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就结合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如何在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正所谓生命意识,就是指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生命意识不能仅仅靠一些德育课来传递,高中语文也有责任对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重视对生命的关怀。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呢?一、在最佳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人作为个体存在是具有时空性的,周边生活的环境是人类展开活动的情境。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作品中  相似文献   

3.
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注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生命,获得生命带来的力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培养至关重要,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今后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重视生物教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并重视采用科学的生物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5.
徐秦基 《考试周刊》2014,(64):148-149
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敬重生命、真爱生命的意识,从而实现生物学科的社会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不再是德育课的专项,作为基础课的语文课在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责无旁贷地重视生命教育的内容,重视对生命本身的关怀。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生命意识呢?以下是本人有关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培养的几点建议。一、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意识教育语文阅读教学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阵地,但也不能一味强调,否则会失去语文的本位。毕竟语文课还是要保留语文的味道的,如过分强调对生命价值、生命意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教师要重视学生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探索生命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因此,本文以培养学生生命观素养为目标,探索了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教学的内涵和教学思路,立足通过挖掘生活材料、开展趣味活动、设计问题情境、立足课外实践多种方法,培养生命意识,提高生命观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当前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初中学生对生命比较淡漠,这就导致学生在初中时期会出现"虐待"生命的现象。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基本健全人格的养成,提升学生对生命意识方面的理解程度。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巧妙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校本讲座"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构建新型的生命互动与交流的师生关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关注生命、重视健康的意识,从而使学生爱护生命、呵护生命。  相似文献   

10.
面对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人生意义淡漠和青少年自杀、他杀日趋严重的现实,近年,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生态上及价值偏向上的危害,就必须从人内心深处着手改变:从学校教育来看,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并使其养成尊重和热爱生命的良好习惯。近两年,笔者利用生物学科优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六种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新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括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与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和教育。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文内涵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讲究策略,把握合适的机会,适时对学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目的就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在现代教育理念下,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如果生命意识淡薄,那么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极端的行为,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生命意识。本文首先分析了语文教学培养孩子生命意识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生命意识的有效措施,旨在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淑玲 《林区教学》2012,(2):99-100
当今社会,生命暴力事件常有发生,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极为重要。中学生物教师应该重视生命教育,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懂得生命教育理念,培养生命可贵的意识,做到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14.
屈雪娇 《天津教育》2023,(4):109-110
<正>社会有着既定的规则,有法律法规也有约定俗成的行事准则。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将规则意识作为法治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在理解规则的基础上以规则约束自身。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重视规则意识的培养,充分认识规则意识培养现状,优化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1]是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挖掘与生理教材相关性的生命教育的素材,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以生命教育为主轴以人为本,结合生理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同时也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操作、人际协调能力均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生命意识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初中数学课程在培养生命意识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因为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大量的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润物细无声"地将生命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17.
王芳 《文教资料》2010,(29):82-83
语文教学不仅有智育目标,而且有德育和美育目标。语文课程在培育和丰富学生的个体生命意识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具有不可估量的美育价值.因此,语文课程的美育目标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发掘教科书中隐秘的美及美的教育.而且要适时培养学生的审美及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林君飞 《科学教育》2006,12(4):47-49
2005年6月上海市正式公布《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希望通过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用泰戈尔的话说,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传递生命信息。根据学科特点,生物学科在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和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生物学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挑起这一重任,在传授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在本文中,笔者就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问题作一些探讨。1时代呼唤:生物教学应当重视生命教育当前,从全球来看,人…  相似文献   

19.
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个迫切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贯穿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一种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之情、珍惜之情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青年》上刊文指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人性懂得尊重和敬畏生命。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从以下三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生命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一生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组合而成的,生命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人生的质量。生命是教育的根本,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的培养极其重要,一些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与态度值得教师深思。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期,语文学科作为重要学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至关重要。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全方位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