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工布乌头(Aconitum Spicatum Stapf)块根中分离得到了四个化合物,根据熔点、红外、紫外、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为:伪乌Jie(Pseudoconitine)、海帕乌头Jie(hypaconitine)、雪乌Jie(pendutine),枝蒿乙素(BullatineB)。  相似文献   

2.
国产乌头属的化学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二萜生物碱的类型、生物合成、在乌头属植物中的分布,并参照国产乌头属的系统分类、形态演化和地理分布,本文讨论国产乌头属的化学分类。 1.以牛扁碱型成分为主的牛扁亚属和以乌头碱型成分为主的乌头亚属可能在乌头属进化的初期阶段就已分化,各自沿着独立的道路发展。2.乌头亚属包括以下类群:(1)以阿替生型、维特钦型、乌头碱型胺酵和 酯碱为主的保山乌头系,主要分布于国产乌头属近代发展分化中心之一的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流域,可能国产乌头组的近代分化就是由该系发展而来; (2)以乌头碱、中乌头碱、下乌头碱为主的乌头系,为进化程度较高的群,所含乌头碱及尼奥灵显示了该系与保山乌头系的亲缘关系; (3)以乌头碱和松果灵为主的准噶尔乌头系,所含乌头碱和松果灵显示了该系与保山乌头系的亲缘关系; (4)以滇乌碱类酯碱为主的显柱乌头系和蔓乌头系,为进化程度较高的群,其酯碱有别于乌头碱类。3.以阿替生及C19内酯型为主的甘青乌头系及圆叶乌头系,可能为进化早期形成的高山特化类群。4. 以阿替生和C19乌头碱型胺醇为主的露蕊乌头亚属,可能为特化类群。  相似文献   

3.
针对药材中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方法提取回收率与碱性苯溶液提取方法相似,方法中所用试剂成本低、毒性小,适用于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提取分离以及对照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4.
草乌中有毒生物碱的提取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药材中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研究,本方法提取回收率与碱性苯溶液提取方法相似.方法中所用试剂成本低毒性小,适用于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提取分离以及对照品的制备。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铁棒锤中乌头碱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HPLC测定铁棒锤中乌头碱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色谱柱为Thermo ODS-2 HYPERSIL Dim(.250mm×4.6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0.3%二乙胺水溶液(35:65);流速为1.0ml/min。结果乌头碱在0.975μg-3.9μg(R=0.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乌头碱加样回收率为98.06%,RSD%为1.2%,原药材中乌头碱的含量为0.1052mg/g。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测定方法具有准确、简便、灵敏度高、无干扰而且重现性好的优点,适合用于铁棒锤中乌头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铁棒锤中总乌头碱的方法。方法采用岛津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计对铁棒锤中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乌头碱对照品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A=1.2757C 0.0016,其相关系数R=0.9998。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测定方法具有准确、简便、重现性好的优点,适合用于铁棒锤中总乌头碱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Q—TOF—MS)法测定不同厂家三七伤药片中乌头类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含量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上述9种生物碱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97,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RSD都低干5%,加样回收率98.05%~102.30%。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中国乌头属Aconitum三亚属53种及变种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纳出该属植物根部组织构造的6大类型和18种亚型,找出了鉴定乌头类药材的解剖学特征。并结合植物分类学。化学分类学、细胞染色体和毒性,探讨了该属组织构造与植物系统演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部具有较进化的I型和II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很大的双酯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乌头亚属乌头组3,5-11系中;较原始的Ⅲ型、Ⅳ型及少数小根类Ⅱ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较小的阿替生和胺醇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露蕊乌头亚属和乌头亚属乌头组1—2系;更原始的V型和Ⅵ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更小的牛扁碱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牛扁亚属中。本文还从解剖学的角度对乌头属下等级的系统位置作了讨沦。  相似文献   

