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张炎的词学专论《词源》是其在对历代文学理论家的相关理论的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对宋词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张炎在书中首次明确提出“清空”的词学观念,建构其理论内涵、强调其创作方式、推崇其典型的代表词人、词作。张炎的词学理论,尤其是“清空”观,对后世的文学评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炎是宋元之交的一位著名词人,他转益多师,标举清空,丰富了诗词苑囿,对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词人个人的气质学养、南宋特殊的历史环境和词人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得张炎在宋际遗民词人中,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特色,从而成为"江东独秀"的遗民词人。本文试图从张词独特风格的成因入手,对张炎词作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探讨《山中白云词》对宋词的总结与开拓,以求对张词有一个更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宋代词人张炎以其词和词学理论《词源》著称于世,他是一位诗画兼擅的文人,他的词常常借助绘画的技巧,给人以绘画美的享受。本文主要从绘画技法中的布局技巧、色彩美、意境这几个方面来论述他词作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4.
以“清空”“骚雅”论词,是南宋张炎提出的著名词学观点,他们在南宋中后期把词与诗进一步融合,建立了一种新的词学审美理想和词学批评标准。曹溶、朱彝尊等人更是以“清空”为旗帜建立浙西词派。姜夔、张炎等“清空”词人能自树一帜,浙西词派能主盟词坛近二百年,是融会“清空”与“寄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宋代词人张炎以其词和词学理论《词源》著称于世,他是一位诗画兼擅的文人,他的词常常借助绘画的技巧,给人以绘画关的享受。本文主要从绘画技法中的布局技巧、色彩美、意境这几个方面来论述他词作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6.
南宋末年,词人张炎为总结一代词章而《词源》。在论中,他推崇白石,力倡雅正,标举清空。“雅正”是张炎论词的基本原则,“清空”则是他论词的理想境界、最高的美学要求。形成于康熙前期的浙西词派,以及嘉庆年间由浙西词派衍变的常州词派,其二的词学理论虽和张炎主雅正、清空的理论一脉相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们的理论却不尽相同。由此,可以说《词源》代表了词论的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7.
厉鹗是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词学理论家。在他手中,浙西词派的词学理论体系更趋严密,词派建设意识更为自觉,创作内容更加丰富,词艺也更为精湛。他论词既推尊词体,宗法周邦彦、姜夔、张炎,倡导醇雅、清空词风,又强调寄托,注重词作的现实意义。厉鹗的词学理论既是浙西词派前期代表朱彝尊、汪森等人词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又对浙西词派后期代表吴锡麒、郭唐等人的词学理论有所启发,在浙西词派词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8.
倪鸿是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生活于清代道光至光绪时期,系晚清粤西重要词人,传世有一卷《花阴写梦词》,收录词作48首。他寓居、游宦广东三十余年,其词的创作地点以岭南为主,故其词作富有浓郁的岭南风韵。倪鸿创作有纪游词、咏物词、题画词、酬赠词等,描绘粤东的风景名胜,赋颂南国物产,表现南疆人文。倪鸿填词取法浙西词派,瓣香姜夔、张炎,词风清空豪旷。《花阴写梦词》产生于独特的岭南,体现了近代岭南文学的繁盛,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汪瑔词作"兼有北宋之秦、南宋之姜",被誉为"岭南风雅衰颓日"、"拔戟词坛"者之一。汪瑔是广东本地词学交游活动中涌现出的核心词人之一,又与当时词坛上的一批精英一道直接促成了本土词人创作水平的显著提升。汪瑔主张兼容并包有清以来盛行的清空、质实(僻涩)等两种主要词学审美风尚,兼有融通与开拓的双重特点。研讨汪瑔的词学活动,有助于从词学家族层面体认近世中后期广东词坛的去边缘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张炎作为南宋末著名的词作者和词论家,以其丰富的词作体现了他所倡导的创作主张,在中国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张炎的词作在内容上大都表现了其身世之感,在艺术上重视审音协律,讲究修辞炼句,提倡婉雅之风;其创作理论涉及到词的乐律及具体作法,提出了清空、雅正、意趣高远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1.
张炎论词主张音乐与词作并重,其"雅正"说实包括音乐之雅正、词作之雅正和雅词协音三方面。张炎提出"精粹"、"妥溜"等审美范畴,服务于"清雅"词论体系。融贯之美是他词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要素,用以达到清空中有意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提及宋词,人们早已习惯用"婉约"和"豪放"来划分流派。但细细品读宋词,就不难发现,还有一些词家的词作,既无"婉约"派的绮罗香泽之态,又少"豪放"派的粗豪激越之势,其中的代表人物首推南宋词人姜夔。最早给姜夔词风定位的是南宋词人张炎,他在《词源》中称赞:"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又说其词"不惟清虚,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到了清代,词评家更是多以"清空"、"醇雅"、"清丽"等概述姜夔词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富天才、最有成就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在融合前人词作的基础上而有所创新,在清代词坛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地位,在题材内容、意象、语言、音律等四个方面都有着高超的表现技巧。纳兰性德给词这种文体带来了新鲜的生气,加入了新的元素,对词学的发展可谓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周济的文学成就不仅表现在词学理论上,也表现在词的创作上。作为一个继承性多于开创性的词人,他的词作可看作他的理论的阐释和补充。周济词作运古而能出新,大体可概括为:继承花间词风,注入身世感慨,创作出“蕴藉”的小词;轨模南宋咏物词,创作出具有深湛之思的“寄托”之作;学习周邦彦的“钩勒”,创作出“浑厚”之作。  相似文献   

