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带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及民族精神。《奥涅金》是柴科夫斯基歌剧类作品中的杰作,同时也是俄罗斯歌剧史中的一块瑰宝,它既是俄国音乐在世界音乐中价值的体现,也是柴科夫斯基本人歌剧审美特点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在音乐学术界当中,对于柴科夫斯基所属派别这个问题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他的作品一方面揉进了太多的俄罗斯民间音乐元素,如<1812序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等作品,都大段而且原封不动地引用俄罗斯民歌,这是民族乐派的典型创作手法;而另一方面,柴科夫斯基又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音乐观的作曲家,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反映其内心世界情感的段落,这种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重要特征也是柴科夫斯基与民族乐派作曲家之间最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柴科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把俄罗斯民族音乐和西欧音乐技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了具有俄罗斯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传世杰作.柴科夫斯基非常重视音乐艺术的思想性和民族性,作品洋溢着鲜明的民族情怀,他的创作代表了这一时期俄罗斯音乐作品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4.
徐辉 《文教资料》2006,(10):136-137
柴科夫斯基是俄国民族音乐家,“世界性”的作曲家。音乐是他生命和灵魂的支柱,作品是他精神、生活以及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他是一个民族艺术家,是最民族的“民族主义”者,他将民族主义深刻地渗透在他的作品中,使我们感受到音乐中的民族性因素——那就是在他音乐中的俄罗斯民族“魂”!同时,在音乐创作中,柴科夫斯基又是一个世界主义者。他被意大利歌剧、法国芭蕾舞、德国的交响乐和歌曲所吸引,把这些素材都吸收到他作为一个俄罗斯人而继承来的民间旋律中,并在这种混合物上打上了个性鲜明的印记。一、民族主义19世纪人们评价音乐家的标准已从…  相似文献   

5.
19纪俄国最杰出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以他特有的悲悯情质感动了人们一个多世纪,他的生平、作品及音乐思想都值得我们来细细品味。柴科夫斯基一生的作品很多,内容和体裁也十分广泛,其中钢琴套曲《四季》则是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论文以《四季》中12首附有标题的,独立的钢琴小曲为线索,从而揭示出柴科夫斯基悲悯伤情孕大怀的音乐思想和境界。  相似文献   

6.
歌谣风行板     
1869年 ,柴科夫斯基还是一个29岁的青年 ,他住在乌克兰首府基辅附近卡明卡地方他妹妹的庄园里。有一天正在写作歌剧《女水神》的管弦乐总谱 ,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唱着一支民歌 ,唱得那么动人。柴科夫斯基听得出了神 ,他被这支淳朴优美而又婉转凄恻的民歌吸引住了 ;它的曲调就在睡梦中也萦回在他的脑际。第二天 ,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 ,把民歌的曲调和歌词记录了下来 ,马上配上和声 ,收进了他在这一年中编成的《俄罗斯民歌50首》(一本改编为钢琴二重奏的民歌集 )。两年以后 ,他在写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时候 ,又用这首民歌作为第…  相似文献   

7.
柴科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作品的创作中,他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素材与"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完美结合,形成了鲜明的特征。本文将从曲式结构、和声等方面进行论述,达到对《六月——船歌》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清晰的认识柴科夫斯基钢琴小品中的和声手法。  相似文献   

8.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作曲家中最为杰出的一位代表,也是最受欢迎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他被俄罗斯人民骄傲地称为“俄罗斯音乐的明灯”。他的作品不计其数,《第六交响曲》(也被称为《悲怆交响曲》)是他最后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他的巅峰之作,这首交响曲包含了他对人生的恐怖、绝望与失败等情绪,也可以说是世界观、人生观和爱情观的具体体现。柴科夫斯基一生所创作的作品都可以用一个“悲”字来形容,而《第六交响曲》则是其最高境界,文章具体阐释了该曲中“悲”的寓意。  相似文献   

9.
柴科夫斯基用音乐的语言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俄罗斯人民独特的生活画卷。《四季》的音乐充满了抒情性,它以优美的旋律、深刻的内涵、质朴的音乐语言充分展示了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征:浪漫主义、优美的抒情旋律、深刻的悲剧性以及个性化中浸透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0.
穆索尔斯基是俄罗斯19世纪最具个人特色的作曲家之一,是“强力五人团”成员。由于谙熟民间传说与歌谣,他的音乐语言深深植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传统。在穆索尔斯基的各种体裁作品中,声乐作品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跳蚤之歌》、《夜》、套曲《没有阳光》、套曲《死之歌舞》等,每一部都各具特色。其中,《死之歌舞》  相似文献   

11.
所有俄罗斯作曲家中,在全世界影响最大,最受欢迎的恐怕要数柴科夫斯基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第六交响曲》,又名《悲怆交响曲》,既是他创作的顶峰,也是他对人生、命运、爱情、婚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深切感受后在音乐上淋漓尽致的抒发与倾诉。“让他们猜猜看吧,”在他写给侄儿的一封信里提到他准备写作的这首乐曲时柴科夫斯  相似文献   

