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庚子前后 ,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皇帝的废立问题 ;二是关于义和团的剿抚问题 ;三是对待列强的和战问题。清政府在这三个问题上的失败和让步 ,为清末新政时期新一轮的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埋下了伏线  相似文献   

2.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以前是东吴的早期,这个时期的东吴政权可以称为幕府政权,其中央机构主要是幕府,地方机构的特点是多用武将为郡县长官。幕府政权是孙策、孙权迫于当时的形势建立的,它虽然在孙氏稳定江东的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但随着孙氏势力的扩张,幕府中央机构的弊端也日渐突显。直到孙权称吴王以后,孙氏才废除了这套机构,彻底解决了政权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3.
军政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创设的党政军三位一体的领导组织形式。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它创设于远离中央领导且独立开辟新苏区的红军主力部队中;抗日战争时期,是党在人民军队中的最高领导组织机构,并且发展成为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党政军全面工作的最高领导机关;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军政委员会又被作为人民政府成立之前的过渡机构,同时又具有统战性质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邓小平基于同样的政治理念,对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做了积极探索。由于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他们在考虑问题的立足点,视角,处理问题的方式,途径及效果上各不一样,构成了我们党关于中央与地方思想和实践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唯物论的视角看来,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仅仅规定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性质和结果,而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主观失误应是其夭折的主要原因。太平天国的腐败就属此类问题。太平天国何以出现腐败问题并迅速泛滥?笔者认为,首先是太平天国制度的缺陷:圣库制度、升贬制度的严重破坏以及封建礼俗制度的存在与发展;其次是太平天国中央政权的过早专制化和地方政权的无序化导致了绝对权力的过早产生,自然而然地带来腐败并加剧其蔓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面对弊窦丛生的捐税征收局面,南京政府颁布训令,要求地方限期对辖区中田赋附加和苛捐杂税进行整治。此项社会经济改革运动,在减轻民众负担、加强中央对地方税收的监控和促使地方税收由无序向有序的进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南京政府在广延度、综合度和强度方面存在着无法克服的障碍,再加上中央心存敷衍及地方财源的枯涩,最终制约了废苛减赋运动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的社会时代背景,从分税制法律的视角讨论了当代中国政制架构中地方政府行政行为规范性的问题。分析表明,影响当代地方政府行政规范的关键因素有国家制度的合理性和法制化的必要性.进一步指出“分税制”作为一种税法制度的财政策略在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政制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当代中国有必要基于中国税制的成功经验和基本格局进一步制度化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几点思考刘建中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是整个经济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中央与地方经济管理权限有了较大调整,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目前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既制约着社会...  相似文献   

9.
三国吴国内部的社会矛盾最复杂,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地方宗部势力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集中在前期,表现为地方宗部势力对孙氏集团的抵制;二是山越等少数族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中期最突出,表现为山越等少数族对孙吴政权的反抗;三是农民同官僚世家大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后期最明显,表现为农民针对孙吴地方政权乃至中央政权的大规模暴动。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政治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政党制度、区域自治、国家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政策、从理论与实践上发展了党人民主义专政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地方记者与中央新闻本部的协同问题张志君一、缘起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想办好一个媒体,不广设“触角”是难以想象的,要办好一·个中央一级的媒体更是如此。于是乎,以媒体本部所在地为核心,以其应该报道的地区为圆周,各级各类的地方记者站...  相似文献   

12.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关于科技工作的方针和科技发展的战 略;关于科技发展的依靠力量。1957年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正确的科技思想 在实践中受到了严重干扰和破坏。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央新政改革和云南地方自治逐步推进的特殊背景下,清末民初的云南地方法治运行及其条件十分复杂,它以消除领事裁判权的存在及其割裂司法权的威胁等为动因,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国家、地方官员、地方精英等各方力量彼此博弈与妥协的动态过程。其正向意义是奠定了地方自治的前提,为宪政发展作了准备;其负面效应则是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治力量在地方的客观性弥散化。  相似文献   

14.
权力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权力结构是国家机构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文章介绍了美国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纵向权力机构演变有三个代表性时期即二元联邦制政府主导制和新联邦主义;美国中央与地方纵向权力结构演变过程中又有四个典型的特征即自主主义传统,法理主义权威渐进主义改革和冲突合作并存;一个国家在处理其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时必须注意三个问题即中央全能与自治神话的问题,文化传统与制度神话的问题和政府扩展与权力神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界关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转移支付改革;地区经济等级评价;税务机构的设立。要实行差异化的财政管理体制,实现地区财政均衡,关键是要在实现地方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基础上,实现中央财力与事权的匹配,其运行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政府事权划分;地区经济分级;财政管理体制设计。  相似文献   

16.
高句丽政权历史上就是中原中央明的藩属,是内属地方政权。本从中国古代正史《高句丽传》的作观念,记述手法等方面入手,探讨了高句丽政权的内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策贯彻实施的主体。以24份地方政府最新发布涉及“双师型”队伍建设政策为研究对象,依据注意力配置理论,运用NVivo11plus软件,从政策发布时间、政策主题相关性和政策工具三方面分析地方政府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注意力配置状况。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政策响应速度有差异、与中央政策主题相关性待加强、政策工具组合作用欠发挥。这要求地方政府出台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要与中央政策主题紧密相关,提升政策制定响应速度,增加协调性;发挥地方政府主动性与创造性,凸显省级层面政策制定的创新性和差异性;优化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强化政策工具组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竹红 《新高考》2006,(5):68-73
[学法点津] 1.了解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少数民族政权;各族自身的发展概况;中央政府和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与交往;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突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明确本专题重点:三次民族大融合高潮史实及其影响;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问题的处理方式;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尤其是对当今的热点地区如新疆(西部大开发和反恐问题)、西藏(宗教、历史文化遗产问题或反“藏独”分裂势力问题)、台湾(祖国统一问题)、东北(振兴国家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问题)的有效管辖;明精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难点:民族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府际关系中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府际关系通常指国内各级政府之间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关系,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以及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三种基本模式,即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以及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地方政府关系。当前,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于构建“集分平衡”——集分有别、集分有度、集分有序的新型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改革出现了三种趋势,一是大学的合并和共建,即分属于不同主管部门的大学(有国家教育部属的,中央部委属的,及地方省市属的)合并,或中央部委主管的大学下放权力,成建制地划拨给地方管理,或与地方共建,形成综合性大学;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