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写的这本书是考证《雍熙乐府》这部曲总集里所收的那许多不注撰人或剧名的曲子的作者各为何人,而不是考证《雍熙乐府》的编者是谁。关于《雍熙乐府》的编者,虽然原书也不曾明确的写出。但根据王国维的《雍熙乐府跋》,说他“曾于清宣统改元冬十月,见日本毛利侯《草月楼书目》,有《雍熙乐府》十六卷,明郭勋编”并云“郭勋为明武定侯郭  相似文献   

2.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一首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叙述的是汉代末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婚姻悲剧,当时人们出于同情,把他们的悲剧编成故事诗传诵。后来经过文人的不断加工润色,这首诗在将近三百年后才被写定。本诗最早见于梁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朝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也收此诗,题为《焦仲卿妻》。后人习惯以诗歌的第一句“孔雀东南飞”作为篇名。根据本诗题目的演变,可以确定诗中的第一主人公为焦仲卿妻———刘兰芝,第二主人公是焦仲卿。作者以极工细的笔触来描绘刘兰芝。兰芝一出场是向焦仲卿…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诗中最长的一篇叙事诗,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后人传唱、传写时有所加工,是一首流传很久脍炙人口的好诗。语言朴素生动,简炼优美。但其中也有些语句,由于受“五言”的限制或其它原因,含义不十分清楚。因此,注家言人人殊,使读者莫衷一是。现就几处疑点,略加分折。一、“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这句有二说。一说是“焦仲卿忠于职守,常宿府中,不为夫妇感情所移。”此说见林庚、冯沅君主编之《中国历代诗歌选》,持此说的注家较多。另一说是“仲卿赴府为吏不常回家,兰芝自己不因此情有所移。”此说见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编的《古代诗文选注》,不过该书曾注明,这只是“一说”。我是赞同前说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认为后说有道理,主要理由是认为,“守节”在封  相似文献   

4.
<正>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同为“乐府双壁”,异曲同工,后先辉映.胡应麟《诗薮》说:“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赡,极于木兰。”可见,《木兰诗》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位置。但对它产生的时代和表达的主题,历来争论很大.在这里,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是向专家们求教。  相似文献   

5.
荀勖《荀氏录》与崔豹《古今注·音乐第三》,是西晋乐府诗批评中的两种代表作。《荀氏录》所反映出的荀勖之于乐府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与《宋书·乐志》、《晋书·历律志》等之相关记载,共同构成了苟勖“古今并重”乐府观最为本质的内核。崔豹在《古今注·音乐第三》中对19首乐府诗的题解,不仅首次将“前乐府”与汉乐府合而为一,同等对待,而且开对汉魏乐府“题解类批评”之先河,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对《木兰诗》中的“当户理红妆”这一细节描写的解释,长期以来是有争议的。部编中学语文注释者将“当户”注为“对着门”,为此,有的同志写过文章,从古典诗文中引出大量的佐证材料,回答了为什么“户”作“门”解的问题。而这样解释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却没有涉笔。更多的同志对此注释是持有异议的,认为“户”只能作“窗”解,否则,“木兰当户织”于出入有碍,而阿姐“当户理红妆”有失闺秀的检  相似文献   

7.
有的文学史家认为:六朝民歌都是不入乐的徒歌。我的看法是: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六朝民歌,不是徒歌,至少不全是徒歌。一、关于清乐的解释六朝的民歌,总名为新乐府,在《乐府诗集》和《古诗纪》里都把它列入清商曲辞里,称为清商乐,或曰清乐。有人说,“清乐”便是“徒歌”之意。关于“清乐”的解释颇多,“清乐便是徒歌之意”的持论者,也没谈出有什么根据。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新编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古乐府《木兰诗》,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传统名篇课文。这套教材从1993年起在全国大多数地区使用至今。但课文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里“帖花黄”的注解一直沿用老教材注法,说“花黄”是  相似文献   

9.
古乐府《江南曲》“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一词,解释各异,众说纷纭。余冠英先生释为“莲叶盛密的样子”。(见《乐府诗选》)许逸民等先生解为“叶浮出水面,挺秀鲜碧的样子”。(见《乐府名篇赏析》)高峰、孙桂清先生注为“指莲叶茂美、饱满劲秀、挺立于水面”。(见《中国古代诗歌精品》)《辞海·语词分册》及《辞海》(89年版缩印本)皆训为“荷叶相  相似文献   

