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复译还是抄译?——评海南版《红与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著复译,是一项十分神圣而又艰辛的工作。复译,不应该是简单意义上的重复,而应该在前译本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新的阐释角度,新的传译手法等。复译,要想超越前译本,自然有一个如何看待前译本的问题。一个具有高尚的译德,有着自己艺术追求的译家,对前译的态度往往是坦荡的,他既要虚心吸收别人的长处,又要凭籍自己的修养与努力,使译著臻于完美。《红与黑》的众译家大多体现了这一精神。他们在自己的翻译中倾注了心血,表现出了严肃的翻译态度,不懈的艺术追求。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在试图超越  相似文献   

2.
资讯     
《出版广角》2013,(23):94-96
[评刊]寻找独属于自己的风格文/宫立文学研究者吕叔湘先生曾说:"《读书》有《读书》的风格,这就不容易。很多杂志没有自己的风格,什么是《读书》的风格?正面说不好,可以从反面说,就是‘不庸俗’……可是‘不庸俗’要自然形成,不可立意求‘不庸俗’。那样就会矜持,就会刻意求工、求高、求深,就会流于晦涩。"我想以"与中国出版同步,为中国出版服务"为宗旨的《出版广角》也不例外,也应当思考是否拥有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如何才能"不庸俗"。  相似文献   

3.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31):7
正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翻译与推广很重要《今晚报》报道:中国作家进入国际视野,译介是必须的门槛。"作家的创作风格会影响他们作品的翻译和传播。比如贾平凹《秦腔》中民族性乡土性的语言特点,翻译之后很多东西就丢掉了,只剩下了一堆鸡毛蒜皮的语言。王安忆的《长恨歌》翻译的时候也比较难。相对来说,莫言和余华作品的  相似文献   

4.
《职称英语》作为一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用书,其权威性自不必说。然而,细细翻阅,却发现其中的翻译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拟对其中的问题稍作类例,简单阐述。说到翻译,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近代翻译大家严复来。他是我国翻译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翻译标准的人。他的“信、达、雅”理论,对后世的翻译实践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作为从一种语言形式到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转换,翻译理当以“信、达、雅”为规范,求信、求达,进而求雅,以求得最佳的翻译效果。然而,看看《职称英语》的译文、译释,却远非如此。一、欠信实按照我们的理解,信,就…  相似文献   

5.
去年七月在北京参加亚洲翻译家论坛会议之余,许钧约我去许渊冲教授家聚会,参加者还有罗新璋和施康强。这是一次不寻常的聚会,因为许钧公开批评过罗新璋、许渊冲教授所译的《红与黑》,尤其撰专文批评过罗新璋的译本,而这一次他又是带着尚未发表的新批评文章来的,请许、罗二位过目,当面征求意见。批评者和被批评者聚在一起,有友好诚挚的倾谈,严肃认真的探讨,也有慷慨激昂的争论。双方都虚怀若谷,把个人置之度外,进行真正的学术讨论。这应该称得上翻译界的一段佳话,作为圈内人和见证者,我深受感动。我认真读过许钧批评罗新璋译《红与黑》的文章,觉得他的确是以求真求是的态度,进行翻译的探索,一扫文人之间以批评之名行相互攻讦之实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4,(34):76-76
★《都是媒体惹的祸》吴谷平等文汇出版社2004年8月定价:25元这本书收集了《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过的,曾引起书界广泛关注的文化争鸣佳作,如《红与黑》翻译问题讨论,金文明“逗咬”余秋雨引发的争论等。从中可看出十余年来读书界、学术界的关注点所在,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迹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08,(1):79-79
司汤达的名著《红与黑》早已为中国观众熟悉,而话剧《红与黑》则是诞生170年来首登中国的舞台。  相似文献   

8.
王建敏 《兰台世界》2012,(28):15-16
梁实秋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及翻译家,尤其对莎士比亚作品有着翻译方面的权威,其翻译作品主要有《英国文学史》及《莎士比亚全集》等.梁实秋先生对中国的翻译事业有着重要的贡献,其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时表现出和谐圆融的审美情操,并融合了西方古典的美学思想.另外,梁实秋的翻译实践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对话精神,尤其是其对翻译作品中文化内涵的传递,文学形式的输入及语言风格的再现等方面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是一个行使舆论监督权力颇有力度的栏目,因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但“焦点访谈”没有满足已经占有的天时地利,在运作过程中,一方面在题材、主题和思想内涵上,一方面在表现形式、技巧、风格、语言上,力求有所拓展、有所创新,追求更加丰富与完美。1999年10月15日的《光明留人间》是“焦点访谈”另一种风格的展现,其特点是基调柔情、温暖,具有人情味;舒缓、流畅,却不怒而威,对人们的传统观念产生震撼。 《光明留人间》虽然仍由以严谨冷峻风格见长的荧屏“黑脸”方宏进主持,却在提纲挈领的开场  相似文献   

