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对布拉格光纤光栅(FBG)和基于光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原理进行阐述。经比较,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测温系统性能良好,更易实现。同时探讨了光纤传感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智能光纤监测系统在大坝水利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动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和软件设计。监测系统由测温电缆、A/D转换模块和工业控制计算机通过RS485总线连接构成,而监测系统通过局域网与MIS系统相连。本系统采用组态软件和VB高级语言设计了人机界面和数据采集程序。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热能工程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和毕业设计中对燃烧测量的需要,开发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技术的燃烧火焰温度图像检测系统。该系统硬件以千兆网彩色CCD摄像机为核心,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及比色图像测温理论进行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展示千兆网彩色CCD摄像机原理及应用、展现参考点比色法测温的理念、测温方法的实验验证及教学应用。该系统操作方便,在实验教学应用中效果良好,对促进学生掌握燃烧测量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荧光型光纤温度传感和热辐射型光纤温度传感,该文设计了一种结合荧光寿命与热辐射测温的光纤温度传感器,适用温度为30~800℃。首先,改进了传统的荧光传感探针,采用石英玻璃棒代替光纤,可避免高温下光纤吸收和散射损耗导致的光传输效率下降。其次,利用耐高温的Y(P,V)O4:Eu3+荧光材料进行中、低温段(低于400℃)的荧光寿命测温,获得材料荧光寿命与温度的关系;在中、高温段(高于300℃),使用光功率计测得1 490 nm波长下光纤探针的热辐射功率与温度的关系,并拟合得到热辐射功率与温度的四阶表达式;然后,在两种测温方法都有效的温度重叠区(300~360℃),使用荧光寿命测温值标定热辐射的功率与温度关系式,确保高温段的测温精度;最后,将荧光寿命测温与热辐射测温相结合,实现30~8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动力电缆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和软件设计。监测系统由测温电缆、A/D转换模块和工业控制计算机通过RS485总线连接构成,而监测系统通过局域网与MIS系统相连。本系统采用组态软件和VB高级语言设计了人机界面和数据采集程序。  相似文献   

6.
丁坦  刘辉  左名久 《教育技术导刊》2012,11(12):113-114
我国目前有人驻扎的远洋海岛普遍存在供电不足、远程信息通信能力差的问题。针对这些不足,设计了一种适合远洋海岛的电力控制模型。模型利用光纤复合海底电缆作为介质连接本土与远洋海岛并通过光纤复合海底电缆向海岛提供电能。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既能传输电能又能传输数据信号。利用它可以为远洋海岛构建安全可靠的供电系统和远程通信系统。模型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我国海岛存在的电力及通信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光电检测与数据转换是光纤光栅测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以16位模数转换器AD7705为核心的光信号采集系统。阐述了FPGA控制模块的设计思路及VHDL实现方法,并以FPGA作为控制器实现AD7705逻辑控制。通过QuartusII软件进行仿真测试,结果显示:设计符合要求,系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见输送管道泄漏事故,设计了基于分布式光纤技术检测管道泄漏的实验平台,阐述了实验平台功能、平台构建、数据采集处理、监控系统设计以及泄漏检测软件开发等。通过开展模拟长输管道泄漏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纤泄漏检测系统的基本构成,掌握分布式光纤泄漏检测与定位基本原理,掌握光纤泄漏检测系统操作使用方法和泄漏事故发生后的处置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结合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施工的实践,概述了光纤通信的进展,探讨了光发送机、光纤光缆、光接收机等影响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最终性能指标的主要因素,归纳了工程竣工测试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光时域反射仪(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 meter,OTDR)作为测试光纤的光电一体化仪表,可进行光纤长度、光纤的传输衰减、接头衰减和故障定位等的测量。设计了一个基于工程实际中的常用器材,针对不同工程状况,通过OTDR进行测量,总结了不同工况下的测试曲线特性。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OTDR的工作原理及传感光纤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们对光纤传感的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自动化专业工程训练教学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化工程实践训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控制系统完整的设计及调试过程,包括系统要求、系统方案设计、系统软硬件设计与调试、系统故障查找及排除、性能测试、改善及数据分析等,最后完成工程实践训练报告。在实施教学时,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合理布置训练内容,工程实践训练的难度和内容均有别于面向所有专业的工程训练,对提高学生综合设计实际控制系统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情景教学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研究与实验过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研究分析了基于情景教学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要求,以Flexsim仿真系统为基本工具,构建了物流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结合现代物流工程专业教学的特点,具体就生产与物流系统的实验教学环节进行了过程设计,并对其实践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结合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施工的实践,概述了光纤通信的进展,探讨了光发送机、光纤光缆、光接收机等影响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最终性能指标的主要因素,归纳了工程竣工测试内容。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开关柜触点发热严重及温度难以精确检测的问题,对目前常用的测温技术进行分析对比,开发了基于阈值预警功能的高压开关柜光纤测温与预警系统。该系统以智能诊断与预警模块为核心,在实时检测被测点温度的同时,将检测结果与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当触点温度及其变化趋势接近或超过预警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警示。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测温精度高,能有效用于开关柜内部温度的在线监测和预警,对工作人员实时掌握开关柜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隐患,保证开关柜安全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研制了一套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井筒温度监测实验平台,主要包括水合物储层模拟室、温度控制模块、井筒结构模块、信号采集模块。结果表明,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在低温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该实验平台可有效获取水合物开采井筒的温度剖面,实现对井筒环空液位的预测及水合物开采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部分电容"实验存在的问题,采用电力工程中真实的电缆,研制开发了多导体系统的"部分电容"实验装置,该装置为平行多导体结构。介绍了电缆的选取原则和实验装置设计的关键。对已开发的装置,进行了实验测量。与传统的实验装置相比,该装置是一种基于实际工程的、结构紧凑,同时适合学生进行开发性实验的装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立足于工程教育的时代要求,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等五个方面,对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从传统文化、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资源投入等方面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期为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荧光光纤测温原理,研究了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等硬件电路;采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将形态小波算法用于荧光信号滤波处理来提高系统的信噪比,提出了对数斜率法与指数拟合法结合的方法检测荧光寿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最后结合算法与硬件,完成基于LabVIEW的荧光光纤温度在线监控系统的设计;该系统经过大量的测试数据与实验结果验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极高的性价比,并已经在实际环境中获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能力源创新模块的组成和软件控制方式,将该创新模块应用于工程实践创新,探索以该创新模块为基础的项目式实践教学方法。以建立自动分拣系统为例,首先设计系统的工艺流程和结构组成,然后利用创新模块搭建系统的本体模型,基于VJC编程软件完成系统的软件设计,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系统运行结果完全符合设计要求。通过该项目的实践应用表明:利用该创新模块的自由组合拼装优势能迅速建立系统本体,而VJC编程软件又能简便快捷地实现控制程序,大大缩短了系统整体的设计周期,有利于设计人员实现设计意图、优化方案。该创新模块对工程创新实践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毕业设计是连接教学与实践的重要桥梁,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此,对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实践。首先,要求指导教师结合科研项目或社会生产实际申报毕业设计课题,在立题卡中对课题所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大量查阅中外文献的基础上给出初步设计方案,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的技术指标,考虑工程难易度、可靠性和造价等因素,确定详细的设计方案,完成软硬件设计和系统联调,解决毕业设计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达到专业认证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