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哲学史上,各个哲学学派都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性论。它既是各社会集团、派别政治主张的理论根据,也是其政策的所谓人性依据。应如何为政,如何施教,须先看人的本来状态如何,于是对人性的研究颇为重视。作为明清之际的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所提供的哲学体系,以其多方面的理论创造,对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都有所发展,而其中关于性和习的论述,也确有发前人之未发的独到之见。本文试图从其“性日生日成”、“习与性成”和“继善成性”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希期得到同好者的指正。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哲学家.他继承了中国哲史上阴阳气化论的传统,将气一元论唯物主义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批判地改造了佛教提出的“能”、“所”思想,提出了“能必副其所”的命题;主张“格物致知”、“知行统一”.这些观点,完善了其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代极其丰富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中,古代的心理思想是这伟大遗产的一部分。这些心理思想存在着有神论和无神论、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科学的心理学就是在继承了我国古代对心理现象的科学解释的传统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古代的心理思想含有许多带有根本性的心理学问题,如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肉体和心理的关系等。本文主要探讨自先秦一代起直到清代,一些唯物主义的思想家对心理本质问题的观点。他们对物质和心理、客观世界和人的心理关系、脑是心理的器官等均有高明的见解和比较科学的阐释。其中的若干论述至今仍对心理学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意义。但在“古为今用”时,必须实事求是,对古人的思想既不能贬低,也不应拔高。只能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辯证唯物主义作指导,加以去粗取精,消化吸收。“古为今用”可以丰富心理学教学内容,提高我们教师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杰出代表,百科全书派的领袖。这两位哲学家的认识论异中有同,在主体和客体、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上,他们有相似的正确看法,也有不同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公元1619——1692)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生活在封建制度已趋腐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阶阶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处于急剧动荡的时代。 王夫之的思想,早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深,后对西方自然科学有所接触,特别是明王朝覆灭,清兵入关,他积极参加抗清的衡山起义,接触了下层人民,广泛研究了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经济情况,写下了大量著作,对我国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他的有关心理论述,也在古代诸贤的论述上,有了新的认识和创见。现就他的教育心理论述,进行探讨,对今天的教育心理研究,也许不毋裨益。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农,号薑斋,又号船山,湖南衡阳人,是明清之际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有创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散见于他的各种重要著作中。他把人性论转到教育论的方法问题上来(说性日受日生日成,屡移而易“未成可成,己成可革”,“习成而性与成之”等),是教育理论上一大进步。他一生教人“须慎天下之师受”。所谓“师受”包括“教以教人之学”和“学以学夫所教”两个方面。王夫之认为教有教之理,学有学之道,在教与学相结合的“师受”中,大有学问。本文初探王夫之论“教者之事”和“学者之事”,以批制继承其教育遗产,并作为对他逝世二百九十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认为:“在中国哲学史上王夫之第一个明确提出和论证了行先知后说”。多年来我们的许多教科书和专著都用“行先知后”来表述王夫之的知行观,把它当作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的一个代表性论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王夫之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说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都做了批评,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实,但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这个批评推论出王夫之主张“行先知后”说,而应从这个批评的来龙去脉理出王夫之全部知行观的头绪。  相似文献   

8.
“隐”与“显”,是我国古代诗文美学评析的一对范畴,二者在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中,如能结合得体,那就尤为美了。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里讲过:“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其意是:含蓄指言外有另一层的深意,警策指篇中独特峭拔语句。含蓄以有繁富的深意为工,警策以有卓绝的新意为巧。“隐”和“秀”是两个相对的名词。“秀”在这里与“显”同意。说得通俗一点,“显”就是诗文形象的鲜明之美,“隐”就是诗文形象的朦胧(模糊)之美。  相似文献   

