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游戏与现实互动中的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被社会、时空和交往主体构成的三维向量所限定。然而,在网络游戏中,除了体现现实人际关系的“三维向量”外,还多了一个决定因素,即网络游戏虚拟社会。网络游戏虚拟社会具有的不同于虚拟社区的物质性,使其成为一种显性存在。并且,在其不断与现实社会的互动中,不仅促成一类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还给虚拟的存在和现实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继家庭、学校、社会之后,网络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又一重要途径;虚拟社会化做为一种与真实社会化相并列的社会化机制对青少年成长作用越来越重要,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内隐攻击行为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以描述性的方式来看待网络游戏的特性以及对青少年的非主流道德修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游戏也在青少年中迅速流行,成为他们娱乐生活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探讨青少年在虚拟网络游戏的角色扮演过程中所产生的与现实生活角色的混乱,个人与社会的人际交往受阻,以及游戏中角色扮演导致的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犯罪行为的发生等负面影响,并对如何在多角色的网络时代更好地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服务给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自我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游戏的媒介虚拟特性,为玩家营造了一个虚拟世界,使得青少年玩家轻易地完成了虚拟的自我实现过程,主要表现为游戏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张扬,丰富的社会情感和强烈社会责任感得到培育,高峰体验也得以亲历等;这种对现实中自我实现缺失的弥补正是网络游戏盛行的重要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5.
与现实交往相比,网络技术支持下的虚拟交往降低了交往的成本,交往主体的隐匿化与虚拟性在人的主体性提升、促进社会沟通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也正是基于这种虚拟与隐匿,以及由此扩大的交往自由度,可能导致交往主体的"自我迷失"、在情感上对虚拟世界产生眷恋和过分依赖、虚拟交往的道德淡漠等失范问题。发挥教育合力,可以从融合多种监管方式,有意识控制虚拟交往的时长,加强社会虚拟空间治理;开发社会交往资源,分清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差别,解除对虚拟交往中非理性的"虚拟自我"的过度依恋;培养虚拟交往伦理,提升虚拟主体的主体性等方面发挥社会教育的效用。  相似文献   

6.
交往问题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内容,网络时代下青少年的交往进入了虚拟交往、现实交往二重化的阶段。本文从分析虚拟交往的内涵、虚拟交往对青少年的正负价值出发,从创新交往观念、健全防范机制、重塑价值认同和增强青少年主体性四个方面帮助青少年科学地进行交往,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寓教于乐何去何从——教育网络游戏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兴娱乐方式,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电脑游戏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孩子成长的见证之一。但就目前来看,这种融入的过程显然让整个社会很是担忧。  相似文献   

8.
网络游戏沉迷给许多青少年带来危害,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游戏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虚拟的现实技术吸引力强,完善的游戏产业链和游戏中现实商品的诱惑力大。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缺少释放空间,对成就感的渴望缺少社会支持,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缺失和学校教育管理滞后等因素,是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虚拟社会及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特点入手分析,初步探讨了虚拟社会的交往如何导致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的产生,并提出虚拟社会青少年心理教育对策,以减轻网络世界对青少年人格负面冲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价值观的悖反——网络游戏的现实伦理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游戏作为青少年网民越来越喜欢的一种网络娱乐方式,其内里所隐含的价值取向却与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观相悖,现实社会中对平等、民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对爱情和人生的严肃而谨慎的态度,这些在网络游戏世界中却被边缘化甚至被否定,也因此侵蚀着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的青少年的道德观.应该从游戏内和游戏外的现实世界共同采取措施来防止这种令人担忧的伦理危害.  相似文献   

11.
网络虚拟财产是指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网络游戏ID、装备、游戏币等网络物品。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虚拟性、价值性、现实性、合法性、客观性、期限性等特征。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已经开始融入了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之中。虚拟财产保护的立法条件已经成熟,加快立法步伐来加强对网络游戏产业的有效规范与管理,确定其财产价值及归属,具有巨大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造就了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借助开放、高效、迅捷的网络交往手段,如电子邮件、网络游戏、聊天工具和讨论版等,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并在网络上形成了虚拟的社区。网络社区的互动离不开网络语言,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社区是一种言语社区。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社会时代,虚拟实践技术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的突破口和人类自我优化的必要手段。虚拟实践具有一般实践的系统特征,又有独特的结构、特点、质和功能。虚拟实践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定阶段而崛起的一种新型实践形态,它开辟了人类社会的新领域,以新的交往方式丰富了社会关系,为社会交往实践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增强了人类的超越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游戏软件的日益增多,网络游戏得到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对锻炼游戏者的反应敏捷性、开发游戏者的智力,对增加游戏者的电脑知识都有显著的效果。但是,随着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日益增多及不健康游戏的层出不穷,网络游戏给社会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很多调查显示,当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玩网络游戏上瘾,每天玩游戏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还经常有媒体报道青少年因玩网络游戏上瘾而产生心理或生理疾病、走上犯罪道路,甚至导致死亡。可见,现在青少年打游戏成瘾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是网络游戏媒介本身在丰富的视听盛宴、平等的社会地位、游戏的快乐感觉、对现实的超越性和体验的自由性等方面迎合了青少年受众的游戏心理意识;二是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满足了情感交流、释放压力、自我实现和好奇探索等心理需求。因此,应该从立法、游戏本身、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防范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且尤其应该突出网游成瘾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青少年的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是网络游戏媒介本身在丰富的视听盛宴、平等的社会地位、游戏的快乐感觉、对现实的超越性和体验的自由性等方面迎合了青少年受众的游戏心理意识;二是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满足了情感交流、释放压力、自我实现和好奇探索等心理需求.因此,应该从立法、游戏本身、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防范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癌,且尤其应该突出网游成瘾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7.
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的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技术正在各个方面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虚拟现实技术就是由计算机创造出一个类似于真实的"现实”环境,人们可以在这个"虚拟”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及从事其他社会活动,以此形成了新的网络虚拟交往方式和生活实践方式.因此,由计算机(及网络)虚拟现实技术所产生的人类实践方式也出现了许多以往"现实”实践方式所没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游戏软件的日益增多,网络游戏得到迅猛发展.网络游戏对锻炼游戏者的反应敏捷性、开发游戏者的智力,对增加游戏者的电脑知识都有显著的效果.但是,随着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日益增多及不健康游戏的层出不穷,网络游戏给社会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很多调查显示,当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玩网络游戏上瘾,每天玩游戏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还经常有媒体报道青少年因玩网络游戏上瘾而产生心理或生理疾病、走上犯罪道路,甚至导致死亡.可见,现在青少年打游戏成瘾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都有权利和义务,根据各自的职能,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教育青少年,使其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19.
调查数据显示,在中国一亿多网民中,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比例超过80%。而超过2000万网络游戏玩家的平均年龄仅为二十三岁。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就这一问题,有关专家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少年相对缺乏自我控制力,希望通过网络游戏等方式来舒缓学习压力、摆脱孤独、满足成就感。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与家庭教育的失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游戏的出现和发展,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成为纠纷的焦点之一,但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对此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应该将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独立的财产权进行保护,从立法或司法解释以及现实保护两个方面着手,使网络游戏产业在法治的轨道内实现平稳、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