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媒体是我国新闻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应用的环境下,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型,加强互联网广播电视媒体的建设,有利于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互联网技术投入商业化运营以来,尤其在网络快速发展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之后,网络论坛已成为网民信息交流与发布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网络传播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加大,在频繁发生的危机事件中所担当的角色也日益重要。网络论坛以其交互性、隐匿性、意见表达的相对自由性和网络舆论集聚地等特点,已成为网络中的公共领域,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人际传播视野下的网络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德武  白京 《青年记者》2005,(12):65-66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网络人际传播。网络人际传播是借助于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活动。网络人际传播在互联网传播活动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正如“语彭兰”讲的那样:“人们对网络人际传播的需求,甚至可能超过对网络大众传播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薛秀苹 《青年记者》2007,(14):152-152
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互联网以其大容量、高速度、多媒体、互动性的传播特点迅速占领了大众传播市场,使传统传播媒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在这场大众传媒为瓜分生存空间而进行的重新洗牌的活动中,最先受到挤压的就是报纸。因传播速度和容量的限制,报纸面对网络和广播电视媒体的前后夹击,其生存处境越来越艰难。而党报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5.
自互联网技术投入商业化运营以来,尤其在网络快速发展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之后,网络论坛已成为网民信息交流与发布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网络传播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加大,在频繁发生的危机事件中所担当的角色也日益重要。网络论坛以其交互性、隐匿性、意见表达的相对自由性和网络舆论集聚地等特点,已成为网络中的公共领域,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随着宽带网络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媒体正以其区别于传统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的强大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网络电视、网络电台及互动应用正在成为宽带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网站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互联网上成熟的应用模式都在新闻网站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网络多媒体信息元素管理、发布技术,下面提出新闻网流媒体直播系统的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媒体的数字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电视这种建立在现代光电声讯技术基础上的电子媒体,自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丝毫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现代通讯技术的任何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电子传媒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轨迹,世纪之交,以数字技术为科技理论基础,以多媒体电脑为硬件载体,以网络为运作形式的国际互联网几乎是在一出世的瞬间就一举扫荡了大众传播的各个领域。其具体表现就是数字音频广播(DAB)和数字电视(DTV),以及第四媒体——国际互联网。广播电视在这些技术平台上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8.
常永新 《新闻传播》2007,(11):16-18
数字化是广播电视媒体诞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技术变革、最大的一次发展机遇和最大的一次生存挑战。以数字技术为科技理论基础,以多媒体电脑为硬件载体,以网络为运作形式的互联网一举扫荡了大众传播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着物质文明的昌盛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也促进着社会结构的变革。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在传播领域的普及应用,各种大众媒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报纸刊物实现了激光照排、电脑编辑、网络传输,摄影、广播节目的制作传输和播出,电视制作和演播等,都大幅度地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卫星技术、航天技术的进步,使广播电视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球传播变成了现实。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播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使不同的媒介功能可以有机地融合,人类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现代传播领域…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鹏民  王海  赵晓春 《新闻界》2005,(5):118-119
一、对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噪声的定义 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新的大众信息传播手段,网络传播有着独特的优势,它综合了传统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互动电视:即将崛起的“第五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产品迅速走入人们家庭,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的产品——电视机跟网络技术结合就产生了最理想的娱乐工具:互动电视。互动电视(ITV或INTERACTIVE)又称“宽带交互电视”,将广播电视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的传播技术、传播手段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卫星电视、光缆电视、数字压缩技术和宽带网络的迅速普及.传媒生态环境和基本格局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深刻变化。面对网络、无线通讯等新型传媒栽体形式给报业造成的冲击,传统报业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慎重决策,拓展产业,增强竞争能力,发展壮大自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其社会使命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语言是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广播电视在向社会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向大众传播语言。作为一种语言职业的广播电视,承载着信息传播和语言传播的双重使命。语言传播正是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特别是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而由“古典传播方式”跨入了“现代传播方式”的时代。正是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大大提高了语言传播的速度,大大拓展了语言传播的范嗣,大大增加了语言传播接收者的数量,大大丰富了语言传播的内容,使社会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4.
孙炎 《大观周刊》2012,(17):297-297
得益于网络维基技术的普及,大众传播领域进入web2.0时代。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的基本模式。以微博为代表,在全新的大众传播语境下,它是否可以表现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创造力",从而对传统理论产生影响,就成为了本次研究的基点。  相似文献   

15.
袁勇 《新闻记者》2007,(11):101-103
数字传播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和传播手段的演进,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概念和媒体运作模式,丰富了信息传播文化,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时代。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弱化传统媒体的优势资源,挤压传统媒体尤其  相似文献   

16.
姚休 《视听纵横》2003,(5):27-30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催生着网络传播的崛起,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引起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如何加强和改善对网络传播的管理与控制,已成为当前互联网管理乃至新闻宣传管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Web2.0时代的网络新闻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由于与生俱来的在传播新闻信息上的优势,因此在应用之初就在新闻传播领域崭露头角,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互联网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更大的空间,新闻媒体开始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并成为网络新闻的主要信息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将网络定义为“第四媒体”,充分肯定了互联网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2004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全球第一次Web2.0大会上提出了Web2.0的概念,Web2.0以个性化、去中心化和信息自主权为主要特征,使原本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的、被忽视遗忘的大众智慧的价值“碎片”有效聚合和利用起来,从而翻开了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虚拟社群中意见领袖的传播角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丽 《新闻界》2006,(3):50-51
意见领袖是早期大众传播效果研究中发现的一种传播角色,曾是传播过程层级化理论的核心术语。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赛博空间的信息传播,是否意味着这个中间层级的“沉没”?它在新的社群形态里是否具有新的特征?本文拟在网络虚拟社群的范畴内,以消费信息的传播为例,探讨意见领袖的角色特征及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网络技术在很多领域得都到了普遍的应用和发展。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主要方式,运用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对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给广播节目的录制以及创新提供了更高的平台,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文章就是从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优势以及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的策略两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对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发展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对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探究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中传者身份的表征与身份传播的作用模式发现:组织传播中身份的作用既是组织统一性的维护,也是组织结构的维系。大众传播中传者身份则体现为媒介身份和受众身份的双重博弈,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形成的统一身份认知相融合,以促使社会共识的形成以及社会角色的多元化构造。传者身份在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是个体融入社会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束缚的表现。传者身份在不同的语境下以不同方式影响个体的信息传递和交往活动。网络传播中的身份则重新划分为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互联网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带来各个传播环节的不稳定性,使传者的身份作用更加凸显,并将原有的传播类型转化而出现传播类型边界的消融。在互联网环境及其影响下,网络传播导致传播边界的消融与身份传播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