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科  蒋守渭 《大观周刊》2012,(49):106-107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情况不断复杂,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并且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入住需要,传统的养老方式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难以相适应.老人养老难问题逐渐显露出来。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为缓解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宁波海曙区社区养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对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提出了意见,有利于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社区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2.
柳静虹  董明 《大观周刊》2011,(16):141-141
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养老的话题当居首位.有传统的“家庭养老”、普遍的“社区养老”、新兴的“居家养老”……传统的以家庭为依托的养老模式已开始转变为社会担负责任的社会养老。机构养老是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社会养老模式,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面临的养老床位空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机构护理人员的奇缺也.面临巨大挑战。作为社会工作者,从什么角度去介入机构养老呢?  相似文献   

3.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社会热点,养老服务档案是一项重要的民生档案,本文通过对大兴区社区养老机构档案管理现状的研究分析,梳理存在的问题,从制度保障、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让老年群体幸福地安度晚年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养老模式,正成为新形势下发展老年福利事业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贵阳市陕西路社区为个案,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进行了尝试性探索,从经费、机制、服务队伍等方面分析了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并重点考虑了社工在其中的长效介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养老问题开始变得紧迫。加之家庭功能结构的变化和我国国情的需要,社区养老成为最佳选择。我国以政府主导、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养老体系为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缺陷。本文将从社区老年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给予阐述,分别说明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使得我国老年服务能有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帮助老年人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养老问题开始变得紧迫。加之家庭功能结构的变化和我国国情的需要,社区养老成为最佳选择。我国以政府主导、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养老体系为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缺陷。本文将从社区老年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给予阐述,分别说明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使得我国老年服务能有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帮助老年人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7.
管艳霞 《今传媒》2016,(8):51-53
我国的基本社会服务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养老服务、优抚安置等领域。本文结合信息传播理论、基本社会服务理论及调研资料,在信息传播视阈下对中山市基本社会服务发展进行研究:围绕社会救济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基本养老制度以及优抚安置制度四类指标分析中山市基本社会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中山市社会服务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对中山市未来基本社会服务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蔡明清 《大观周刊》2013,(10):328-328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河南是人口大省,老龄人口多,养老问题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本文分析了河南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的机遇,并分析了河南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9.
杜莹 《大观周刊》2012,(22):38-41
从老人生活的经济来源、经济规划和老人的居住问题来看齐老现状。养老现状在经济制度上存在很大的缺陷,齐老金分配有着很大的不平衡现象:老人经济投资单一难以支持养老生活的稳定,养老现状在物质经济方面面临的窘迫境地。子女不堪重负.社会养老事业不够健全,老人日常生活缺乏活力,反映老人们在环境和居住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钱晓强  荣超 《大观周刊》2012,(49):90-91
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海宁市丁桥镇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和所存在问题进行多种途径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揭示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一些现象、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不敢老去     
许鞍华导演的电影《桃姐》,是一部探讨老年人生命关怀问题的影片。生老病死,是人生无法回避的命题。当人慢慢走向衰老,对身体无法掌控、力不从心之时,陪伴会变成一种很需要的心情。古人云:死生亦大。生与死作为生命最重要的两端,现代社会"生"比"死"在心理、观念、法律等诸多层面得到更大关注,尊重自当别论。曾经的"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变成了如今二胎生否之论。"老"岂是"生"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养儿防老是中国旧传统,根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缺乏社会保障,只有依靠家庭。现随社会条件改善,养老和医疗保险遍惠城乡,老人得到了社会一定的照顾,儿女对老人的负担亦有所减轻。有儿女照顾自是福事,可是伴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社会现实突发导致的多元化状况,同时存在着一对夫妻至少养4老、失独、寡居、空巢等各种情况,解决老有所养问题仅靠家庭养老,如缘木求鱼般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农村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农村老年服务档案的建立和应用,指出老年服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能够实现档案资源和农村社会工作的创新性结合。  相似文献   

13.
纵观我国社会现状,正是处于步入老龄化社会的阶段,老年人的社会福利问题、基本的生活问题、以及养老政策,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社会人士、政府机关的关注。可以说,正确合理的解决养老问题,将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项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4.
吴景娅 《新闻窗》2012,(2):38-40
最近,中国有两部反映老年问题的影片像一把锋利的匕首插入我们的生活,弄出社会层面的疼痛来:一是香港许鞍华导演的《桃姐》,一是内地青年导演张扬的新作《飞越老人院》。两部影片虽风格各异,一悲一喜,但都揭示出21世纪人类养老不得不面临、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即养老的目的不只是送终,让人寿终正寝,更要捍卫老年人的尊严与价值,让他们带着幸福感地老去。  相似文献   

15.
陈兵 《当代传播》2012,(5):10-12
媒体执政是执政主体对执政客体以媒体手段进行执政的方式,可以推进民主政治,保障公众权益;强化权力监督,减少过激行为;提高政府效率,提升决策水平。政府、社会公共事务与公众、媒体分别作为媒体执政主体、客体与手段,回答了"谁在管理""、管理什么""、如何管理"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新媒体迭代的“双重加速”,新媒体使用能否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困境、在精神层面上为“养老”问题提供纾困策略值得讨论。采用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以人口大省也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豫中某乡村老年群体“抖音”短视频平台使用行为的观察,讨论新媒介使用能否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群体提供精神慰藉和改善“养老”处境。研究发现,通过拍摄和发布短视频,这里的老年群体形成了看似松散的组织性连接,他们通过“玩抖音”组成了基于“趣缘”的“线上群体”,形成了新媒介环境下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实现了媒介对老年人的虚拟陪伴与精神抚慰、关系拓展和社会参与、群体连接与公共性复苏。这种“抖音社交”和“媒介养老”的方式,丰富了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孤独感和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开启了他们重新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并客观上促成了“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由于养老金和退休制度尚未普遍建立、战争及灾害频繁,北平市老年贫民的流离失所、孤苦无依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果说以往对于老年贫民的社会救济带着浓厚的“施惠”“怜民”色彩,那么20世纪30年代的养老救济则开始具备一定的政府责任意识。北平市社会局救济院与民间力量发起的各种养老院所相辅相成,成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福利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养老救济实践不可或缺的参与主体。尽管由于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这一时期的养老救济事业还存在着种种缺陷,但其对维持社会秩序、保障战乱时的民生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龙 《大观周刊》2011,(42):32-32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且已经面临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机构养老床位紧缺以及家庭养老因为家庭小型化而使得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都使得我国的养老压力进一步加大。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民政部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建立起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全国推广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对居家养老模式及公益慈善在居家养老方面意义的阐述,从公益慈善的角度下来分析其对居家养老模式更好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春花 《兰台世界》2016,(22):112-116
社会养老是现代概念,但先秦诸子如墨子、孟子和管子的思想中已不仅包含着家庭养老思想,而且有社会养老思想。中国古代也有一些社会养老的实践,如悲田养病坊、给侍制度,宗族养老等。所以中国古代虽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并没有排斥社会养老,实现老有所养是人类从古至今的理想。中国古代社会养老的思想与实践至今仍然值得参考与借鉴,今后应进一步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建立更完备的现代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李慧玲 《大观周刊》2012,(40):22-22
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预计到2030年将形成以农村人口为主的人口老龄化高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制度安排。为此,立即着手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是一项重大而急切的任务。本文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严峻形势入手,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拟提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