12.
《悲怆交响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1893年)完成的,这也是他总结自己一生的力作。作品特别深刻地体现了柴科夫斯基个人的痛苦和斗争、愤怒和抗议以及对生活、幸福、欢乐和爱情的热烈追求,讴歌了人生乃至生命的辉煌,表现了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充满了人生哲理和真挚的情感。不失为一部充满深厚教育意义的传世之作。自1986年,我校开始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在一无教材,二无上级要求的情况下,我尝试着选用一些中外名曲作教材供高中音乐欣赏课所用。10多年来,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欣赏教…  相似文献   

13.
聆听老柴,不仅是对柴科夫斯基的尊重,还是对他那些如行云流水般美妙旋律的艳羡。聆听着他,在他用毕生心血构筑而成的音乐殿堂里徜徉不止,留恋忘返。我呼柴科夫斯基为老柴,是受了父辈的影响,否则我连尊敬都来不及,又哪敢如此放肆?然而听过那么多老柴的作品后,只能愈发让我发自内心地称他为老柴。因为他的音乐实在是太接近我们能接受的程度了,难怪我们的父辈痴迷了大半辈子的老柴。老柴的伟大在于他一生都没背离他的民族,一生都在俄罗斯广袤无垠的大地上汲取属于他的  相似文献   

14.
1872年,柴科夫斯基住在乌克兰卡明卡他的妹妹的庄园里写作第二交响曲。每天早晨,他常常到附近的森林里去散步,从一位会唱歌的守林人那里听到了许多乌克兰民歌,并和他交上了朋友。他妹妹家里的厨子彼得·格拉西莫维奇是个乌克兰农民,每当柴科夫斯基在钢琴上弹乌克兰民歌《仙鹤》时,他总要走到他身边,和着拍子唱:“这样站起来,这样用手捏。”尽管音不很准,却唱得别有风味。柴科夫斯基把他所唱的《仙鹤》曲调,用进了第二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使这部交响曲生色不少。居住在俄国西南部乌克兰一带的斯拉夫人,有“小俄罗斯人”之称;因此这部富于乌克兰…  相似文献   

15.
李锐 《华章》2013,(28)
前苏联作曲家、演奏家申德廖夫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了极具俄罗斯风格的《俄罗斯组曲》,这部作品可谓巴扬手风琴音乐会上的经典保留曲目,其创作理念中最大的亮点是将即兴性和技巧性与俄罗斯民族风格和民族特征鲜明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俄罗斯组曲》由三首乐曲组成,分别是《乌克兰民歌》、《民谣》和《俄罗斯舞曲》,这三首乐曲都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性格,乐曲的每个主题都是以俄罗斯和乌克兰当地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发展而成。作曲家在其创作理念中,力求将体现俄罗斯传统音乐的调式、和声及旋律发展手法与现代音乐作曲技法相融合,使作曲既保持了俄罗斯音乐的幽默乐观、热情奔放、细腻抒情等特色,又不失现代音乐的审美习惯,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6.
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具有丰富的音乐内涵、流畅的歌唱性旋律以及优美的音色效果,是非常值得欣赏与学习的一部钢琴作品。其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与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艺术表现水平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教学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钢琴套曲《四季》的音乐风格,来探讨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四季》的演奏与教学。  相似文献   

17.
柴可夫斯基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钢琴套曲《四季》就是反映当时俄罗斯现实主义思想的典型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通过对俄罗斯一年中十二个月的描绘,用音乐这一特殊的人类语言向人们展现了俄罗斯的自然风光和民族特征。本文通过对《六月——船歌》的钢琴演奏指导和曲式结构分析,从音乐形式美的角度来展示这首小品完美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歌剧是我国音乐文化板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基于我国民族元素与西方歌剧传统的融合进而打造的具有中国独特韵味饱含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运河谣》正是融合了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戏曲、民歌、民俗等创作而出的表现民族气质的中国民族歌剧代表作之一。本文从作品音乐内容、音乐美学的角度对《运河谣》这部作品做简要分析,以期大众能对这部作品带来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格林卡的艺术成就举世公认,他对俄罗斯古典民族歌剧有奠基之功,所创作的歌剧《伊凡·苏萨宁》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正是俄罗斯古典民族歌剧最具代表性的两部作品。本文主要选取格林卡的《伊凡·苏萨宁》这部作品,对其歌剧的音乐意义、音乐戏剧结构进行分析,同时对格林卡的艺术成就及其所代表的俄罗斯古典民族歌剧创作风格予以描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音乐家柴科夫斯基(1840—1893)出生在俄罗斯乌德摩尔迪自治共和国的伏特金斯克小城。其父母都喜爱音乐。对柴科夫斯基从小就进行了钢琴训练。童年的柴科夫斯基就表现出了忧郁、敏感、性格内向的气质 ,心理防线比较脆弱。一点小事就会伤他的心 ,例如对别的孩子来说根本不当回事的批评和责备 ,也会使他难过半天 ,许久不讲一句话。10岁时 ,父母送他去圣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在长达七年的法律学习之余 ,他接触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当时莫扎特的歌剧《唐璜》引起了柴科夫斯基极大的兴趣。因此莫扎特也就成为了柴科夫斯基一生中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