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光纤纤芯中热点本身所产生的黑体辐射现象为基础,探测来自高温不透明物体表面的热辐射。通过把光纤本身作为待测温度的黑体腔,在无需外加光源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温度传感的方法,其显著特点在于适合高温、高压、高速运转及高腐蚀等恶劣环境下物体的温度测量。分析了如何通过对被测物体实际环境的充分考虑选出合适的多色波长,并通过优化处理,给出了不同波长下光谱辐射出射度之比与被测物体温度的关系式。最后,设计了多色光纤温度传感系统,其中主要是利用光纤传输和光电转换得到输出信号的比值,从而测量到被测物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2.
对布拉格光纤光栅(FBG)和基于光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原理进行阐述。经比较,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测温系统性能良好,更易实现。同时探讨了光纤传感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智能光纤监测系统在大坝水利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荧光光纤测温原理,研究了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等硬件电路;采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将形态小波算法用于荧光信号滤波处理来提高系统的信噪比,提出了对数斜率法与指数拟合法结合的方法检测荧光寿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最后结合算法与硬件,完成基于LabVIEW的荧光光纤温度在线监控系统的设计;该系统经过大量的测试数据与实验结果验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极高的性价比,并已经在实际环境中获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了石英光纤发自自身的热辐射能及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一致。本研究预示:用石英光纤在300℃~1200℃范围,可以方便地制成高温光纤温度传感器。从而为解决强电磁场强腐蚀环境下高温测量,提供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微纳光学传感器的测温精度,基于多模微环谐振腔光芯片,搭建了高精度温度测量装置.装置通过采集微环谐振腔多模温度传感数据,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有效融合多模传感信息,提高传感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多模传感方法在24.9~32.0℃的温度范围内,测量精度为±0.074℃,与单模微环谐振腔传感方法相比降低了温度探测极限.  相似文献   

6.
根据间接设计荧光探针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种带有2,2’-二甲基吡啶胺结构(DPA)的卟啉化合物(TPP-DPA),其选择性识别二价铜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可以作为一种识别α-氨基酸的"Turn On"型的荧光探针.TPP-D PA在DMSO中强的荧光可以被少量的Cu(2+)有效的猝灭,所形成的(TPP-DPA+Cu(2+)有效的猝灭,所形成的(TPP-DPA+Cu(2+))络合物可以进一步作为识别α-氨基酸的荧光探针,尤其对含有巯基的α-氨基酸(如半胱氨酸)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从常温到440℃的温度区间内,采用X射线衍射测量了MgO单晶的温度.测量了不同温度下MgO单晶的(002)衍射峰,发现MgO单晶的(002)衍射峰很尖锐、峰型呈高斯函数状,峰位随温度升高向低角方向移动明显.根据峰位计算了(002)晶面间距,根据晶面间距与样品温度之间的关系,测得了样品的实际温度.为测量晶体温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材料的高温X射线衍射实验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测温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盐水冷却对S36950不锈钢高温后力学性能的影响,选取普通S30408不锈钢为参考对象进行了不同温度工况冷却后两类不锈钢的拉伸试验,获取高温盐水冷却后其力学性能指标(弹性模量、名义屈服强度、抗拉极限强度、断后伸长率等)的变化规律,与同类型钢材采用普通水冷却的既有高温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盐水冷却后两类不锈钢表观均出现了明显的腐蚀现象;盐水冷却使得两类不锈钢在敏化温度段(600~800℃)的高温后弹性模量与延伸率有所波动;采用盐水冷却的两类不锈钢高温后强度均较普通水冷有所下降,且S36950不锈钢的屈服与极限强度在800℃高温后下降显著。基于试验结果修正了既有不锈钢高温后本构模型,提高了其对盐水冷却的S36950不锈钢高温后应力-应变关系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以硝酸锂和硝酸锰为原料,尿素为燃料,用液相燃烧合成方法制备尖晶石型LiMn2O4物质,考察了焙烧温度(300-800℃)和焙烧时间(0-48h)对产物的组成结构和晶粒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焙烧产物中主晶相为LiMn2O4,但含有大量Mn2O3;在300-800℃焙烧时,温度越高,所得尖晶石型LiMn2O4的纯度越高、晶粒越大、晶粒发育越完整,焙烧温度≤600℃时焙烧时间对提高产物中LiMn2O4的纯度影响不大,产物颗粒为纳米级,但焙烧温度大于700℃时影响较大,产物颗粒增大,产物中Mn2O3的含量随焙烧时间增加减少的幅度较大,制备LiMn2O4燃烧产物的最佳焙烧温度为800℃,保温6h左右.但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大于8h时,LiMn2O4会分解生成Mn3O4.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将信号分子NO的检测探针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实验,使用NO荧光探针DAF-FM双乙酸盐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设计了"荧光探针检测巨噬细胞中NO含量"的实验项目,并在本科生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中实施。得到一定浓度脂多糖和食用菌多糖处理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内NO荧光探针平均光密度值(P <0.05)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NO荧光探针能直观显示细胞中NO合成量的变化,可作为一种简便和可视化的信号分子检测方法,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真空热蒸镀法,以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为主体材料、发光材料为客体材料制备混合薄膜发光层,以提高蓝色荧光材料的OLED发光效率。当OLED器件结构为ITO/HAT-CN(5 nm)/TAPC(30 nm)/TCTA(10 nm)/Blue-Or:DMAC-DPS(30%,30 nm)/DPEPO(10 nm)/Bphen(30 nm)/LiF(1 nm)/Al(70 nm)时,器件的光电性能最佳。此蓝光TADF-OLED器件的外量子效率为12.39%,电流效率为21.68 cd/A,功率效率为19.44 lm/W。研究发现改变TADF-OLED的掺杂主体材料和添加空穴注入层均可有效地提高器件的光电特性。实验内容与该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相结合,OLED器件的光电性能稳定、实验现象显著,适于引入本科实验课程。通过该综合实验学生可以夯实实验基础、了解研究热点、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  相似文献   

