呢?直到现在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以为,目前选注版本等,对此诠释,错误有三:①认为诗中“桂花”是春桂,故有“落花”现象。以特殊替代一般的景物描写,没有普遍性的意义,似不可确信。②认为“桂花”是指月的“光华”,神  相似文献   

5.
自制桂花茶     
暑假里的一个大清早,妈妈就把我叫醒。我穿上衣服,刚一出门,便闻到一股桂花的香气。只见妈妈正拿着一根长竹子,在桂花树上捅来捅去。她这是干什么呢?突然,妈妈说“:你快过来帮忙啊!我们今天做桂花茶喝。”咦,做桂花茶?新鲜!好玩“!快点去拿个干净的扫把和簸箕给我。“”哦。”我兴奋地答道。收集好桂花拿回家后,我和妈妈早已是气喘吁吁了。妈妈忙着把桂花放到一个大盆子里洗干净,之后,就让我在桂花上面轻轻洒上糖。最后,我们小心翼翼地把装桂花的盆子用保鲜膜包起来。第二天一大早,我就爬起来看我们昨天做的桂花茶,只见包了保鲜膜的盆子里有…  相似文献   

6.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鸟鸣涧》一诗中的诗句。对于该诗首句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①黄建森、赵振钧的《中学语文古诗文直译》(新蕾出版社)是这样解释“人闲桂花落”的:“人清闲桂花飘落。”②谢孟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大学出版社)注“闲”为“寂静的意思”。③杨华、方剑在他们的《绘图中学古诗词讲析》里将“人闲桂花落”翻译成“在寂无人声地方,仿佛觉察得到桂花在丝丝飘落”。④也有不作注的,如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清闲”…  相似文献   

7.
王维诗《鸟鸣涧》第一句有“人间桂花落”与“人闲桂花落”两说,且对“桂花”的理解也不相同。文章拟对此进行考释,并力求从王维写此诗的文化背景及文字训诂的角度探明出现“间”、“闲”两说的原因,说明应是“闲”而非“间”。  相似文献   

8.
一、读通课文.激趣 1.看图激趣。同学们,先请大家看几张图片(出示桂花图)。你知道那是什么花吗?这是桂花。八月是桂花开放的季节.桂花看似平淡无奇。却会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桂花对于作家琦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下面我们走进《桂花雨》这篇课文,细细品味这“桂花雨”。  相似文献   

9.
王维诗《鸟鸣涧》第一句有“人间桂花落”与“人闲桂花落”两说。且对“桂花”的理解也不相同。章拟对此进行考释。并力求从王维写此诗的化背景及字训诂的角度探明出现“间”、“闲”两说的原因,说明应是“闲”而非“间”。  相似文献   

10.
《桂花雨》是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摇桂花”是本文的重点段。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到“我”摇桂花时的欢乐,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就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尤其是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新课程理念的“支持”后,目标更是繁复,内容更加冗杂,教法五花八门,手段也令人眼花缭乱。语文教学在繁杂的教学目标和多媒体环境中,越来越迷失,越来越空泛化。根子出在哪儿?如何还小学语文本色?现结合人教版《桂花雨》谈谈我的思考与实践。一、抓准“点”,从文眼中提炼“课眼” 面对冗繁的课堂,我们首先要做“减法”。“冗繁削尽留清瘦”,一篇文章,减至极致,甚至于一字便可“悟其神”。比如,教学《桂花雨》,我让学生在反复通读课文之后,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表达自己最深的感受。有的学生读出“桂花”,说课文主要写了桂花;有的学生读出“香”字,说课文自始至终都弥漫着桂花香;有的学生读出“摇”字,说作者是因为“摇桂花”才对桂花印象深刻;有的学生读出“雨”字,因为作者对摇桂花而“落雨”的印象尤为深刻。读出“桂花”,是抓住了文本的物质载体;读出“香”字,是抓住了文本的线索;读出“摇”字,是抓住了关键性的动作;读出“雨”字,则是走进了文本的核心。作者念中学时便远离家乡,家乡给她的回忆便主要集中在童蒙时期;而童年时代的最大趣事便是帮大人摇桂花,桂花如雨纷纷落下以及沁人心脾的香雨给作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抓住了“文眼”,便可以引领学生透过“雨”,探究摇桂花的初衷,感受桂花雨的独特,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和对故乡的眷恋。为什么他乡的桂花就是不如家乡的桂花香,根源在哪儿?桂花“雨”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独特魅?  相似文献   

