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察流动儿童心理弹性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为提高流动儿童心理幸福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心理幸福感量表对50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户籍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和不同年级的流动儿童在心理弹性和心理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心理弹性各维度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高期望值、目标与志向、社会能力、同伴高期望值、家庭平等与自主对心理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增强有助于心理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汉民族的一块瑰宝,它形式上虽短小精悍,却浓缩着许多领域的知识精华。基于此,主要研究与成语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包括成语的认知心理分析(潜性心理分析)、对成语本身折射出的一些心理状态、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学原理进行显性心理分析和成语误用心理分析,旨在以成语为特殊的"心理学教材"来获取一些心理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我的心理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教育实践迫切要求心理教育理论的指导,心理教育理论建设亟须加强,包括心理教育理论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心理教育就是要影响、作用于人的心理机能,心理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优化人的心理机能,提升人的精神品质。心理教育的对象是心理机能,心理教育是作用于心理机能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团体心理教育是一种以心理学知识、理论、规律为基础,以咨询技术为手段的专业助人模式。依据团体心理教育的服务对象,团体心理教育被划分为五个方向,即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成长、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干预和团体心理治疗。在实际运用时,这五个方向有很大程度的交叉和重叠,具有一致性和渗透性。团体心理教育旨在为实现全民心理健康、构建和谐社会而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特点的团体心理教育结构体系,同时也为团体心理教育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文章指出了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误区:忽视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的心理问题;将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混同于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的对象和范围不够明确;神化心理咨询的效果;心理咨询工作被动,忽视心理问题的筛选、排查及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不够,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不足;心理咨询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脱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建构覆盖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既是常规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需要,也是应对重大灾害性危机事件后学生群体对心理干预的需要的必然选择。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应以现有学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为基础建构。为此,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尽快建立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区(县)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使常设的学生心理干预机构得以完善,并建立保证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高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不仅影响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还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或之后,可采用心理急救、应激晤谈、情绪稳定化、放松等应急心理干预技术,对相关人群实施及时系统有效的心理干预,降低他们罹患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的概率。在风险治理视域下,把握应急心理干预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特点,着力构建“三体四面”的突发事件应急心理干预体系。即强调社会治理者在宏观层面构建体系,搭好平台,促进运行;心理专业人员在微观层面实施专业化的心理干预;社会大众既要重视外在的心理疏导,也要加强内在的心理建设,从而实现“由心而治”的社会风险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日趋严重 .这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 ,而且阻碍合格人才的培养 .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 ,就必须提高他们的心理保健能力 ,使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压力时 ,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本文阐述了心理保健能力及其内容 ,指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保健能力的途径 ,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  相似文献   

9.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学生特别是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职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创设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深入调查研究、采用科学方法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其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16PF问卷对泉州市两百多名公务员进行调查,研究显示:泉州市公务员心理素质的整体水平优于一般人群;心理素质符合他们的岗位需求,但也存在差异;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素质在有恒性等因素上得分不高。因此,对泉州市公务员应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耐受能力,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筛选。  相似文献   

11.
仲建毅 《中国德育》2006,1(4):61-63
通过开设成功心理辅导课、编撰成功心理教育自悟读本、开展求成功发展心理咨询、开辟倾吐心声悄悄话信箱、建立成长轨迹个体心理档案、实施成功心理教育全程渗透,努力激活、培养学生对成功的期许心理,能成功的自信心理,为成功的奋斗心理,争取成功的竞争心理。以心育叩开成功之门,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2.
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很多,其中开设独立的具有职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主要途径,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基本途径,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咨询是特殊途径,在班主任、共青团和学生会开展的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途径,优化学校和班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是有效途径,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新途径,家庭、社会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支持性途径。  相似文献   

13.
肖长路  陈利 《教育科学》2006,22(5):93-96
纵观经济发达国家心理训练的发展历史,心理训练的内容、训练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法一直是心理训练的核心问题。本文依据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从基础心理品质、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标准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心理训练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发达国家心理训练的发展概况,对国内外心理训练模式的三大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性总结。最后,结合心理训练的内容,对如何进行心理训练的操作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和介绍。寄希望对不同领域的职员人员心理选拔、专业训练和自我教育发挥导向作用,为我国心理学专家在吸纳和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与技术的基础上,创建规范、标准、科学、系统和有效的心理训练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要进行整体思考和研究,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内容,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因素,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要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在学校管理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和辅导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5.
论心理教育的分化与整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化与整合是心理教育的发展道路。心理教育走向多元整合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可行和可能的。整合论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发展的新范式,意味着心理教育观的转型与重构。整合论心理教育不同于复合论心理教育,不同于统一论心理教育,也有别于折衷论心理教育。有序的结构是整合论心理教育的基本内涵,有机的联系是整合论心理教育的本质体现,“在场”的系统是整合论心理教育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辅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的策略。新形势下的心理辅导应以预防为主,通过开设心理课程、举办知识讲座、心理辅导活动来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通过个别辅导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心理矛盾、心理问题的揭示与分析,提出了驾驭自我,稳定情绪,锻炼意志,自我防卫,心理咨询以及加强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心理教育对策,为那些还处于迷茫和困惑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些解决心理障碍的实际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里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某些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师生双方的心理因素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关键和根本。本重点对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师生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把握心理规律,合理调控师生心理,创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具体措施,即:适度唤醒学生心理、控制适宜焦虑、激发教学中的“情”、“趣”因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贫困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很多贫困女大学生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和不健康的状态,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她们不仅有普通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一样的心理困扰,还有着自己一些较为独特的“心理弱势”问题.文章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入手,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为例,对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弱势”的表现和特殊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其对贫困女大学生进行“心理扶贫”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期刊编辑心理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期刊编辑心理素质结构主要是性格品质中的态度、情感和意志,心理能力中的认知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动力中的动机和兴趣等。提出了优化编辑心理素质的途径: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质,培养高水平的心理能力,激发强烈的心理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