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过程和结果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数学教学应当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既要看到差异,又要看到统一,坚持“两点论”,做到既重视教学的结果,又重视教学的过程。反对教学中“唯过程”或“唯结果”两种极端倾向;既要看到统一,又要权衡轻重,坚持“重点论”,做到具体知识具体分析,理性分析具体知识(广义的)中过程与结果各自的教育价值,准确把握实际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相对权重。  相似文献   

2.
割圆术与穷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国古代“割圆术”与古希腊“空竭法”的联系与差异。“割圆 术”包含近代极限思想,其过程是一个无限过程,可以创造崭新结果;而“穷竭法”适用范围更广,是一个有限过程,结合归谬法可以推论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高莹 《中学生物学》2008,24(2):18-19
当前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如把“探究式教学”等同于“提问式教学”、“探究过程形式化”、“重探究过程,轻结果分析”等。  相似文献   

4.
来不及等待     
一、关于过程理论 写作范式理论在我国通常被用于外语写作教学。“结果法”和“过程法”是两种经常被使用的教学方法。“结果法”将重点放在最终的成品上。“过程法”则认为,写作是一个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作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我国中学作文教学,也曾经涌现出诸如“模仿-创造”训练、“作文三级训练”、“语言一思维训练”等作文教学实验,但大多强调文本的形式规范,而过程写作法不是注重写作活动的最终成品,而是强调文本产生的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管理过程就是决策制定过程;以往的经济学理论只注重决策结果合理性的研究,西蒙则特别关注决策制定过程的分析;“组织”是决策制定过程的客观环境,“理性”则是决策制定过程的主观因素;西蒙借助于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组织”和“理性”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为管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秦文 《江苏教育》2005,(1B):34-34
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有关“过程”和“结果”的讨论很多。以前我们重视“结果”,忽视了“过程”,现在有时又过分强调了“过程”,面对“结果”的正确与否轻视甚至忽视。应该说,徐斌老师和秦老师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相通的,但又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差异,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程”和“结果”,在新课程的层面上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理解,去把握?这恐怕不仅是两间如何平衡,而更重要的是和我们现有评价机制如何有机结合。这是值得广大老师讨论的一个话题。争鸣稿件请寄: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王伟收。E-mail:wallece@21cn.com.电话(025)83700943。我们将陆续开展类似的讨论,欢迎老师们提供争鸣话题。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为何“有心栽花”结果“花不放”,原因在于我们看重的往往是事情的结果,而忽略了事情的过程。过程与结果,熟轻熟重?兹举几例,一看便知。  相似文献   

8.
田晓鹏 《生物学教学》2006,31(12):31-32
“花的传粉受精过程”是一个抽象的、动态的生理过程,它既是“开花和结果”的重点内容,又是“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现有的平面静态挂图无法展示该过程,如果单纯讲述,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只有将这个过程形象化、动态化,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要的生理过程。笔者经过研究和尝试,成功地制作了“花的传粉受精过程”活动教具。  相似文献   

9.
(1)评价思想上变“重结果,轻过程”为“结果、过程的统一”,发挥激励功能。学习过程是制约学习结果的重要变量,学习过程的评价是针对学生获取知识的每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动机、态度、活动、水平、技能、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唐代科举制度自身的不完善是导致科举舞弊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申送过程中举子资格审查流于形式,举子取解可以“不本乡贯”;考试过程中的“行卷”,“公荐”,“通榜”,“呈榜”等人为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对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推导,既是各类考试卷中的“常客”,又是一只“拦路虎”,因为这类题只要结果,而不要过程,极易由“差之毫厘”而导致“谬以千里”.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一个动态交互发展的过程,“预设”往往会出现多种结果,教师要找准“着力点”经常反思,促使“预设”尽可能多地“生成”,并力争有意外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写作教学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时期须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和训练方法。国外学者Murray,Raimes和Richards等曾将写作教学模式归纳为“注重结果式”和“注重过程式”两大类。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七年级时,应既注重结果,又关注过程,开展“两式”有机结合的英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的文学史课本,都会从“结果”层面描述先秦史传散文的文学成就。但“结果”是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就有必要从语言、情节、人物、环境诸方面探讨这一“过程”的演进,从而认识先秦史传散文逐步具有“文学化”或进一步“文学化”的内在因素。由文本的“文学化”看出“文学”观念的变化及艺术思维的进步,有必要讨论先秦史传散文“文学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物在叙事中的不同作用引起的叙事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新课标把“教学过程”作为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了过程的重要地位,这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举措。“结果”固然熏要,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判断、选择。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教师就早早地把结论交给学生,学生对结论足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不注重过程,结果就会成为“空中楼阁”。那么如何施法于教学过程呢?  相似文献   

16.
课前的精心“预设”是为了在课堂中的有效“生成”,但课堂是一个动态交互发展的过程,“预设”往往会出现多种结果,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进行及时的记录、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仅可以为以后的“再预设”提供帮助,而且可以为其他教师作借鉴,更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捷径。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较为普遍,无论是实验教学还是解题训练,教师们在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心态下。让许多物理课堂缺失了“学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和解读”。而“物理过程”正是物理学科的精华。本文试从实验教学、习题教学、物理学史教学中如何重视物理过程,培养师生的“过程意识”入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新课改强调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必须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应该达到的目标。只有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实现“发展”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内涵,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理应实现过程与结果、知识能力与觉悟的均衡,  相似文献   

19.
邓厚波 《广西教育》2013,(34):75-76
在保留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新的数学教学观突出了过程性的要求,包含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对学习过程的描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加强对“过程化”的实践探索,纠正过于注重结果的倾向,帮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建构知识”,将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分析、归纳过程充分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获得发展和提升,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占兰 《学前教育》2007,(10):35-37
在进行科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在认识到探究过程的重要性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一些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认为:经历探究过程比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即“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但这是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误解。事实上,儿童(本文所提到的“儿童”均指5-12岁的孩子,即学前一年和小学阶段的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