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们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每天都要发大大小小的“脾气”(地震)。一旦它发起大“脾气”来,地动山摇,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同学们,你想知道美丽的星球为什么会“发火”吗?从地球表面看,似乎很平静,所以一说到地震,同学们总觉得是很罕见的事,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地震是经常发生的,就像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快速颤动。那么,地球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地震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了解地球的结构,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  相似文献   

2.
其实,别说是小cool龙,就是乐乐姐姐小时候也这样胡思乱想过,想必咖啡们也不例外吧?那咱们一起努力,能挖出贯穿地球到达对面的洞吗?行动前,我们先来看看地球的内部结构。如果你能像切蛋糕那样把地球切开,你就能看到地球的结构层次——地球由地壳、地幔、外地核、内地核组成。  相似文献   

3.
张文  张丞 《中学生百科》2011,(27):42-44
一般我们都认为地球是个实心的大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但有些人可不怎么想。他们认为地球是个空心的大球,在它的肚子里,有着另外一个神秘的世界……巴德少将的飞行报告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地震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由性质不同的三个层地壳、地幔、地核所组成的,当地下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塌陷、火山喷发等发生了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我们知道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然而这 种认识相当肤浅。就目前来说,我们还只 能"触摸"到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壳。地 球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为8848米,而最 深的勘探井深约12千米,对比这两个数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目前的理论,地球不是一个实心不变的球体,而是由不同性质的地核、地幔、地壳等组成,就像是一个鸡蛋。而地球表面的地壳也不是一个整体,就像一些漂移在液体上的破碎的鸡蛋壳。当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相互运动,并相互碰撞时,地壳可能会快速释放能量,造成震动,就产生了地震。  相似文献   

7.
地球下层地幔处有反火山吗王萍,村夫地球从表面开始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地核又可分为以溶化铁为主要成分的外核和固态铁为主要成分的内核。由于地球中心部位是超高压和超高温地带,至今为止尚未能进行细致的研究。约20年前,《板块构造地质学理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认识地震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地震中的父与子》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地核是由铁做的;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其发生占总地震的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  相似文献   

9.
正地震形象点说就是地球表面发生的振动,可以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人工地震是指工程师们利用爆炸方式来产生震动,震动程度不是很剧烈,发生地点可以自由设置,规模可大可小,一般无破坏性,如地震勘探、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均是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则是地球内部的岩石地层发生断裂所引起的地面振动,震动的剧烈程度差别很大,地点一般不确定,不易被预测,规模同样是可大可小,破坏程度有大有小,例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  相似文献   

10.
一、借助引言 ,说明特点“同学们 ,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知道 ,地球在结构上有一显著特点 ,这就是圈层构造 ,即从地心向外 ,可以把地球分成若干同心圈层。如以地球表面为界 ,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圈层又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前面学过地球的外部圈层 ,本节再来学习地球的内部圈层。”教师一边讲述 ,一边板书 (附后 ) ,既说明了地球的圈层构造特点 ,又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圈层构造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二、巧设比喻 ,突破难点本节涉及地质学概念多 ,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11.
地球也在"吐气"我国科学家在通过对地球稀有气体同位素的研究后惊奇地发现,吐气和纳气并非人类和地球其它生物赖以维系生命的专利,整个地球乃至沉积岩、海洋都存在类似呼吸的吐纳状态,所不同的是,人类等生物吸入的是氧气,吐出的是二氧化碳,而地球沉积岩层则以喷出...  相似文献   

12.
人类当然有理由特别关心自己居住着的地球。在地球表面已被现代科技揭示得几乎一览无余之后,人们的关心自然延伸到了地球的内部。尽管各种教科书上明明白白地交代着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各种有关地球结构的疑问仍在不断地冒出来,其中有一种声音特别逼人:地球到  相似文献   

13.
地球的构造     
《家教世界》2016,(5):41
北京洪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供稿地球是由多层岩石和金属构成的。地球的外部环绕着多层气体,这些气体层被我们称为大气层。大气层控制着地球的温度,并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呼吸用的空气。此外,大气层还能防止某些太阳射线对地球上的生物造成损害。岩石和金属层地球主要是由3层构成的。我们生活在最外面那层薄薄的地壳上,它是由冷却的固态岩石构成的;地壳下面是又热又厚的地幔;地球  相似文献   