12.
以海洋光学实验设备(光纤光谱仪、光源等)为测量系统搭建荧光材料特性测试平台,针对荧光的相关光学特性进行研究。制备了桔红、天蓝、黄色、金黄、紫色、橙色6种液体和绿色、蓝绿、桔红、黄色、桃红、桔黄6种粉末荧光材料,检测了液体样品、固体样品的荧光光谱。通过Spectra Suite软件分析研究荧光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结果与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液体荧光试剂的接收强度总是高于粉末荧光试剂的接受强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采用柠檬酸、酒石酸、葡萄糖、蔗糖、EDTA作为络合剂制备LaSrFeCoO6催化剂,以催化甲烷燃烧为目标反应,考察催化剂的活性。通过比表面积测定(BET)、X射线衍射分析(XRD)、氢还原(H2-TPR)、扫描电镜(SEM)及热分析(TG-DSC)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性能表征。考察不同络合剂对LaSrFeCO6催化剂结构和性能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经过800℃高温焙烧后,催化剂具有完整的钙钛矿晶型。不同络合剂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有较大影响;柠檬酸作为络合剂时,所制备LaSrFeCO6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T10%(起燃温度)为425℃,T90%(完全转化温度)为600℃。  相似文献   

14.
采用波分和空分混合复用技术和LabVIEW,设计了一种可通过单片机控制的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监测解调系统,实现了温度和应变的实时监测。实验研究表明,在20~100℃范围内,温度监测平均误差0.3℃,标准差0.163℃,实验灵敏度与标定灵敏度之间的灵敏度误差为0.29%;在0~390με应变范围内,应变监测平均误差2.79με,标准差2.63με,悬臂梁上下FBG实验灵敏度与标定灵敏度之间的灵敏度误差分别为0.10%、0.19%。该解调系统实现了高灵活性、高精度的温度和应变监测。  相似文献   

15.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HC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HCT与BSA作用的猝灭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HCT可以有规律地使BSA内源荧光猝灭,其猝灭机理可认为是HCT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通过测定和计算不同温度下该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根据热力学方程求得了结合反应的ΔG、ΔH和ΔS等热力学参数,根据所得结果推断出HCT与BSA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是疏水作用力。同时,从分子荧光寿命进一步证明HCT与B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主搭建的可径向移动的940 nm单波长红外辐射测温仪,研究了Thomas Swan CCS MOCVD第二次Bake过程中,反应室在不同气氛(氢气、氮气以及氢氮混合气体)和不同压强(13.33-53.33 k Pa)下径向温度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压强为13.33 k Pa,MOCVD反应室内的气氛不同时,红外测温结果主要受气体导热系数的影响;在20 L氢气下,反应室内压强越大温度越高;在压强为13.33 k Pa,H2流量的不同对测温影响不大。该研究结果可为MOCVD反应室的红外辐射测温与精确控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高温固相烧结法制备了SrBi4Ti4O15(SBTi)铁电陶瓷,用双氧水浸泡72h进行氧处理的样品与未经过氧处理的样品进行对比研究。样品的介电损耗谱表明:氧处理使SBTi在20℃~300℃温度范围内的介质损耗明显降低,这主要是由于氧处理使样品中氧空位浓度降低引起的。在温度高于300℃时,经过氧处理的样品的介质损耗迅速增大,这是因为氧处理使空穴载流子浓度增大。通过对材料的直流电导与温度关系的Arrhenius拟合,分析了SBTi的导电机理。结果表明,氧处理并未明显改变样品在300℃。650℃温度区域的栽流子激活能,却使其在20℃一300℃范围内的激活能从0.52eV变化到0.71eV。  相似文献   

18.
以纯化后的大黄素为荧光探针分子,考察了其对不同金属离子荧光响应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与Mg2+以2∶1的络合比形成强荧光配合物(λmax=599 nm),Mg2+浓度在01.05×10-5mol/L与荧光发射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对Mg2+含量检测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荧光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磷酸溶液:花生壳质量比为1.5:1的磷酸浸渍花生壳。在300℃~900℃的炭化温度制备生物质活性炭;用自制的活性炭吸附水溶液中的硝基苯。并从磷酸浸渍比、炭化温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溶液的pH值几方面考查对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浸渍比为30%、炭化温度为800℃、吸附时间为80~90 min、吸附温度为15℃、溶液pH为6~8时条件下的吸附效果最好。硝基苯的吸附去除率为90.06%、吸附量为45.03 mg.g-1。  相似文献   

20.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H=7.4),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芥子碱与人血清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芥子碱可以使人血清蛋白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的荧光猝灭常数,在296~303 K温度范围为静态猝灭,303~310 K为动态猝灭;由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得出不同温度下芥子碱和H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并计算得到其荧光猝灭的吉布斯自由能(G)和熵值(S),其结果表明芥子碱与人血清蛋白的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反应。在296~303 K时两者凭借氢键和范德华力进行结合,在303~310 K温度范围两者的主作用力为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