1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对于王维这首诗中首句所言的“桂花”,一般人往往理解为常见的“秋桂”,可是第二、四两句点明了季节是春天,于是,有人就把诗中的“桂花”解释为“月光”。一九八○年七月,  相似文献   

13.
挂花栽培史有2500余年。其名称甚多,有叫桂花(《吕氏春秋》)、桂(《山海经》)、木犀(《本草纲目》)、岩桂(《群芳谱》)、山桂(《平泉山居草木记》)、金粟(《山园记》)、球子木犀(《学馀疏》)、柴桂(《拾遗记》)、紫阳花(《南都新书》)、毛技桂(《种子植物名称》)、无暇玉花(《花史》)、仙友(《事物异名》),江浙一带统称桂花。湖南一带统称九里香,这是因为桂花芳香浓郁,清香四溢,飘逸数里,而得此雅名。唐代以前有些古书上记载“肉桂”,其实不是“肉桂”而是桂花(或桂华)。桂花树是我国特产的观赏花木和芳香…  相似文献   

14.
《桂花雨》是台湾当代著名散文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文章以富有童趣的语言,将自己对故乡的千般情结、万般思绪都寄寓在桂花里,从“摇桂花”到“思桂花”,再到“恋桂花”,字里行间渗透着深情。如何让学生从散文当中读出情感,体验情感,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带领学生自我品读,自我感悟,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并引导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深入文本,自主表达,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桂花雨》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作者琦君用细致的手法,恬淡的笔风,描绘了桂花的香、美,描绘了自己童年时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桂花雨的喜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体会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本文的教学难点,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使读者对那阵阵的“桂花雨”产生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香的感觉,进而体会到“我”深深的思乡之情?我采用了以下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每到秋天,外婆便会在那高高的灶台上做起美味的桂花糕,这是我儿时最幸福的时刻,那桂花糕的滋味更是难以忘怀。“做桂花糕了,做桂花糕了!”我欢快地跑进小院,外婆看着我的身影,露出满脸的笑容。外婆先将桂花仔仔细细地清洗几遍,再放入糖水中浸泡两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外婆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她会用桂花编成花环戴在我的头上,  相似文献   

17.
<正>台湾作家琦君在《留予他年说梦痕》中这样写道“:每回写到我的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正是这样一份独特、真挚的思乡之情,琦君写出了《桂花雨》。《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桂花和故乡的美。而寓情于物是本文创作的一个特点。教学时,要让学生透过“桂花”看到“故乡”,透过“物”看到“情”,寓情于物的写法就会在悄然之间融入学生的认知中。  相似文献   

18.
对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一句中“桂花”的解释,历来颇多歧见。本文联系诗人后期生活、思想作出新的理解,可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秋的乐趣     
蒋若珵 《家庭教育》2010,(11):44-44
一阵秋风吹来,夹杂着秋的气息,我皱起鼻子,嗅起了秋的味道。迎面飘来阵阵桂花的清香,有丹桂、金桂和银桂。我们跑了过去,把准备好的纸、碎布展开,让桂花瓣掉在纸上,然后小心地夹在书里。桂花瓣纷纷掉在碎布里,我们把布包起来扎紧,做成一个“香包”。  相似文献   

20.
秋天的桂花     
2006年9月2日星期六天气晴今天,我看了《神话故事200篇》里的一个故事《吴刚砍桂》后,便不由得想起秋天的桂花来。我特别喜爱秋天的桂花,它那铁青色的杆枝,刚劲挺拔。碧绿碧绿的椭圆形叶片,衬托着一簇簇小巧玲珑的桂花,有橙黄色的,有黄白色的,有橙红色的……把秋天打扮得像桂花的海洋,那么艳丽,那么和谐。凉爽的秋风吹来,叶子、枝干、花朵发出“沙沙”的声音,像在演奏秋的交响曲,那么悦耳动听,让人陶醉在五彩缤纷、果实累累的秋天里。别看桂花那么小,它也有很多用处哩!桂花酿酒可治胃病,把桂花捣成纸浆,可造香纸。人们喜欢桂花,把它放在房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