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点举要     
<正>P28郭顺峰汉水流域女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汉水是一条生命之河,母亲之河,文化之河,既汇聚了东西南北的文明,又被东西南北的文明所切割,汉水流域的女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就是典型的证明。汉水流域的文化资源丰富,汉水流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调机制和机构来共同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2.
汉水流域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基本路径是通过对汉水流域文化资源的发掘、清理、整合,遴选出适宜于产业开发的文化资源基础,建立汉水流域文化资源库,创意汉水文化品牌群,开发汉水文化产业链,打造汉水文化产业企业和行业集聚地,从而实现汉水流域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文化产业向文化生产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女娲是在中华大地流传最广泛、最久远、影响力最大的神话人物之一.女娲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留存在汉水流域的女娲文化和女娲文化遗迹,最古老久远、最具实物史证、最详实典范,也最为风俗化、通俗化和生活化.因而,也就最为鲜活生动、深入人心,这些特色充分说明了汉水流域的女娲文化遗存极其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充分显示汉水流域女娲圣地竹山县建造女娲公园、振兴地方旅游经济的充足理据.  相似文献   

4.
汉水流域是全国三国文化核心区之一:三分鼎立,规划于隆中;三国肇基,得力于夏口;三国终结,策动于襄阳;三国文化,汉水为重。三国文化是汉水流域传统资源的优势文化。培育汉水流域三国文化带必须立足襄阳,打造三国文化展示和传播基地;走出汉水,建设湖北三国文化圈;放眼未来,让三国文化传之后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楚辞源于汉水文化。楚族起源于汉水流域,楚辞受到汉水流域“楚声”、“楚歌”和《诗经.二南》的影响。屈原的祖先发迹于汉水上游,这里是屈原的故乡和神往之地。他有着浓郁的汉水文化情结。他通过汉水流域吸收北方文化,其政治生命的跌宕起伏、文学激情和人生历程等,都和汉水流域息息相关,甚至楚辞的地域范围和屈原生命的终结都在江北汉水流域,而不是江南洞庭、湘水。  相似文献   

6.
汉水名称起源甚早 ,且极具文化意味 ;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从尧舜禹到夏商周时期 ,汉水流域成为汇聚南北与东西文化的大熔炉 ,冶铸出了魅力无穷的楚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及诸候国都将目光聚焦到汉水流域 ,汉水已深深印刻在了民族的记忆深处 ,汉水文化带形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汉水流域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的汉水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湖北作为汉水文化的核心发源地,汉水文化旅游却在湖北被无形地弱化甚至忽视,应引起湖北人的反思和重新审视.湖北应该深度挖掘汉水文化的内涵,整合资源,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现代文化作为重点进行大力开发,从而打造湖北的旅游新品牌.  相似文献   

8.
从新旧石器时代至两汉时期,人们在汉水流域频繁的各种政治、经济活动与发达的原始农业和手工业表明,汉水文化源远流长,汉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汉水文化以其奇妙性、神秘性、自由性、幻想性、浪漫性的品质和精神孕育、催生、滋润了楚文化,从而形成了文化发生学上汉水文化→楚文化→汉代文化→中华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华文化内在地存在着的"楚风汉韵"文化特质又表明,汉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所以,早期汉水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明显的处于核心区并发挥着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
汉水流域丧歌作为一个典型的汉水文化事象,其中蕴涵着丰富而典范的孝文化、乐感文化和伦理习俗文化等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核。迎来送往、养生送死、慎终追远、追根溯源等传统道德标准是汉水流域丧歌创作和流传的最深刻文化动因,而其巨大的习俗传承价值、伦理教育价值、历史认识价值、社会心理价值和美学认同价值则是其长期而广泛流传的最直接的现实动因。演唱丧歌是汉水文化习俗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几乎伴随着汉水流域民俗大礼———丧礼形式的每一过程。加之汉水文化产生和繁育在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世界民间故事村武家沟村、汉民族第一部神话史诗《黑暗传》、第一个以“汉”命名并将“汉”字几乎覆盖所有中国文化事象的朝代汉代和汉民族民歌村吕家河村等古老文化化石和文化富集区所在地,在中国文化产生和演变的历程中具有典范和代表意义,因而,挖掘、整理、保护好汉水流域丧歌,并进而认识、利用、传承好汉水流域丧歌,不仅对于抢救、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利用地方文化具有示范作用,同时,对于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辨证深入地全面认识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持续发展,有效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的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更具有直接强大的现实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莱茵河与汉水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异同,汉水流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巨大进步与不足,指出了汉水流域打造媲美莱茵河的文化旅游产业带的资源优势和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汉水流域位于我国中部腹地,自古以来即是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地区。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相互汇合,形成了汉水文化自身的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春秋时期汉水流域的古方国之间的关系,以及楚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和传播,呈现出该地区的历史流变脉络,说明汉水流域古方国的类型与楚文化构成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牛郎、织女星座属于二十八宿星系,而我们目前已知二十八宿星图最先产生在汉水流域。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天文学著作,对牛郎、织女、天河的记载也与汉水流域相联系。1975年冬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了大批秦简,其中《日书》部分有两条与牵牛织女相关的材料,证明牵牛织女故事应该是较早流传于楚地汉水流域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与河汉是牛女神话传说故事的三大文化元素,其中天河、天汉完全来源于汉水的水文化意象,同时也为文人"诗化"牛女故事提供了水天一色的想象空间,使牛女传说增添了烟波浩渺的汉水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13.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汉水流域的《沔水》与《江水》、《渭水》一样,均占三卷篇幅,将汉水视为文化大河,更为重要的是郦道元曾在汉水上游考察过。因此,《水经注》中的诸葛亮遗踪文化价值,远在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之上。郦道元虽是北朝人,以曹魏为正统,但对南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格外崇敬。在汉水中游的襄阳,郦道元着重描写了诸葛亮隐居待时期间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在汉水上游的汉中,郦道元则重点考察了诸葛亮北伐曹魏时期的山川形势。总之,《水经注》对汉水流域诸葛亮文化遗踪的考察和记述,完全可以弥补陈寿的《三国志》中无"地理志"的缺憾。  相似文献   