10.
满倩倩 《新闻世界》2011,(6):200-201
本文主要从叙事视点、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三个方面对纪录片《幼儿园》进行了文本分析。《幼儿园》对生活表象的潜在内涵的开掘,反映出张以庆导演与众不同的纪录风格与职业追求,从中也凸显了现代传媒的社会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1986,(1)
散文大师怀特逝世了。这位在《纽约客》杂志辛勤耕耘了二十五年的文坛巨匠风格纯朴、优美,有个性、口语化、自然而不做作。他不追求时髦,作品总是清新隽永。怀念这位语言艺术家,不禁使人想起中国报刊宣传的文风。也不是中国报刊文字都不好。好作品当然是有的,但确有相当多的作者、记者其  相似文献   

12.
林语堂是中国著名的双语作家,因翻译中国古典诗文而广受国外欢迎。本文主要从林语堂翻译《红楼梦》的缘起出发,对《红楼梦》《葬花吟》翻译中林语堂的翻译风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是中国著名的双语作家,因翻译中国古典诗文而广受国外欢迎。本文主要从林语堂翻译《红楼梦》的缘起出发,对《红楼梦》《葬花吟》翻译中林语堂的翻译风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文译英文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社会文化不同,英汉民族观察、概括事物各有自己的视角和审美观,由此产生的表述的差异和失误常常也会体现在翻译中。笔者在编辑实践中,发现不少中译英的句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通畅、不妥帖、不精练、不准确的地方,需要编辑精雕细刻、锦上添花,使译文达到“信、达、雅”,进一步提升图书的科学性和可读性。 下面以笔者在编辑“21世纪国际商务英语丛书”(《实用翻译》、《商务谈判》、《图表单证详解》、《文本写作》和《案例分析与法规选读》五个分册)中遇到的问题为例,谈谈如何把好中译英出版…  相似文献   

15.
陈畅 《大观周刊》2011,(28):65-65
《桃夭》出自《诗经·周南》,是一首对新婚女子的赞歌,不但赞美了新娘的美貌,更重要的是赞美了她贤淑的德行,祝愿她使其夫家人亲密和睦。本文对其进行了翻译,并结合原文的语言特点对译文的选词、语言风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示语的翻译不仅关系到外国友人在中国的吃穿住用行,还关系到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整体形象。本文试述公示语的应用功能、公示语的特点和语言风格,列举了公示语翻译中常见的错误或不规范现象,分析了公示语翻译错误的原因,同时提出公示语翻译所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影视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传播手段,在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影视剧《甄嬛传》的翻译和跨文化传播为例,探讨影视剧语言特点及翻译,针对影视剧中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文化形象,解构《甄嬛传》的翻译目的和策略,解析异化和归化等翻译策略在影视剧翻译中的应用,以求充分利用西方语言最大限度地实现东方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马克思主义经典通俗理论读物——《经典悦读系列丛书》(10本),选择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十篇经典文献,不追求全面梳理,只追求精华解读,以小语言、美语言写出大思想、重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时代化、大众化、通俗化、生活化、趣味化方面做出了重要尝试.该丛书深入浅出的思想分析,直面现实的问题导向,小品文的写作风格,清新悦目的装帧设计,幽默风趣的手绘漫画,打造出领导干部和普通大众爱读、能读、好读的经典小书,让读者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经典的魅力,领悟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沈春娥  郭语瑄 《视听》2021,(1):107-108
今敏,是当代日本杰出的青年导演之一,代表作有《红辣椒》《未麻的部屋》《东京教父》和《千年女优》.今敏在他的动画电影中形成了"梦中梦"的剧作结构、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后现代主义的多重叙事、动画与电影相结合的视觉语言和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等独特的创作风格.这些独特风格的形成都与日本动漫发展的大环境和今敏自身的天赋与努力有着密不...  相似文献   

20.
试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分析翻译教学中的语言能力培养问题,认为翻译是跨文化的活动,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跨语言文化适应性能力的培养;在功能主义翻译论的观点指导下,《闽文化(》英文版)翻译教学不但要执著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探讨《闽文化》的跨文化层面,而且要建立相应的跨文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