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湘西地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流动儿童进行体育运动干预。结果表明湘西地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区常住儿童;流动儿童经过板凳龙运动和苗族鼓舞运动干预后,心理健康各项指标得分分值下降,且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等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板凳龙训练和苗族鼓舞运动能使流动儿童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增强自信心,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了解湘西地区中学教师肥胖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增进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学教师的健康。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地区中学教师203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男、女性的体脂百分比(%BF)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男性50-59岁年龄段除外),且男性在40-49岁、女性在40-49岁、50-5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呈"中年肥胖"现象;②男性的皮下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女性的皮下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和上臂。内脏脂肪指数男女性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各年龄段相比男性均高于女性,呈"向心性肥胖"现象;③采用%BF法的肥胖检出率最高,体质指数(BMI)法检出率最低;④男女肥胖率分别为72.58%、32.35%,其中隐形肥胖者分别为48.39%、24.68%;⑤影响肥胖发生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健康意识、饮食习惯、饭后是否久坐或躺下、睡眠情况。结论:湘西地区中学教师的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健康意识,坚持合理的饮食和运动,预防肥胖和超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11年9月课题组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存在不吃早餐的现象,进食不规律、经常吃零食、节食减肥等不良饮食行为较普遍。学生缺乏营养学知识是造成不良饮食行为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他们具有较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针对我院大学生的营养问题,今后应加强学生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4.
研究通过比较我国学龄儿童(城市儿童、城市流动儿童以及留守儿童)不同饮食习惯与营养摄入情况,以及在这些不同习惯与身体形态指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导致我国不同学龄儿童肥胖、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的饮食习惯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为:当前我国城市学龄儿童无论在饮食习惯上,还是在膳食营养摄入方面,均比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好;城市儿童在身体形态关系密切的肉类与蛋类方面的过量摄入,则是导致城市儿童BMI高于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农民工子弟特别是流动儿童群体日益趋同于城市儿童的膳食结构,有可能会引起这类儿童新的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和成都597名流动儿童和137名城市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两地流动儿童自尊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态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非流动儿童自尊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的自尊发展水平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女生;流动儿童的自尊得分受到其身份认同、班级氛围及班级凝聚力的显著影响;流动儿童的自尊与学校回避显著负相关,与学校喜欢显著正相关;并对学校态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京市城区与乡镇、不同性别、3~ 6岁各年龄段儿童 2 2 35人体质的调研 ,分析了城乡儿童在先天与后天因素综合影响下 ,身体形态、机能、力量、柔韧性和平衡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湘西苗族村落农民体育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客观揭示了湘西苗族村落农民体育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为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笔者运用情景故事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214名7~11岁儿童规范信念的发展状况及社会行为进行研究,考察儿童规范信念的年龄差异及规范信念与儿童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11岁儿童对攻击性行为的总体认同度较低;攻击性行为规范信念的年龄差异显著,对攻击性行为的认可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攻击性行为规范信念能够有效预测攻击行为和退缩行为。  相似文献   

9.
人口流动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甘南州人口流动可分为外流人口、内流人口、旅游人口等几种形式,诸如此类的人口流动对甘南州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与民族关系都有重大影响.认识人口流动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的作用,并注意克服人口流动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有效性。方法:共招募80名3~6岁超重肥胖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共有68名学龄前儿童完成实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干预6个月后的差异。结果: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法能有效降低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的BMI-z评分、BMI百分位数、体重,减少热量摄入、脂肪摄入、饱和脂肪摄入、含糖饮料糖分摄入、屏幕时间、久坐行为时间,增加水果蔬菜摄入,但对增加体力活动效果不明显。结论: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法在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方面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项目女运动员月经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不同项目女运动员月经状况及其对月经的知识-态度-行为。方法:共选择女运动员424名和健康女大学生441人,根据月经史筛查月经紊乱。利用自编K-A-B问卷调查运动员及大学生对月经的知识、态度、应对行为等。结果:运动员组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晚于对照组(p<0.001),瘦体重依赖组晚于非瘦体重依赖组(p<0.05);运动员闭经发生率显组高于对照组(p<0.001),瘦体重依赖组显著高于非瘦体重依赖组(p<0.001);运动员各种月经紊乱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重依赖组更是高达64.7%;瘦体重依赖组月经问题实际检出率最高,但对其严重性的自我认知最低。结论:瘦体重依赖组月经紊乱、闭经等问题较严重,求医行为与运动员对健康问题的自我认知有关。建议在女子运动队开展月经问题相关知识的传播和健康行为干预,提高女运动员对月经问题的自我识别能力、引导和强化其积极应对行为,积极预防和纠正运动员月经紊乱和闭经。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汶川大地震中9~15岁孤儿的PTSD检出率、症状特点及其发展.采用《儿童版事件冲击量表》在地震半年和一年后对188名孤儿和非孤儿进行重复施测.结果表明,在地震半年和一年后,孤儿PTSD的检出率以及症状得分均高于非孤儿.震后孤儿比非孤儿更容易罹患PTSD,尤其表现在有更高水平的闯入性症状,并且潜伏期更长.  相似文献   