14.
《汉水文化论纲》一书立足于文化历史学、文化哲学和文化地理学等学科背景,着眼于全面性、典型性、学术性和普及性等写作定位,运用现代学术规范,首次从六个层面系统地梳理了汉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古今概貌,揭示了汉水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全面地描绘了汉水流域具有典型意义、五彩纷呈的文化事象和民风民俗,填补了地域文化研究、流域与河流文化研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大空白。  相似文献   

15.
汉水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和成长摇篮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汉水沿岸的高等院校和地方文化部门相应成立了关于汉水流域文化的学术活动研究机构。在许多学者20多年的争相探索与研究下,汉水文化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使汉水文化成为以地域命名为一门学科,并呈显出旺盛的学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11月14~16日,由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汉水流域中上游文化遗产研究会主办的汉水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陕西汉中举行。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湖北文理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安康学院、湖北省社科院、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市社科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及汉中、安康等地的专家学者、汉水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校内各相关院系单位的教师代表6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交流论文60余篇。一、专题报告简介陕西理工学院刘清河教授题为"汉水文化的内涵与精神"的专题报告,从不同层面阐释了汉水文化  相似文献   

17.
论汉水文化的生态形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华文明构成中.汉水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悠久辉煌的历史。汉水文化是融多边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地域文化和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汉水文化是沉积与辐射的统一、厚重与灵动的统一、兼容性与独创性的统一、醇厚中和与阳刚峻拔的统一,具有开放性和广适性、持久性和变化性、丰富性和生长性、过渡性和和谐性等特征,与中华民族文化乃至所有人类文化一样,时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不仅是汉水流域人民战天斗地、开辟未来的精神法宝,也是全国人民走持续科学发展道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泉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魅力永存在的三国文化之根在汉水流域的汉中、南阳、襄樊三大历史文化名城。诸葛亮继承和发展了刘邦、刘秀在汉中、南阳崛起的文化遗产,规划了天下三分的宏伟蓝图;汉水名城不仅是三方争夺的焦点和三国名人涉足的热点,而且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和人才中心;丰富的三国历史文化遗存,奠定了汉水名城的历史文化与旅游文化地位。  相似文献   

19.
楚文化深植于汉水流域文化的沃土之中。汉水文化以其独具特质的流域文化孕育、催生、滋润了楚文化,以其神秘性、自由性、开放性、创造性、兼容性、批判超越性的浪漫主义文化精神予楚文化以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文化发生学、文化史上汉水文化→楚文化→汉代文化→中华文化之间点、线、面的逻辑关系,使中华民族文化中本然地存在着一种“楚风汉韵”的文化特质。本文旨在揭示汉水文化和楚文化之间本然的内在逻辑联系,显露“楚风”中被“遮蔽”的“汉韵”,以利于我们全面、深入、科学地解读、阐释、弘扬楚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武当山与古隆中同属汉水文化范畴 ,是汉水文化中两个蕴藉十分丰富的文化载体 ,在汉水文化的大视野中审视二者之间的异同 ,揭示其固有的、潜在的关联 ,发掘它们内蕴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 ,利用二者的合力效应 ,可为“汉水旅游圈”早日构建出自己的文化旅游品牌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