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生活》2009,(11):34-34
如今,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弥补饮食上的限制,只要是标有"无糖"字样的食品,就大胆食用。殊不知,如果食用无糖食品不当或食用过量,不但不能降低血糖,反而还会升高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知道目前市场上无糖食品的真正含义,合理控制无糖食品的摄入。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文化》2010,(11):25-25
<正>近几年,一些低脂、无脂以及无糖型乳制品、食物、饮料纷纷上市,吸引了很多爱美、欲瘦身人士的眼球。但低脂、无脂、无糖食品不等于没有热量,这里为大家揭秘三个误区。  相似文献   

3.
张印红 《百科知识》2012,(14):42-43
正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日益关注,无糖食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那么,什么是无糖食品,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分吗?什么是无糖食品?认识无糖食品,关键在对"糖"的定义上。糖可以专指白糖,也可以指各种有甜味、能够在人体内转变成葡萄糖的食品成分,比如麦芽糖、果糖等,这是狭义上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2005年中秋节前夕,妈妈要带我去看望一位患有糖尿病的老奶奶,妈妈告诉我糖尿病人不宜吃含糖分多的食物,要去超市选一份“无糖”食品作礼物。于是,我和妈妈来到卫岗苏果超市二楼的食品区。只见“无糖”食品货架前有许多人,在挑选各种食品。我问妈妈:“什么是无糖食品?无  相似文献   

5.
食品感官检验是人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来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价,是食品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食品感官检验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学科,涉及很多的专业知识,而食品感官检验技术也是目前常见的检验方法,由于食物是一个刺激物,当人的感觉器官接触食物时,就会刺激各个部位的感觉器官,并且,快速传输到大脑中,大脑会对其作出分析判断,从而确定食物的味觉,以此来判断食品质量的好坏。因此,本文针对食品感官检验技术及应用进行研究探讨,结合目前我国食品感官检验技术现状做出分析阐释,得出以下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百科知识》2009,(1):12-13
瑞典研究人员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高热量的快餐食品容易诱发老年痴呆症。他们在用脂肪、糖和胆固醇含量丰富的快餐食品喂食老鼠9个月后发现,其脑中出现了类似老年痴呆症患者脑部的Tau蛋白纤维状缠结情况。这种蛋白纤维状缠结是老年痴呆症患者典型的病理特征之一,会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食品添加剂进入了一个新的加速发展阶段。食品添加剂丰富了食品的种类和口味,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合理科学地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和食品的安全,但现在很多企业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糖还是稀罕之物,只有贵族可以享受。但现在,糖却已经把我们给淹没了,在食品界它无处不在。虽然糖让我们有了更好的味觉享受,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坏处,像蛀牙、营养不良都是糖导致的健康问题。现在,我们把肥胖也归罪于糖了。为了不变得越来越胖,很多人开始抵制吃糖。事实上,抵制摄入的糖量没错,但如果要想靠此减肥,可能不太靠谱,因为糖并不是人变胖的根本原因。变胖的原因是大脑"看不到"身体在变胖,因为直接负责这项工作的不是大脑而是瘦素。瘦素是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它的水平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想要吃东西,是人体控制食欲的主要"开  相似文献   