13.
对19名单纯性肥胖儿童及20名正常健康少年儿童进行了血压、血脂(TC:用酶反应试剂药盒测定,TG:乙酰丙酮微量测定法)检测,并对19名单纯性肥胖儿童进行了8周的耐力训练(训练中未对受试者提出低盐、低脂的饮食要求).结果表明:单纯性肥胖儿童血压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血脂代谢紊乱.非饮食干预条件下的耐力训练后,肥胖儿童血清中TG含量下降,HDL-C显著上升,血脂代谢紊乱得到缓解,同时血压有明显下降.且从众多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发现,TG与SBP( r=0.32) 、DBP(r=0.22)呈正相关,而ApoAI与SBP( r=-0.19) 、DBP(r=-0.20)呈负相关,提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高血压与其血脂代谢紊乱有关.非饮食干预条件下的耐力训练有助于降低肥胖儿童的血压、血脂.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湖南少数民族儿童营养状况和体型分布,对小学860名6—9岁儿童按NCHS标准划分成14个身高与体重组,分析各发育指标和体型因子的组间差异,比较不同组间在体型分布方面的规律,作Heath-carter法体型分析。结果表明,儿童骨骼、肌肉、脂肪与身高别体重HWR指数上升高度相关,在主导体型分布的体型三因子方面,内因子逐步取代外因子,且体脂的积累程度对体型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湘、青2000年和1991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湘、青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状况作9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年间,湘、青少数民族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检出率平均值半数出现下降,半数出现上升,其中,小学生除撒拉族学生外均出现上升,中学生多数出现下降;龋患率平均值均出现下降,且龋病患病情况处于很低水平;低Hb 检出率平均值多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蛔虫卵检出率平均值,土、撒族学生出现下降,土家、苗族学生出现上升.  相似文献   

16.
湘西土家族、苗族学生1985-1999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族、苗族是我国的两个少数民族.湘西是土家族、苗族的主要聚居地.1985年、1991年和1999年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规定,对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18岁的中小学生进行了12项指标的测试,分析这两个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实行民族优生、优育、优教,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决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西部开发,为湘西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储备.研究结果表明:1)1985-1999年14年间,湘西土、苗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幅度提高,发育速度仍处在长期趋势中的快速增长阶段,同时,发育过程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2)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出现下降,继续向细长型发展.3)在机能方面,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标(除撒拉族男生肺活量外)平均增长值均为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4)身体素质总体发展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运用统计学原理,通过对1995年、2000年、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浙江农村汉族学生断面的BMI(身体质量指数)曲线拟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95年、2000年、2005年浙江省农村汉族7~22岁男生BMI指数快速增长期主要集中在9~14岁年龄段,1995年女生BMI指数快速增长期主要集中在9~13岁年龄段,2000-2005年女生主要集中在9~11岁年龄段,农村女生BMI指数突增期较男生提前1~3岁。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于年龄、专业和职业的特点,在校学习期间营养物质需求较高,他们的饮食行为和观念,不仅影响到自身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而且会在将来的幼教工作中影响到幼儿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素质。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饮食行为不科学、营养知识匮乏、营养意识淡薄等问题,需要加强营养教育,培养营养意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全球视角分析儿童青少年有氧耐力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儿童青少年的有氧耐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Web of Science、PubMed、ESBCO、中国知网(CNKI)4个数据库检索,检索截止日期为2020年4月30日。结果:30篇有氧耐力相关研究被纳入分析,共纳入了15个国家6 613 795名5~19岁的儿童青少年。53年来,有35 324名儿童青少年的有氧耐力呈现上升趋势,6 566 338名呈现下降的趋势,12 133名不变。我国儿童青少年有氧耐力:1985—1989年,所有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有氧耐力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1989—2009年,所有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有氧耐力开始较大幅度下降;2009—2014年,大部分年龄段呈现出止跌回升的趋势。结论:儿童青少年有氧耐力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提示需要定期监控儿童青少年的有氧耐力,并采取积极主动的干预措施以及政策方针。同时,应注重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的协同发展,有效提高儿童青少年的有氧耐力。  相似文献   

20.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工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2004年4月,我校对全镇7一12岁小学适龄儿童调查显示,在全镇1196名小学生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高达57·8%,随着近年来我镇农村外出务人员的流动规模进一步扩大,我镇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差不多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他们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由祖辈抚养,他们的心理发展由于隔代抚养的局限性而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学校的关注。一、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