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提起“经济报道”,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就立即会想到“观点+例子+数字”。正是在这种旧观念的影响下,“经济报道”也因此成了枯燥乏味新闻的代名词。但是从记者多年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经验来看,经济报道也可以写得妙趣横生、引入人胜。现在在国内发行的多份经济类专业媒体中,  相似文献   

2.
不少经济类报道引用数字多,专用术语多,语言枯燥乏味,读者不太爱看。这个问题常常困惑着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本文试就如何搞活经济报道,作一些初步的探讨。读者不太爱看经济报道的症结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的重点转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报编辑部为了适应这个转变,把经济报道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苦心经营”,有关经济类新闻条数显著增加,一般的占新闻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我们电视台在加大经济报道份量的同时,更注重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去年,我们播出新闻总数达4000多条,其中经济类新闻就达1600多条,占三分之一。深度报道也较上年要多,在我们的创优节目中,90%都是经济类深度报道。一、抓经济类深度报道不能浮在面上,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长期以来,电视经济报道往往见物不见人、见成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开始,报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类报纸,不但其市场环境随着整个报业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它的报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人们的经济活动,更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巨变。知识经济、WTO,已使人们的经济活动具有迥然不同的性质和方式。对报业经济来说,一个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问题就是: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经济报纸? 这样,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乘着新世纪之势而推出的一份全新概念的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也就特别引人注目了。本文试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的读者定位、报纸风格、报道了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新世纪经济类报业市场的变化和办报方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经济类报道成了电视新闻的重头戏。由于经济类报道的抽象性同电视传媒形象的直观性的不相适应,无疑给电视记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它不像事件报道那样宏观展示,不像生活报道那样贴近观众,不如化报道那样多姿多彩,不及反腐片那样引起广泛共鸣。因此,研究经济内在规律,发现新闻闪光点,是搞好经济报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肖敏 《新闻窗》2006,(5):78-79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治新闻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新闻,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社会生活和新闻工作的“经济化”趋势。世界上权威的经济类日报《华尔街日报》在最近的几年跃升为美国发行量最高的报纸之一(200万份);世界主要综合性报纸中,除了要闻版外,都有经济版;我国经济新闻类传媒的种数和发行量的增长,以及同行之间竞争的激烈等等也说明,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7.
经济类战役性报道的创新冯卫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把纺织工业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突破口。浙江的纺织工业历史悠久,曾经作为传统支柱产业,跨入了全国纺织大省的行列。为了打好纺织行业的改革和脱困攻坚战,进而推动全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浙江...  相似文献   

8.
2004年12月份是全年的最后一个月。从整个国家来说,是各项政治活动、各个领域发展情况的大汇集;从新闻报道来说,是全方位、多侧面的大盘点。所以,在抓好重点报道中体现权威性和指导性,就成了这个月《人民日报》的鲜明特点。一是对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重要会议等,全面准确地进行报道。12月3日至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报在6日一版以通栏的庄重形式报道会议的主要精神,并配发社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先后发表了6篇评论员文章。经济…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当前全党、全国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经济宣传就自然而然地要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各种经济类新闻媒体的大量涌现。说明经济报道不但是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也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但另一方面,又不时听到这样的议论:经济报道难搞,经济新闻难写。事实上,优秀的经济报道比比皆是,它们不仅为人们喜闻乐见,津津乐道,有的甚至直接参与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内地的经济报道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现在,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经济题材的报道已经完全不同于之前几十年的样子,它把经济新闻变成了更为贴近普通读者的信息,不再艰涩难懂.让经济这个话题变得跟老百姓息息相关,可以说经济类的媒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1.
董沛 《新闻三昧》2007,(8):30-31
大众经济报道的难度正在加大什么是大众经济报道?这是一个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想,顾名思义,所有适合大众阅读的经济类报道,都可以称之为大众经济报道。或者说,大众经济报道的"大众"二字,应该更主要来自于其受众对象,而非报道对象。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类专业媒体,尤其是新兴财经类媒体,在公司新闻报道上已呈现出新的竞争态势. 命题:新竞争格局下的公司新闻 经济类媒体的竞争格局可以以时效性划分为三类:月刊、半月刊和周刊,代表性平面媒体是<中国企业家>杂志、<财经>杂志、<经济观察报>;日报和准日报,代表性媒体有<第一财经日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周三刊);网络媒体及即时媒体,代表性媒体.  相似文献   

13.
我是2001年4月进报道组工作的,转眼已一年多时间.2002年度,我在报道工作中取得了一些进步,全年共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新闻稿件约20多万字;在浙报集团的各类报刊中共发稿件76篇,其中重点稿64篇.本人荣幸地被评为浙报集团2002年度最佳报道工作者.下面,我谈点自己一年来从事报道工作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内容的日益丰富,以经济生活热点问题作为报道重心的经济类报纸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经济日报》作为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的传统经济类报纸,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报道特色。本文从微观操作层面的报道特色入手,分析新版《经济日报》如何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在强手如林的同行业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沈毅 《当代传播》2011,(5):96-97
《现代评论》是20世纪20年代很有影响的周刊.其经济类稿件体现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爱国立场和价值追求.权威而稳定的撰稿人队伍,以及对稿件说理性和数据性要求的重视,是经济报道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斌 《新闻世界》2010,(8):83-84
由于经济类报道的专业性特质,往往造成新闻报道亲和力不够、报道手法单一的现象。本文以合肥电视台为例,提出了一条探索之路——增强城市电视媒体解读式报道,从而实现经济报道的"有用性、实用性、全面性"。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所披露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杀伤力"强,经济类批评报道尤其如此.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主体都有明确的自身利益,多个主体利益间又有类似于"生态群"的紧密相关性,如果对经济批评报道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因媒介的"放大"效应而累及相关联的经济主体.而负面效应的突出表现为"株连"无辜和因小伤大.  相似文献   

18.
“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从而说明明天之意义”,是深度报道的总体特点。经济类报道与时政报道、社会新闻不同,它追求的并不完全是“快”。一个经济现象、经济事件、经济数据,其背后往往蕴涵着国内的、国际的和历史的背景,读者也希望透过表象把握经济的未来走向。所以,一篇质量上乘的经济题材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所披露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杀伤力”强,经济类批评报道尤其如此。如果对经济批评报道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因媒介的“放大”效应而累及相关联的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20.
王媛 《新闻传播》2005,(9):47-48
《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同为2001年步入中国财经媒体的两匹“黑马”,而《中国经营报》则被视为中国经济类大报的霸主,这三家报纸同为经济类报纸,报道内容、读者定位都大致相同,然而,其报道风格却不一样,这三大报纸的不同风格体现在哪里?笔者对此问题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