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观的指导下,文章对高职《职场写作》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讨,创造性地提出了《职场写作》这一课程名称,根据职场写作的实际,整合了职场写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模块化的课程开发,设计了工作过程导向下《职场写作》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写作流程中判断的存在、存在方式、地位与作用,指出对写作有直接影响的是作者对事物基于直接判断之上的语义判断,它是贯穿写作过程始终的一个核心问题,既决定写作的内容,又决定内容的表现形式,制约着写作的走向和文章的最终形态  相似文献   

3.
技法讲解 巧合是作者在文章中,借助事物的偶然性去表现事物的必然性的一种写作技法,也就是古代一些章回小说中说的“无巧不成书”。巧合源于生活,但生活中巧合的事物往往是偶然的、非本质的、孤立的,需要经过由此及彼的加工制作,才能写进文章。正是由于一系列的颇有生活原味的偶然和巧合,造成了一种喜剧效果,从而构成了动人的故事,使得文章波澜起伏,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4.
中学作文教学应该从人出发。因为人是写作的主体。从文章的生成过程来看,任何一篇文章的诞生都要经过“双重转化”。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转化,这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转化。而后是作者的观念、感情向文字表现的第二转化,其“中心”毫无疑问是写作主体。因此,写作教学就应该把“主体”置于中心地位,这样就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符合文章写作的客观规律,能更好地提高人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写作情感是一种飘忽迷离的事物,它本身在文章中没有一个具体可感的实体,但整篇文章又是“字字句句需要表达的重要内容之一。又由于情感本身的极度复杂性和在文章中不宜过多表白,它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人难以捉摸,甚至连作者本人有时也会对此感到莫名其妙。所以作者要是能“内观察”到自己的情感活动,无疑会对理解和运用抒情大有帮助。从心理学角度考察,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作者对写作情感的体会通常是激动万分,又“难解其中味”。实际上,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作者很多…  相似文献   

6.
写作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作者借助视觉器官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 ,通过这个窗口 ,可以获取和积累第一手材料。观察是我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 ,观察能力是写作实践中重要的基本能力。一、要全面 ,由易到难全面 ,是作者对事物的全貌、发展过程、构成事物的各个部分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从头到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观察 ,也可以由分解到综合 ,即把人或事物分成若干层次或方面 ,逐个观察 ,最后再全面综合。从简单到复杂 ,从概貌到细部 ,从静态到动态 ,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逐步学会观察事物的…  相似文献   

7.
写作学科发展到今天,已是繁花锦族,千姿百态,传统写作不断创新,写作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应用写作与基础写作相比,应用写作可归纳出以下特点:一、主旨单一且明白显露主旨是指作者的写作动机或称意图。一篇文章.不管是叙述事情,或是陈述观点.或是介绍事物,或是抒发感情,就连写作广告,都有自己明确的意图。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最通俗说明。在文学作品中.主旨是指作家对他所描写的社会生活的评价和“客观思想”,即由艺术形象本身所呈现出来的不随着作家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写作主体运用语言符号创制文章的一种主体性精神活动。写作需要规律的指导 ,更需要作者的创造 ,它具有共性 ,又具有个性 ,共性与个性在写作中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正近些年来,在国内外各类考试中,阅读理解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增加。语言学习者在阅读方面所受局限主要在词汇量、语法、语感和语言知识。英语学习者该如何提高阅读能力,采用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很关键。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的内容广泛,体裁多样。学习者在阅读不同类别的文章时应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弄清文章体裁,确定作者是在介绍事物,讲故事还是说明观点,并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散步》的“预习提示”“课后练习”“教学建议”均暗示作者写作的本意是要强调伦理、亲情。仅仅如此吗作者在谈到《散步》的写作契机时说,《散步》要抒发的是一种“生命的感慨”,思想感情载体的切入角度是“强化生命,淡化伦理,一是因为伦理说得已经太多,出新很难;二是生命之说不但本质,而且人性与动物性的参照也出来了——只有人类才不但爱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从作者上述的言论中可以明了,作者的写作本意不在关注生活,而是关注生命这一更为本质的事物。再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写的。文章第4段,先写南方初春的景…  相似文献   

11.
关键词是指教材范文中最能体现事物特点属性、概括事件整体特征、揭示行文线索、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观点、抒发人物情感和蕴含文章主旨的词汇。范文中的关键词可以作为类似文章写作的线索支架词语,在线索上帮助学生完成同类文章的写作训练。关键词的线索支架在学生的写作训练中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对词语内在情感的理解运用使学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是一个富含情感的学习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散文、文言文、古诗、白话文等作为重要教学内容来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改指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解放文学的自由,接受新鲜事物,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了解文章的作者思想、写作背景等,以此来领悟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与文章思想内容融会贯通,这就要求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做到人文精神的渗透。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学习观察的渠道很多,其中学习语文课文的过程应当成为培养他们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文章的作者在其写作过程中,总是对所写对象进行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并体现于文章中。只要老师引导得法,学生完全可以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领会、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教会阅读、在把握文路中学会感悟把握文路,就是要循着作者的思路去阅读。这是一种以清楚作者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为目的的,是从作者写的角度来感知和理解课文的方法。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构思的过程,清楚作者的写作动机,理解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对语言和写作技法的运用以及对篇章结构的安排,透悟字里行间传递的情感信息,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脉搏,实现对课文由宏观到微观的感知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促使学生从满足自身写作需要的角度去感悟、去发掘,从中获得构思、立意、谋篇、写法和语言…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懂写作。写作是人类传承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方式;写作是确保社会有序和有效运行的重要纽带;写作是职场制胜的生存技能;写作是诗意栖居的精神需要。教师只有多练笔,丰富知识积累,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我们教学的方向才更清楚。  相似文献   

16.
<正>对比手法,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通过对不同的人、事、物的对比描写或说明,突出其各自的特色,或者将同一人、事、物在不同时空和境况下的情景进行对比,以彰显其变化。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更加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表达文章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7.
借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一种咏物文章中常用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让文章的情感含蓄而深刻,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托物言志是中学生作文中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种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如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有规律地运动着一样,文章写作也有其内部和外部的运动规律。目前,国内写作理论的教学和研究,着眼于写作的外部规律,主要是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知识、生活和文章写作的关系;着眼于写作的内部规律,则重点从三个角度对文章进行剖析。1、从文章构成要素的角度,研究文章的主题、题材、结构、语言、表达、技法、文风等等。2、从文章写作过程的角度,研究构思、起草、修改等写作步骤。3、从文章分类的角度,研究不同类别、不同体裁的文章的特点和写作规律。  相似文献   

19.
开发高职"职场表达与沟通"综合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场表达与沟通”综合课程改革了传统的语文类课程的模式,紧密联系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与能力现状和未来职场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更新,在形式上采用高职阅读、职场写作等5个模块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20.
回新岭 《现代语文》2007,(10):121-121
作文材料,是作者为了达到特定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进而写入作文中的一系列事物和观念。材料在文章中起着体现内容、表达主题的关键作用,准确选取、恰当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