9.
对乌头属 Aconitum L. 27个类群的nrDNA ITS序列进行了简约法与邻接法分析,两种方法得到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乌头亚属subgen. Aconitum 的蔓乌头系 ser. Volubilia 不是一个单系类群,显柱乌头系 ser. Stylosa 与兴安乌头系ser. Ambigua 各自作为单系类群也没有得到支持。特产于云南西北部横断山区的一些种之间存在非常近的系统发育关系,说明这些种可能是近期物种形成的产物。紫乌头 A. delavayi 复合体的不同类群在系统发育树上位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期,曾流传关于关羽的一个故事,话说关公攻打樊城时,右臂中了毒箭,跌落马下。华佗为之刮骨治疗,关公只饮了几杯酒,华佗乃下刀割至皮肉,然而骨已发青,遂刮骨去毒,沙沙做声,旁人无不掩面失色,而关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似乎全无痛苦之感。如今从植物学的角度看来,关公当时中的就是乌头箭毒,乌头中含有乌头碱,过量的乌头碱可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麻痹、迷走神  相似文献   

11.
发现卧龙乌头Aconitum wolongense W.T. Wang的模式实际上包含两种植物,即毛果甘青乌头A. tanguticum (Maxim.)Stapf.var.trichocarpum Hand.-Mazz.和展毛大渡乌头A.franchetii Fin.et Gagnep.var.villosum W.T. Wang,故将该种予以归并。  相似文献   

12.
胡椒醛缩氨基芳酸希夫碱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胡椒醛与氨基酸进行缩合反应,制备了5种胡椒醛氨基芳酸希夫碱化合物。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用3-氯苯甲醛与各种氨基芳酸缩合,制得了5种氯代苯甲醛氨芳酸希夫氏碱。对所 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乌头类藏药的分类与毒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述乌头类藏药与乌头类中药的分类区别,并对目前主流现代藏药本草记载的藏药乌头类植物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乌头类藏药的毒性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藏药美丽乌头、船盔乌头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岛津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Acetonitrile)比四氢呋喃(25∶15)作为流动相A,0.1摩尔每升乙酸铵溶液(即1000mL乙酸铵溶液中加冰乙酸0.5mL)作为流动相B,用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美丽乌头和船盔乌头中检测不到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结论供试品制备过程中加入混标溶液,其回收为95%以上,美丽乌头和船盔乌头中含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该制备方法和色谱条件能检出。  相似文献   

16.
从露蕊乌头全草中分离及鉴定出4种二萜生物碱:  talatizamine, 14-acetyltalatizamine,condelphine 及 isotalatizamine。根据现有的植化资料,其系统位置似更接近于林地乌头及塔拉斯乌头。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2种乌头属Aconitum L.和18种翠雀属Delphinium L.植物的染色体。在12种乌头属植物中,除粗花乌头A.crassiflorum为四倍体(2n=4x=32)外,其他种类都为二倍体(2n=2x=16),中甸乌头 A.piepunense中有B染色体存在,牛扁亚属Aconitum subgen.Lycoctonum的二倍体植物与乌头亚属Aconitum subgen.Aconitum 植物的染色体在大小和形态上有明显区别;所有18种翠雀属植物都为二倍体(2n=2x=16),其染色体在大小和形态上极为相似,但与乌头亚属的染色体易于区别。翠雀属植物的核型不对称性程度明显高于乌头属植物,因此从染色体证据来看,翠雀属要比乌头属进化。  相似文献   

18.
国产十种乌头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我国产毛茛科乌头属的10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  根据该属染色体基 数为8(x=8),可将这些种归为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和八倍体种。  10种乌头的染色体在数目、大小、结构上表现出相关性。其中具根状茎而多年生的种多为二倍体,染色体形态较大,第3-7号多为近端着丝点(st)染色体, 具块茎而二年生的种多为多倍体,染色体形态较小,第3-7号多为近中着丝点(sm)染色体。染色体演化方向可能是二倍体→多倍体、大→ 小、st→sm。这进一步证明根状茎种较块茎种原始。根据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又可将这些种的染色体分为两类。这进一步支持了目前分类学上的牛扁亚属和乌头亚属的划分。本文还讨论了这些种的有关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就乌蕨全草、根、茎、叶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乌蕨的进一步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就乌蕨全草、根、茎、叶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乌蕨的进一步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