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2月4日,首个国家宪法日,在北京景山学校多功能厅里,举办了首个国家宪法日校园主题教育活动。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参加了活动,他表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将广大学生培养成为真诚信仰宪法、自觉维护宪法尊严、具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为坚实的基础。北京市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苟仲文表示,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在学生中开展宪法教育活  相似文献   

2.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不仅为世界各国宪法所确认,也为一系列国际性和区域性人权公约所确认,我国建国前和建国初的宪法及宪法性法律对迁徙自由也曾作出过规定,但从1975年宪法开始取消迁徒自由至今迁徒自由从我国宪法中悄然消失,这显然和我国现行宪法“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相悖。现行宪法恢复和重新确认公民迁徙自由权。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我国法制统一和尊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同时还是完善我国人权立法、履行国际人权公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主义国家,宪法明确规定以资产阶级启蒙学的天赋人权、自然法理论作为国家指导思想的宪法地位,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明确规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为国家的指导思想的宪法地位;在一些宗教传统国家,明确规定以宗教理论和宗教教义为国家指导思想的宪法地位,中国宪法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宪法修正案增加规定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不仅是中国近代宪法化发展的结果,而且也符合各国宪法确认国家指导思想必须与本国的政治、经济、法治、化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立宪规律。  相似文献   

4.
近一段时期以来,部分人士提出了修改宪法的问题,他们认为,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宪法中的一些规定已不再符合改革的形势,应当及时进行修改。如有的学者提出:“宪法应明确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宪法应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我国宪法应该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要素分配”及“宪法不应人为地规定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和比重”等等。经济学界和法学界一些专家对此提出了不同见解。他们认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的国家根本政治、经济制度,是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伴随共和国50年的历程不断发展。宪法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密切相关。我国宪法的初创、曲折发展和全面发展三个时期,都表明了宪法与民主法制建设的关系。认清这一关系,对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把我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是根本大法。在宪法的制订历史上,资产阶级是先行的。资产阶级在它革命上升时期制订的宪法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但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都以超阶级和全体国民名义保护“神圣的”私有制度,所以对广大被剥削者来说,带有很大的欺骗性。我们的宪法是社会主义的宪法,是保护广大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它比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优越的多,进步的多。  相似文献   

7.
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民族政策最基本的原则,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宪法原则和宪法权利。民族平等原则是平等权中的应有之义,经历了由观念到法定的嬗变。在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国从宪法、法律到行政法规再到自治法规都无一例外地贯彻落实了民族平等原则,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维护民族平等权利的民族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政、外交工作的总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宪法理论告诉我们,宪法政治就是民主政治,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和权威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宪法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由于我国是一个成文宪法国家,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的宪法观以及宪政所蕴涵的精神与法治观念的高度一致,因此,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相似文献   

10.
宪法意识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是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奋斗目标的基本环节。当前,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要着重加强宪法至上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平等意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理念等方面的教育;在实践中,要在深化认识、加强宪法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宪法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2023年12月4日,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加强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宪法实践,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2.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笔者认为,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阐明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重要意义,廓清法治概念和依法治国理论内容、探索如何在教学中贯穿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法治理论,具有现实意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上都是一场深刻的变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宪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宪法思想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现实基础。毛泽东关于宪法地位与权威、宪法类型与性质以及宪法的完善与实施等重要思想,对于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宪法自身建设,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宪法意识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是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奋斗目标的基本环节。当前,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要着重加强宪法至上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平等意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理念等方面的教育;在实践中,要在深化认识、加强宪法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宪法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5.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这是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特别是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痛苦教训得出的结论。为了这一任务的顺利实现,党的十五大报告根据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理论,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它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召开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时,把这个问题写入了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一新的宪法条款以及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概念──法治和法制,就是本文要进行分析的重点。虽然在一般法学理论的教科书中…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离不开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党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长期探索作出的历史性的选择。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充分地肯定了这一决策,并在修改的宪法中提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成为我国宪法中一项崭新内容,上升到了国家根本大法的高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法制建设得到了协调、快速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宪法也体现着社会主义的特色,在公民权利保护上具有现实性、权利义务对等性、广泛性等特点。虽然宪法确立了对各项权利的广泛保护,但现实中的一些重要权利并未纳入宪法保护范围,传统的罢工权、迁徙自由和新型的环境权、发展权等需要宪法给予保护。宪法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完善已有权利的保障,确立新型权利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一、建设法治国家要依照宪法治国中共十五大庄重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安国兴邦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法治,即国家权力机关依法立法,行政机关及公务员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检察和审判。宪法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最系统、最集中的体现。它规定...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宪法为前提与基础。宪法是国家法治的基础,能够充分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而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保障人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宪法与构建和谐社会都能通过自身手段,调节社会各方面利益。只有充分发挥宪法的功能和作用,才能真正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因此保持宪法一定程度的稳定性,是保证国家政局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宪法的这种稳定性只是相对的稳定性,随着社会实际生活的变化发展,宪法也必须相应地变化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