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成名的作家而言,笔名就是他的招牌,读者往往知其笔名但不知真名,可见笔名对作家的重要性。鲁迅、徐志摩、戴望舒、莫言……这些作家的笔名背后都有什么故事呢?1.鲁迅(周树人)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在这上面他用了"鲁迅"这个笔名。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笔名的: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土地的誓言》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同学们都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我国现代作家曹京平,端木蕻良是他的笔名,但是却少有人知道,这位作家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笔名。下面就给大家讲讲"端木蕻良"的由来,顺便再讲讲其他几位中国著名作家的笔名因何而来。  相似文献   

3.
李边 《小学生导读》2014,(11):20-21
正我们熟悉的好多作家名字,其实不是他们的原名,而是笔名。给自己取个笔名可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你知道一些作家的笔名是怎么来的吗?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用了鲁迅这个笔名。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笔名的:母亲姓鲁;周鲁是同姓之国;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作家笔名多若繁星,丰富多采,起名方式,不拘一格,妙趣横生。作家的笔名,反映了作家的思想、志向、学识和情趣。综观中国现代作家使用笔名的缘由,大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其一,有所寄寓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主要笔名鲁迅。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使用笔名最多的一位。据统计,他曾使用了140多个笔名,可列为“笔名之最”。鲁迅在《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一文中说:“一个作家自取的别名,自然可以窥见他的思想”。鲁迅前期使用的笔名,如“戛剑生”、“索士”、“迅行”等。大都寄寓有自励,奋发、探索前进的意思。后期使用的笔名,“敬一尊”、“桃  相似文献   

5.
笔名趣谈     
笔名是作家发表作品时用的别名。作家的笔名往往各有来历,妙趣横生。有的笔名化用典故,含义精深。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原名周树人,笔名何以用“鲁迅”?他改姓为“鲁”,自谓有两个理由:一是自己母亲姓鲁;二是先秦时,周鲁乃同姓之国。那他又何以名“迅”呢?《尔雅·释兽》解释“迅”说:“狼其子徼绝有力,迅。”原来“迅”的古义是矫健的狼子。鲁迅用它作笔名,表现了他誓做封建制度逆子贰臣的决心。有的笔名是作家一段心境的写照。著名作家茅盾原名沈德鸿,在大革命失败之后,转入地下以写作为生,写出了《幻灭》等小说。作家处于“动摇”与“追求”…  相似文献   

6.
<正> 伍良之是崛起于60年代的马华作家。他原籍广东梅县,1942年3月出生于马来西亚吡叻州安邦,1966年毕业于傍黛谷师范学院。他原名梁冠中,伍良之是其主要笔名之一,除伍良之外,他还用苍浪客、金睛、梁向亮、梁良贯、梁钧陶、容八方、易冠,吕焕等笔名从事小说、散文、杂文及文艺评论写作。伍良之是一位十分勤奋,且创作力相当旺盛的作家。从60年代写作至今,他已出版了《路过文冬岭》、《都门小集》、《冷眼集》、  相似文献   

7.
[作家与译者连线]《莫吐儿传奇》的作者肖洛姆-阿莱汉姆(1859~1916),是最受读者爱戴的犹太作家和幽默大师。人们称他为"犹太的马克·吐温",马克·吐温见到他时自称"我是美国的肖洛姆-阿莱汉姆"。他是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莫吐儿传奇》的译者姚以恩,1928年生,笔名晓云。江苏镇江人。1950年在上海俄文学校(现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上海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译作有《莫吐儿传奇》《节目的晚宴》《小刀》等。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一书中曾提到:《热风》中《随感录三十七》、《三十八》、《四十二》、《四十三》四篇,是他的作品,误收入鲁迅杂文集中的。原因是当时他弟兄两人都给《新青年.随感录》栏写稿,又通用“唐俟”的笔名。这并不是不可能的,鲁迅先生对于名利,向来不放在心上,如《会稽郡故书杂集》最初出版时,就是用“周作人”的名义。至于同用一个笔名的事,除“唐俟”外,也还有过别的,如“周(辶卓)”,是周作人常用的笔名(译文《红星林史》等,均用这个名字。),但鲁迅写的文  相似文献   

9.
<正>司汤达本名"亨利·贝尔","司汤达"这个笔名,为的是纪念作家在佛罗伦萨城和一位美丽的德国姑娘玛丽·司汤达的邂逅。1817年,他完成了旅行游记《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首次在作品标题下署了"司汤达"这个名字,名字下面还附加了一行补充说明:法国骑兵军官。塞缪尔·朗荷恩·克列门斯的笔名是"马克·吐温",这是密西西比河上的测水员常使用的标识水的深度的术语,意思是"水深两英寻",在这个深度,船只就能安全通过。克列门斯起这样一个笔名,是因为他曾经有过一段做领航员的经历,用"马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国文学史,使用笔名最多的作家,当首推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一生中使用过的笔名达140多个,特别是在他创作后期,几乎每发表一篇文章都要换一个笔名。有人说这是个人“嗜好”,也有人说是当时社会的文人习惯使然。但我们只要留心看一下《鲁迅全集》就会明白,他之所以这样如此频繁  相似文献   

