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九门口长城坐落在辽宁省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境内,距山海关15千米,全长1704米。其南端起于危峰绝壁间,与自山海关方向而来的长城相接。自此,长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当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宽达百米的九江河上,筑起规模巨大的过河城桥,以此继续向北逶迤于群山之间。"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们对九门口长城的形象描述。  相似文献   

2.
外国的长城     
《学子》2003,(6)
澳大利亚长城 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为了保护羊群,建造了一条长达5531公里、高1.8米的长城。它位于昆土兰州。朝鲜长城从朝鲜西北部鸭绿江下游起,沿着崇山峻岭伸展到东海的东朝鲜湾海滨,有一道长达370公里的城墙,被称为朝鲜的千里长城。它是1033年到1044年历时12年修筑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正>当你第一眼看到长城,肯定会忍不住发出惊叹:"哎呀,长城真长啊!"但是,你看到的只是当时万里长城的小小一段,实际上,它绵延数千里,就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绵延起伏。它还像一道屏障,抵挡着外来侵略者和野兽的攻击。那么,长城是如何修起来的昵?假如你是一个贫苦农民,生活在公元前215年左右的中国,大概你就会知道长城是如何诞生的了。不过与此同时,你也会面对很多事:恶劣的天气、可怜的收成、沉重的额捐杂税……  相似文献   

4.
<正>小知识长城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畔。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历代长城总长为21196.18千米。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埃及金字塔等并称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  相似文献   

5.
朝鲜长城从朝鲜西北部的鸭绿江下游起,沿着崇山峻岭伸到东海的东朝鲜湾海滨,有一道长370多公里的城墙,被称为朝鲜的千里长城.是高丽人民从1033年至1044年,历时12年修筑的。印度长城 500多年前,印度人民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修建了一道全长70公里的长城,城上建有烽火台32个。是目前国  相似文献   

6.
叩问长城     
叩问长城●许建国游山海关,爬八达岭,走的不是一条路,但都是为了圆同样的长城梦。去过一处的人们总觉得有些缺憾,两处都去过了,又生出许多失望。不过是一段段残破的砖墙,没有色彩没有生机没有风景,却引来了无数学人和游客为之瞠目为之折腰为之梦恋。长城从诞生那一...  相似文献   

7.
风雪长城     
风雪长城●程翔“长城长,长城长,长城雄风万古扬。”“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每当听到这支歌,我的眼前总要浮现出连绵起伏的长城,勾起我对第一次登上长城的回忆。那是1989年冬,我应邀去北京参加一个语文研讨会。会务组专门安排...  相似文献   

8.
长城     
《课外阅读》2012,(1):66-67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平均高6~7米、宽4~5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同时,长城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甘肃境内长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境内长城遗址受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诸因素的影响,破坏严重,急待抢救性保护.结合国家文物局长城保护试点工程的开展,本文以现场调查为基础,阐述了各时代长城的分布、保存现状和建筑形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发育主要病害为表面严重风化、基础掏蚀凹进、多种类型裂隙、崩塌和坍塌及人为破坏严重;在加固材料和加固方案可行性试验研究方面,有的放矢,开展了加固土的抗蚀性试验,试验结果完全符合文物保护的特殊要求;针对病害提出土坯砌筑托换加固地基、静压注浆加固地基、锚杆锚固、裂隙注浆、表面渗透注浆、小锚钉锚固注浆保护加固技术.分别以汉长城广昌燧和战国秦长城马家山段为例具体阐释了长城遗址的保护加固.  相似文献   

10.
正去年股票型基金盈利的大赢家——景顺长城基金正在发行一只权益类新产品——景顺长城中小板创业板精选股票基金。该新基金主要投资于中小板、创业板上的具备竞争优势的成长类股票,将成长股投资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1.
秦汉史成为中国史苑中的显学,既与其内涵丰厚、制度和文化为中古文明奠基有关,也得益于其史学文本的经典优势。研习秦汉史,要从掌握知识系统入手,开阔视野,整合情境,努力移情式地进入秦汉史境;在重视决定论的基础上,要兼采主体史学的运思方法,透过古今的视界融合解读秦汉嬗变,建构通解通识的学术境界;还应充分发挥秦汉史的借鉴功能,赋予历史研究以现代人文关怀,将取鉴的重心主要落实在文化剖判的层面。  相似文献   