15.
莫友芝的词学观念以张炎的词学理论为标准,以南宋姜夔为学习范式,提倡意趣高远、清空醇雅.莫友芝的词创作和其词学观念相一致,是其词学观念的具体实践,追求雅化的创作道路,融入前人诗句,并使用铺叙展衍的艺术手法,使其词具有清雅疏淡的艺术风范.  相似文献   

16.
"醇雅"和"风雅"是清代典型的词学主张,它们分别代表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尊"雅"观。"醇雅"与"风雅"皆是以"雅"为基础,要求词作音律规范,语言典雅。但目的和方法各异,前者复兴词体,后者推尊词体。对词作的风格要求也有很大不同:前者重"清妍""清空";后者提倡"深美闳约、深隽柔厚"。  相似文献   

17.
"醇雅"和"风雅"是清代典型的词学主张,它们分别代表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尊"雅"观."醇雅"与"风雅"皆是以"雅"为基础,要求词作音律规范,语言典雅.但目的和方法各异,前者复兴词体,后者推尊词体.对词作的风格要求也有很大不同:前者重"清妍""清空";后者提倡"深美闳约、深隽柔厚".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在词学理论方面,虽没有留下多少资料供后人研究,但从词作中,我们仍然能勾勒出他对词体的认识与词学主张:不满于词的传统题材与柔媚风格;倡导词向诗、文的靠拢;以深刻反映现实的创作态度提高词体功能与地位。其大胆革新的精神,对辛派词人的词体观与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陆进词浅析     
清初词坛处于"中兴"时期,许多词人崛起,其时流派众多,词集多出。在浙江杭州,西陵词派颇引人注目,其中的词人陆进对于填词有自己的看法,他的词作也颇有特色,可以从他的词作中,看出当时西陵词派的总体创作倾向与审美,对于了解清初词学的发展也极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晚清词学理论达到了中国传统词学理论的高峰,晚清词人对前人的词作进行批评,或表达其词学思想,词心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并成为词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词作离不开词心,只有作者从心出发,融入自己真实的感受,才能创作出引起读者共鸣的优秀作品。本文分别论述了冯煦和况周颐关于词心的观点,以及词心与文心、赋心和诗心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