9.
正流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懂得食用过多的糖会影响身体健康,于是各种无糖饮料应运而生。很多人觉得这些标注零焦耳的饮料不含糖,可以放心地喝。无糖饮料真的更健康吗?真相:通过对比含糖饮料和无糖饮料上的标签可以看出,含糖饮料配料中加入了蔗糖(白砂糖)、果葡糖浆或高果糖玉米糖浆等,而无糖饮料采用的是代糖,加入的是阿斯巴甜、甜蜜素、食用糖精、安赛蜜之类的甜味剂。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夏天的到来,大家减肥的热情愈发强烈,面对的诱惑也是越来越多。冰淇淋、饮料、甜品……时时刻刻都在考验我们减肥的意志。一想到这些美食的高糖分、高热量,吃一口一天的减肥成果就白费了,好多小伙伴都是一咬牙,忍着!不过,现在很多食品制造商为了笼络人心,纷纷推出无糖、低脂产品,比如无糖可乐、零卡汽水、无糖蛋糕……这让爱吃甜食又要减肥的小伙伴难以抗拒。这些产品既然无糖,为啥又是甜的呢?知道答案的小伙伴肯定脱口而出:"因为有代糖嘛!"那么,神奇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句古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然而近年来,琳琅满目的食品背后,却蕴含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在各种形形色色充满诱惑的食品广告下,食品中的伪科学问题亦成了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食品生产中,往往会加入一定的食品添加剂,以此来改善食物的储存环境,延长储存时间,调节食物口感,增强食物色泽,提升食物的食用价值。但若食品添加剂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在食品中的添加量超标,就会给人体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危害,甚至会引起食物中毒,危及生命。因此加强对食物中的食品添加剂的检验,保证其规范使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现本文就通过阐述食品添加剂及其危害,来探讨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2003年的时候,美国大约有135种食品是“无面筋蛋白”的,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832种。估计在将来的几年中,“无面筋蛋白”食品的销售量会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面筋蛋白是小麦、大麦等粮食中的蛋白质,中国传统名小吃“面筋球”的主要成分也是面筋蛋白。为什么这样一种天然存在的蛋白质,在美国如此不受欢迎呢?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北京第29届奥运会的召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中国,这里肯定涵盖了人们一日都不能缺少的中国饮食。据报道,中国食品在英国部分人心中背负着"坏名声",大米当道的主食和高脂肪肉菜均被视为肥胖症和心脏病的罪魁之一。但近日中国食品专家罗琳·克里索德表示,事实可能恰恰相反,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能够治疗很多疾病并能延长寿命。克里索德在其著作《为什么中国人不计算卡路里?》一书中指出,真正的中国食品并不会让人发胖,中国日益严重的肥胖问题是由高糖含量和过度加工的西方食品导致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计算卡路里?》于近日上市。以下便是克里索德在书中透露的中餐的十大秘密,以及帕特里克·霍尔福德和伊恩·马伯尔这两位西方营养学家作出的"裁决"。  相似文献   

15.
辐照没问题     
方便面的"辐照门"掀开了民间"辐射恐惧症"的冰山一角。实际上食品辐照技术的科学性已基本得到了验证,但就算辐照食品对人体基本不会产生危险,标识的缺失仍会引发人们的心理恐慌。  相似文献   

16.
巧克力之爱     
星岛 《科学大众》2014,(1):64-67
元旦过后,春节转眼就要来了,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各大超市、卖场的显眼位置都摆放着许多包装精美的巧克力礼盒,巧克力已超越了食品的功能,成为了节日里人们美好祝愿的载体。确实有很多人爱吃巧克力,尤其是小朋友,巧克力的诱惑更是无法抵挡。 巧克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会有白色的巧克力?真假巧克力究竟不同在哪儿?吃巧克力到底会不会长胖?让我们带着对美味巧克力的喜爱,共同深入巧克力的世界,去探究它的奥妙。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近年来一直是话题不断。只要有媒体报出转基因食品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增加根患癌症、肿瘤等疾病的几率,同时,就会有媒体随即报出: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有安全问题,也就是说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一样安全。两种不同的观点如同海浪般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大众的认知,影响人们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打开冰箱,能看到一堆堆包装精美的方便食品,人们下班后,随手撕开包装袋,微波炉一转就是晚餐了。人们依赖方便食品,即使有很多隐患,对自己,也对环境……方便食品的环境隐患,在个人身上也许表现得微不足道,但是累积起来,确实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中防腐剂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食品中的防腐剂应当采用适合的测定方法。测定方法有多种,主要有气相色谱法(GC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薄层色谱法,应选用不同的方法仪器对不同种的食品进行测定。现就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汽水、果汁及配置酒类等液体食品中防腐剂的定量测定简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
食品供给链中质量安全问题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分析了食品供给链中行为主体间在一次博弈、重复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的战略选择。分析表明,在市场中常见的一次性市场交易中食品供给链行为人会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而选择不合作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是在无限期的重复博弈中,食品链中行为人会达成一种合作均衡,从而实现食品供给的安全性。更进一步的KMRW声誉模型分析认为,在食品供给链参与人类型不确定这种不完全信息存在的情况下,行为主体间也会在有限期的重复博弈中实现一定阶段前的相互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