12.
“边墙”是明清两代对长城的普遍称谓。明代修筑南长城的背景,是在“动分彼此”的情况下,为了消极地对付湘黔川三省边境苗族人民的起义斗争,封固疆围,更有效地做到“来则致截,去则不追”的。清代南长城的修复最先由铜仁的松桃开始。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在湘黔边境大修边墙、广设碉卡,企图“遏苗之来,截苗之归”。南长城虽然是封建统治者隔绝汉族人民和苗族人民联系的一个硬件设施,同时也是汉族人民和苗族人民源远流长的民族融洽史的一个历史铁证。  相似文献   

13.
法律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秦汉法律也不例外,作为调整和规范婚姻、户籍与土地、债与买卖契约等秦汉民事诉讼制度,从出土的简牍可看出,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足证"汉承秦制"说法之不诬。以时效、等级、"亲亲相隐"、"引经决狱"等诉讼原则为视角,探讨秦汉民事诉讼的共性和差异,可以深化秦汉的民法研究。  相似文献   

14.
古咸阳城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秦咸阳城遗址在汉长安城西北五里渭河北岸,不在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牛羊村一带;唐宋咸阳城遗址在今咸阳市东郊任家嘴东南二三里的渭河滩中,不在市东北咸阳原下的摆旗寨一带。古代咸阳城两次西迁,都与渭水北移、驿道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各王朝,都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基层政区和政府划分为不同的等第。这既是中央政府管理地方行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影响着区域开发的进程。位于太湖西南岸、浙江最北端的长兴,经历了秦汉时期的开发后,建县之初就有较高的等第,隋以后等第迅速上升,在唐后期和宋代都为望县。文章在检阅史籍、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浙北长兴置县后至宋的等第变化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并初步考察了秦汉至唐宋时期的区域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16.
周秦时期关中地方的开发获得突出成就.考察关中经济重心移动的轨迹,可以发现关中西部地区得到早期开发,而后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中部地区成为经济重心的发展趋势.秦定都咸阳,开始了新的农业跃进的高潮.而这一历史变化的策划和指挥中心,就设在咸阳.咸阳附近也自此成为关中经济的重心地带.秦人在以咸阳为中心的祭祀格局中对河川的崇拜特别突出,也值得我们重视.咸阳形胜,因生态地理条件和经济地理形势的优越,有力地促成了秦始皇的帝业.回顾秦人由雍城到咸阳的历程,可以与"鸡峰"到"凤台"神话传说情节的演变对应思考.  相似文献   

17.
秦汉时期,档案直接为封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服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萧何收存秦朝档案典籍,并运用档案帮助刘邦打天下与治天下;曹参“攻城略地,功最多”,被记录在军功档案之中;张苍作为秦汉两代的档案工作者,在“文景之治”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三人作为汉初的名相,他们的成功都不同程度地得益于对档案的重视与运用。档案成就了汉初三相的功业,这也反映了秦汉时期档案管理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周秦时代的雅言、西汉时期的通语、隋唐时候的官话,都是以当时都城的所在地关中地区的语音、语汇、语法为标准的。而雅言、通语、官话是当时的共同语。关中方言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几个朝代的准普通话。所以中国古代的许多典籍都是用关中方言撰写的。因此,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保留了大量的关中方言的语音、词语、语法。明代小说《警世通言》也不例外,对《警世通言》里所能够见到的关中方言词语予以解析,以说明关中方言对古代汉语词语的传承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东汉桓谭与魏晋嵇康先后提出"琴德最优"论,借琴来宣扬各自的操守,二人所论有着不同的审美背景与审美取向。汉魏文人善鼓琴,并拥有高深的琴技。他们特别重视琴,且形成了各自特殊的琴结。汉魏文人的琴结,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代表的是汉魏阶段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中原移民对岭南的开发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由于中央王朝鼓励对边区进行移民,大批中原及内地人到达岭南,他们和岭南各族人民友好相处,用勤劳的双手,艰苦的劳动,共同开发了岭南,为岭南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