14.
以2010年为例:2010年1月12日至4月14日,地球上曾多次发生大地震,造成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2月2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6.5级地震;2月7日,台湾发生6.3级地震;2月13日,汤加发生6.3级地震;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日本发生6.9级地震;2月28日,巴基斯坦发生6.2级地震;3月2日,菲律宾发生6.1级地震,吉尔吉斯斯坦发生5.0级地震;3月4日,台湾发生6.7级地震;3月6日,唐山11分钟内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是4.2级;3月8日,土耳其发生6.0级地震;3月13日,印度发生5.6级地震,印度尼匹亚发生6.0级地震,阿根廷发生4.7级地震,日本发生5.7级地震;3月14日,日本又发生6.6级地震;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汉川地震之后地震一词开始频繁见诸媒体.其后中国玉树地震、新西兰地霹、日本地震、缅甸地震,我们的生活突然被卷入无止境的天灾之中.其实.地球并非近几年才喜欢上运动的,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各等级地震500万次左右.地震频繁并非是2010的前奏.我们要做的是了解更多、更科学的震前预测及震后救助知识.  相似文献   

16.
地球在长吗     
经常听到同学们提出这种好奇的问题: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一天天地长大,地球是不是也在长大呢?匈牙利的物理学家拉斯诺·爱德耶特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宣布,地球没有缩小,相反,它的体积还在不断扩大。拉斯诺·爱德耶特教授说:地球的外壳是由地壳形成的,地壳下面是中间层,中间层里是由核壳和核心组成。中间层、核壳和核心的成分是一样的,都是由各种含硅(石头)的物质组成,只是密度不同。核内的密度最大。核心密度大的物质不断渗透到核壳中,而壳中的物质又不断渗透到中间层。这样,它们的密度就变小了。所以,地球的平均密度总是在不断地减少,那么,地球的体积也就随着不断地扩大了。  相似文献   

17.
地下深处的最大地震还需要再研究迪平译章齐校发生在地表下面400多公里深的、地球的最深的地震不会像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地震那样威胁到生命和财产。但是发生在下深到地幔板块构造的板层中的地震却总是使理论家感到十分恼火。最近一次(记录到的最大一次)也是如此。19...  相似文献   

18.
或远或近地,中国人正越来越频繁地听到地震的怒吼和咆哮,仿佛地震正渐渐逼近我们宁静而祥和的生活,逼近正匆匆赶路的世纪末的人群。截至5月3日,今年以来我国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7次,仅弹丸之地的台湾就连震6次,在广阔的内陆,6级以上的地震达5次之多。今年以来,全球已发生7级以上地震11次。每隔个把月,地震的消息就像它发作时的巨响一样,使人们的心头情不自禁地颤栗片刻,虽然随后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但总有一些阴影在心头晃动我国和全球的地震活动正在同步增强,地球正经历第5次地震活跃期。中国正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联合挤压之下,由于…  相似文献   

19.
地震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 ,当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 ,从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其发生和预报的过程中也包含了许多数学知识 ,了解和掌握它可以帮助我们防止灾害、避免损失 .一、振源、振源深度和震中震源是指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源深度是指震源到地球表面的垂直距离 .我们把震源深度在 60公里以内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 ,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 ,占地震总数的 72 .5% ,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 ;震源深度 60 ~ 3 0 0公里为中源地震 ,中源地震占地震总数的 2 3 .5% ,中源地震一般不造成灾…  相似文献   

20.
提起地球上水量最多的地方,你一定会立刻想到海洋和极地冰盖。不过,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在地球深处似乎有大量水存在的迹象。这些水位于地幔岩石层,深度在410公里至660公里之间。研究认为,这些水的存量或许相当于地表海洋总水量的3倍。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水既不是我们通常所熟知的液态,也不是固态或气态。它被"锁定"在地幔岩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