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在飞机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由于飞机设计部门在飞机外形或功能的设计上因袭习惯的模式,致使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巨大潜力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在上个世纪30年代,对于双机翼式飞机布局的留恋,耽搁了单翼式飞机的发展(早在l907年,法国人罗贝尔、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情况下,飞机设计师总是关心呵护使他设计的飞机保持完好。但这一次却不一样,设计师为飞机在空中破损而欢呼起来。而这一次飞行的意义很重大,是载诸航空史册的一次创纪录飞行。  相似文献   

3.
老毕 《航空档案》2007,(9):52-63
2003年,昆明,巫家坝机场。笔者乘坐的客机缓缓滑在联络道上,透过舷窗可以看到远处一排空军的歼-6静静地停在那里,与旁边忙碌的民航飞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见到这种儿时连环画上熟悉而又陌生的“大头”飞机许多年后仍然在服役之中,宛如时光倒流一般(笔者注:小时候都是把机头进气的飞机称为“大头”飞机,都是好人的飞机。而把两侧进气的飞机称为“尖头”飞机,都是美帝坏蛋的)。这种保卫中国天空四十年的传奇飞机,又有怎样的前世今生呢?  相似文献   

4.
1954年7月3日,是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值得大笔书写的一天。这一天,新中国第一架自己制造的飞机在南昌飞机厂首次升空,从而改写了我国不能自制飞机的历史。下午5时15分,当飞行员段祥禄、刁家平驾驶的初教5飞机腾空而起,呼啸掠过大地时,在场的目击者无不欢欣鼓舞,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为此感到扬眉吐气和无比自豪。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初期,斯大林曾建议由苏联帮助中国建造飞机制造厂,中苏合营,但由于谈判过程中双方意见分歧,与中方的拖延,最终,在未签订合同的情况下,由苏联独资在新疆迪化(乌鲁木齐)头屯河建成了一座飞机制造厂,而且未向中方提供作战飞机。后来在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苏联突然宣布撤回飞机制造厂设备,致使中苏合作建造飞机制造厂宣告失败。但过去由于有关档案史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陈东 《航空档案》2005,(9):44-48
1941年10月7日,德国秘密武器研究中心——佩内明德(系德国东北部波罗的海小岛上的一个村庄,也是德国研制V-1、V-2导弹的中心基地)上空有一架Bf-110战机,后头拖着一架怪飞机。那架Bf-110爬升到360米高度后切断缆索,只见后面的小飞机喷出厚厚的尾烟猛然加速,地面上的测速员报出飞机的绝对空速,只见速度不断往上爬,一直升到时速1004.5千米/时,怪飞机的机首才突然一沉,飞机呈俯冲姿势,后方的尾烟顿时中断,飞机改平。刚才它的速度已达0.84马赫,这架试验机正是后来让盟军极为头疼的Me-163火箭战斗机。  相似文献   

7.
黎时 《航空档案》2005,(10):92-96
10年前:1905年10月5日。莱特兄弟在把飞机变成实用交通工具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过去一个月里,他们飞了5次,飞行时间一次比一次长。今天,奥维尔飞最新的“飞行者”Ⅲ号,持续时间达38分钟3秒,距离达38.4公里,是他们第一次超过半小时的飞行。“飞行者”Ⅲ号总体布局与以前的设计相同,保留了1904年飞机上用的15~16马力的发动机,但增加了新的螺旋桨。和以前的飞机一样,飞行员趴在机翼上驾驶飞机。  相似文献   

8.
《航空档案》2007,(12):12-19
2006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作出决议,要发展研制我国自己的干线飞机。这使得我国在运-10飞机项目被搁置下来后,经过20多个春夏秋冬后我国再一次走上自行研制大飞机的道路。在这20多年中,有很多人在为我国的民用航空工业奔走呼号,呼吁我国要尽快拿出自己的民航飞机,不能再让我国的天空被外国民航飞机所垄断。在这些人中,原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胡溪涛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近日,《航空档案》编辑部请来胡老和《航空档案》杂志《我国发展大飞机》一文的作者潘文林先生,一同探讨我国的“大飞机”的相关话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媛媛 《航空档案》2004,(3):31-32
一战后期,美军和英军开始生产一种“航空鱼雷”。战后美军为改造它们,对它们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和组装。为此,美军花费了每架30万美元对其进行设计和测试,同时,还要寻找一家合适的生产商制造这种新型飞机。最后,他们找到了一家没有导弹生产经验的飞机公司。这种飞机需要装有一种简单但耗资巨大的降落设备。正因如此,这家公司赢得了生产合同。  相似文献   