10.
把《过秦论》里楼缓注为战国时魏人,是目前众家注本的通行说法。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楼缓,魏文侯弟”。《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楼缓—魏相”。部编中学语文课木高中第四册从上说:“楼缓,魏文侯弟。”今各家注本以楼缓为魏人是因为因袭了古注。《文选》李善注云:“高诱曰:楼缓,魏相也”。《史记·索隐》:“楼缓,魏文侯弟,所谓楼子也”。但此二古注也并不正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经常可以看到“乐府”一词。如初中所学课文《陌上桑》、《观沧海》、《木兰诗》、《敕勒歌》等都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卖炭翁》选自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中的《新乐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选自苏轼的《东坡乐府》,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也曾因谱入乐府,取首句二字题作《渭城曲》。那么,乐府是什么意思呢?一般说来,它具有以下一些含义:  相似文献   

12.
《木兰诗》:“愿驰千里足”。部编语文初中第二册注:“希望骑上千里马。”按:“千里足”是可以解释为“千里马”的,如《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和《庄子·秋水》:“騏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中的“千里之足”和“驰千里”就是。但如果把“千里足”仅仅解释为“千里马”,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狭隘,不够完整,似乎只有马才能日行千里,排斥其它牲口有疾行快走、日行千里的技能了。我认为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语文第三册的《诗词八首》里,“当”字凡四见。研究一下它们的释义,对文言实词的教学是有用处的。三次见于《木兰诗》。“木兰当户织”,“当”字在课本里注为“对着”。“当窗理红妆”  相似文献   

14.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据《宋书·乐志》,《短歌行》为“汉旧歌”,但在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以本诗为早,古辞可能已佚。在《乐府诗集》中,本诗属《相和歌·平调曲》,并有《长歌行》与之相对。晋人崔豹《古今注》说:“《长歌》、《短歌》,言人生寿命,长短定分,不可妄求也。”《乐府解题》则据《古诗》“长歌正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等,指出《长歌》、《短歌》的区别在于“歌声有长短,非言寿命也”。现多从后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中 ,《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千百年来 ,传诵不衰 ,脍炙人口。然而 ,诗中“燕山胡骑”———木兰征战十二年的敌方 ,究竟是指哪个少数民族 ,历来众说纷纭 :有的注家含糊其辞 ,解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更多者或指契丹人 ,或指突厥人 ,或指库莫奚人。这些解释 ,仍有值得商榷之处。我们认为 ,要确证“燕山胡骑”究竟指谁 ,必须参考有关历史文献 ,并结合《木兰诗》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其一 ,《木兰诗》诞生的确切年代虽不可靠 ,但从《乐府诗集》引陈释智匠撰《古今乐录》云“木兰不知名……  相似文献   

16.
庄一拂编《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谓:明清阙名作品《新嘉驿》,“《读书楼目录》中〈乐府传奇栏〉有此本,其他戏曲书簿未见记载,本事未详,佚”(见是书下编《传奇》五)。按:传奇《新嘉驿》,当是记明万历末年会稽一女子遭遇事;其有诗与序题于新嘉驿壁,故名。考虑“新嘉驿”三字,既非典故,又无甚文学深意。它可能是古代一驿站名。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得知:“新嘉驿,在山东滋阳县西北四十里。”  相似文献   

17.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属“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乐府诗集》引陈代和尚智匠编的《古今乐录》说:“木兰不知名”。木兰是北魏鲜卑族的姓氏之一。我国古代北方民旅有尚武的风习。公元五世纪和六世纪初,北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了长期战争。这大约是木兰从军故事的背景。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指出:“木兰诗中君主或称可汗或称天子,木兰家在黄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对乐府《十五从军征》诗中的“旅葵”加了注释,认为“旅葵”就是“野生的向日葵”(第127页,1992年版),可知认“葵”为向日葵了。介绍古代文学作品者也大都这样理解。其实,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那么,乐府诗中的“葵”究竟应作何解释呢?《说文解字》的成书时间与此诗相去无几,该书作者许慎是颇负盛名的文字学家,他认为葵是一种疏菜,书中有注  相似文献   

19.
《论语·先进·侍坐章》中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句。对句中的“方六七十”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不少书将它解成了“六七十平方里”。例如,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方六七十,指六七十平方里的小国。”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注:“此言如果有一个拥有六七十平力里或五六十平  相似文献   

20.
相传在一千七百多年以前,我国东南部庐江府一带曾发生了一件夫妻殉情的故事。陈代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有如下记载:“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