9.
试述王夫之的教育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夫之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以唯物论的反映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因而,在他长期的教育生涯中,经过观察、体验、研究,对教育的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有许多宝贵的见解,他的教育方法论,闪烁着教育辩证法的思想光辉,主要表现在:一、坚持“动”与“除”的辩证统一王夫之认为,教育过程是知行统一、知行并重的过程,是师生、教与学对立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其培养目标是经过动态发展而实现的。因此,王夫之反对理学家们的“主静”、“主教”思想,坚持动与静的辩证统一。王夫之说:“人之有心,昼夜用不息,虽人…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明亡,于衡山举兵阻止清军南下,战败后隐居著述,在极度贫困中教学四十年。现存《船山遗书》有百种,大部分为群经注疏和论解,他是我国古代难得的多产作家。他的著作的最大特点是善于吸收古人的进步思想,以唯物主义观点解释经文,正如他自己说的“六经责我开生  相似文献   

11.
简论中国哲学史上知行观的历史发展王曙东中国古典哲学中认识思想极为丰富。从古代的阴阳五行说,墨翟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中经荀况、韩非、王充、范缜等,直到集古典唯物主义大成的王夫之,其唯物主义的传统从未间断过。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我国传统的知行关系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史上知行观的历史发展王曙东中国古典哲学中认识论思想极为丰富。从古代的阴阳五行说,墨翟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中经苟况、韩非、王充、范滇等,直到集古典唯物主义大成的王夫之,其唯物主义的传统从未间断过。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我国传统的知行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从“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本体论出发 ,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以及矛盾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在张载“一物两体”思想基础上 ,提出了关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思想 ;在继承张载“动非自外”思想的基础上 ,提出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虚与实,原为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长期讨论的议题之一。例如,清初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就认为:“实不窒虚,知虚之皆实”,“虚必成实,实中有虚”,揭示了虚实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既然现实生活中的事物都具有虚与实的两个方  相似文献   

15.
“隐”与“显”,是我国古代诗文美学评析的一对范畴,二者在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中,如能结合得体,那就更美了。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里讲过:“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其意是:含蓄指言外有另一层的深意,警策指篇中独特峭拔语句。含蓄以有繁富的深意为工,警策以有卓绝的新意为巧。“隐”和“秀”是两个相对的名词。“秀”在这里与“显”同意。说得通俗一点,“显”就是诗文形象的鲜明之美,“隐”就是诗文形象的朦胧(模糊)之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取材于西湖由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公元1 61 9—1 692年) ,湖南衡阳人,因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后人称为王船山。王夫之年轻时考取过举人,以博学多识著称。农民军张献忠大军过湘时,曾邀他参加农民军,为他所拒绝。清军入湘,他曾召集起义军抵抗,失败后曾参加南明桂王的政府。后来见事无可为,决计归隐,遁藏深山,窜身“瑶”洞,始终未剃发,得“完发以终”。王夫之是中国哲学史上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在自然观、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他的许多精彩言论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生动注脚。下…  相似文献   

17.
王夫之史论经世致用精神最突出的体现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政治改革的思想和主张。此外,他强调以史为鉴,用朴素唯物主义和进化论的观点研究历史。在满清贵族的民族压迫之下,其史论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思想。王夫之对发展我国史论,追求思想解放,唤醒民族意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在思想战线上出现了一些具有唯物主义和民主色彩的先进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在课本《中国古代史》中曾提到,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然而,翻遍《中国近代现代史》课本,我们只看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把西方学说作为思想武器的说法。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否有联系呢?下面就这一问题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古代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对教师问题进行过论述,这些问题聚焦在“教师应该怎样做”上。通过对王夫之论教师的思想进行评述,对其“必恒其教事”“明人者先自明”“正言、正行、正教”等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阐述和解释,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在阐明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发展道路时指出:“即使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过的、充分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①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王夫之,对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走了与恩格斯所指示的相类似的道路。 王夫之在其四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不仅踏踏实实地躬身于教育实践,而且把教育活动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教育思想史结合起来,从老子“无”的世界观到宋明理学中的唯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