11.
丁玲的笔名     
研究作家所用的笔名,是研究一个作家生平及其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全面研究一个象丁玲这样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搞清她使用笔名的情况,更是十分必要的。查《鲁迅日记》、《鲁迅书信集》、《中国新文学运动史》(王哲甫著)、《中国新文学史稿》(王瑶著)、《中国新文学史初稿》(刘绶松著)、《作家与作品》(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编印)、《中国文学家辞典》(北京语言学院编)、《馆藏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介》(东北图书馆编印)、《中外文学家辞典》(顾凤城著)、《丁玲传》(白云著)等资料后得知,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丁玲笔名的至少有以下二十个:  相似文献   

12.
笔名趣说     
鲁迅先生还有个笔名"雪之",立意颇深。其时,教育总长章士钊赞美文言,反对白话运动,并以"二桃杀三士"的典故为例撰文立说,可惜,他把勇士的"士"误解为读书人,为此,鲁迅写了篇杂文,题目就叫《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并以笔名"雪之"发表,意思和文章相互通联:为三位被"误杀"的读书人昭雪。大凡笔名,依照常理,往往是作家个人独立取舍,与他人不相关联的,但现代文坛上,却有两人因为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3.
左联作家赵平复 ,笔名之一曰“柔石”。赵帝江在《柔石传略》(见《中国现代作家传略》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 5 33页 )中说 ,柔石故乡在浙江宁海县城之西的方孝孺先生祠堂之前。那时 ,祠前有座桥 ,称“金桥柔石” ,笔名柔石即源于此。余览此 ,谓“金桥”可解而“柔石”难谕。桥为金则善 ,石而柔 ,复何可取 ?赵平复与林淡秋先生合译的《丹麦短篇小说集》 ,在他殁后的一九三七年出版 ,林署名淡秋 ,他署名金桥。这是笔名源于“金桥柔石”的一证。但“柔石”究属何意 ,久思而不得。因治先秦文学 ,于检阅《说文解字》之际 ,忽见《厂部字》下…  相似文献   

14.
作家与笔名     
笔名是作家在发表作品时所采用的名字,河多作家的笔名.都是河用意、有来历的晚清时期的文学家曾朴,以“东亚病夫”为笔名,发表《孽海花》,表示人忘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嘲弄和侮辱。鲁迅,原名周树人.一生用过一百三十多个笔名。“鲁迅”这一笔名是地198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第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的,也是最钟爱的笔名,因其含义h三:寄托着对于仁厚而善良的母亲鲁瑞的爱;蕴含“愚鲁之人应当赶快做”的自诫;古代中国周、鲁家于任,是毛泽东的笔名有次毛泽东从同学萧子境的手中借到《世界英雄豪杰传》一书,毛泽东X.Jt…  相似文献   

15.
鲁迅笔名浅析蔡效淳鲁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文豪周树人先生的笔名,这是众所周知的。可他在30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变换使用过的笔名竟达130多个,就鲜为人知了。鲁迅笔名之多,堪称我国作家之最,在世界伟大作家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据考察分析,他每个笔名都寓意着深...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7,(10)
教完《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感受颇深,始终感觉这篇记叙性的散文是《朝花夕拾》中最好的一篇。今天的话题,我就从他的笔名谈起。我们都知道鲁迅原名周树人,曾有过很多笔名,其中有发表在《文化偏至论》上的笔名是"迅行",含有希望、奋发、前进的意思;1918年发表小  相似文献   

17.
冰心,福州人,以"清新典雅"的文笔而著称的现代女作家,著名儿童作家。初中教材里选了她的优美散文《小桔灯》。冰心自1919年以"冰心"这个笔名发表作品以来,获得无数的荣誉和声名,连她本人的真名"谢婉莹"也被其笔名的风头盖过。关于"冰心"这个笔名,作者自有一番解释。  相似文献   

18.
笔名是因眷恋故乡的山水而起的:著名作家、诗人郭沫若(1892—1978),原名为郭开贞。1919年9月11日,郭开贞在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鹭鸶》《抱和儿浴博多湾中》两首诗时,第一次使用"郭沫若"的笔名。这是因为他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县峨嵋山下沙湾镇,该县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文学的研究,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百科》2011,(10):45-49
本期主角高源,笔名蜜蜂听雪,中国小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读于河南洛阳市东方高级中学;在《诗刊》《儿童文学》《琴岛诗报》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并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入选《青少年文学殿堂》小作家卷;曾获第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二等奖,第十四、十五届"神笔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奖赛二等奖;自2010年12期开始为《中学生百科》写稿,迄今已有《终于学会不伤感》《我们回家吧》《那幅画丢了》等作品跟大家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