10.
杭迅 《航空档案》2005,(4):86-88
1965年5月20日,一架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班机飞赴欧洲,途经开罗上空时,发动机突然起火,导致飞机坠毁。在同机遇难的乘客中,有一位名叫黄刚的中国人,职务是中国进出口公司工程师,年仅51岁,黄刚的真实姓名是黄志千,是我国著名飞机设计师,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奠基人及拓荒者之一。他此行的目的.是接受航空工业部的派遣。  相似文献   

11.
航空快讯     
《航空档案》2007,(12):8-11
ARJ21支线客机项目进展顺利,中航二集团向海航交付首架ERJ145飞机,GE开始测试装备中国ARJ21支线客机的发动机,中国乌克兰联合研发60吨级水陆两用飞机,一航沈飞成功交付Q400飞机首架份前机身……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26日召开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我国大型飞机在经过方案论证后,即将进入方案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13.
辛文 《航空档案》2005,(8):68-73
1960年11月14日至21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工办主任贺龙、总参谋长罗瑞卿,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自朝鲜访问归来时视察了哈尔滨发动机厂、哈尔滨飞机厂、沈阳飞机厂和沈阳发动机厂,贺龙元帅亲眼看到这些厂航空产品质量问题严重,3年未向部队提供一架合格的飞机和发动机,大批产品积压的事实,十分震怒,严厉地批评了这4个工厂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4.
《航空档案》2007,(2):6-6
歼十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备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战斗机。随着歼十飞机的研制定型和装备部队,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而实现这一关键突破的就是歼十飞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文骢。  相似文献   

15.
余志 《航空档案》2004,(4):59-60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飞机逐渐在一些国家进行空中飞行。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比较大的清朝,很快也出现了飞机,然而,飞机不是中国制造的,来自西方国家。其中,法国飞行员环龙成为第一个驾驶飞机在中国飞行的“老外”。可惜的是.他也是第一位在中国进行飞行时遇难的“老外”。  相似文献   

16.
自人类于上世纪初发明飞机后,飞机很快用于作战。中国的早期航空技术发展极为缓慢,然而,外国的作战飞机却不时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随着军事力量的发展,开始遭遇各种作战问题,包括防空问题。到了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军队开始动用作战飞机与我红军作战。红军在作战中,多次遭到国民党军队作战飞机的袭击,损失限大。红军由于缺乏防空能力,不得不进行夜间作战。  相似文献   

17.
计红胜 《航空档案》2005,(10):24-28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经理刘高倬在中国一航第六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发展我国民机产业是国家的战略,是民族的期望。中国一航将紧紧抓住“高新工程”和“民机发展”这两个最具政治影响、最具战略意义的国家任务,以发展为龙头,通过若干年奋斗,努力实现“军民机两个产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产品和服务两个领域的销售收入”的三个大体相当。随着中国航空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中国民机产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新支线飞机已被列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以新舟60飞机和新型涡扇支线飞机为代表的民用飞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以支线飞机起步的中国民机产业也将面临着进入市场的关键一搏.  相似文献   

18.
华润熙 《航空档案》2007,(10):26-35
一些跨国集团已经形成,一些新兴力量正在崛起,一些“老字号”则已淡出视野在飞机的发展初期,飞机的结构和制造工艺都比较简单,有的飞机主要就是用铝管,木材构筑起来加上漆布蒙皮而成,因此制造飞机的厂家较多,生产的数量也较大。随着科技的发展,飞机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愈来愈复杂,所需费用也愈来愈高,有些飞机厂商逐步整合成为大型企业,增强了竞争力,站稳了脚跟,另外一些则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07,(16):12-12
5月5日,肯尼亚航空公司一架载有114人的波音737-800飞机从喀麦隆起飞后坠毁,飞机上有105名乘客和9名机组成员全部遇难。机上的乘客来自23个国家,其中包括5名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黎时 《航空档案》2005,(8):92-96
90年前 1915年8月6日 为满足战时的飞机的需要,英国陆军飞机工厂日夜不间断连续生产12个月之后关门休息3天。该厂的前身是1892年成立的气球工厂,1905年迁至范堡罗,1911年改名为英国陆军飞机工厂,1918年4月英国皇家空军成立后改组为英国皇家飞机研究院,为全国航空工业提供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