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益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上一定的主体对一定对象和条件的拥有关系。主体需要、能实现主体需要的对象及社会认可 ,构成利益的必要条件。单纯的主体需要和客观对象等均不构成利益  相似文献   

2.
论利益追求     
利益是人的需要的满足;它是在人与人关系中实现的需要主体与需要对象的矛盾的解决。利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正当的利益追求构成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的永恒的动力。不同性质的利益,对不同主体的激励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3.
学校发展涉及五类利益关系人:政府、学生、家长、社区和教职工。学校发展的需要与利益主体需要二者之间价值取向冲突就构成学校发展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学校只有满足具有资源的利益主体的需要,才可能持续获得学校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因此,学校发展不仅仅要考虑学校自身对资源的需要,还必须考虑利益主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利益矛盾的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利益矛盾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需要主体与需要对象之间的矛盾;第二种是利益主体的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第三种是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这三种利益矛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三种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前两种矛盾.不同主体利益矛盾的根源在于利益主体与利益对象相结合的人类社会制度安排的缺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客观公正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来克服以往制度的缺陷,实现不同主体之间利益的共生和多赢,以此化解和谐社会的多种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5.
论法与利益     
利益是指主体需要的满足。它应主体的需要而产生,随主体需要的发展而发展。利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应充分重视人们的基本利益和物质利益,要促使利益向高水平发展。法与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利益决定法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决定法的性质和内容;法反过来调整着利益,促进一定利益的形成与发展并保障一定利益的实现。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利益矛盾进行法律调整必须坚持效益原则、公平原则、优先照顾特殊群体利益原则和重视社会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6.
教育攸关国计与民生,与国家、民族及千家万户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息息相连。教育与利益之间关系的实体形态构成教育利益,反映教育领域中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教育权利、机会、资源等分配所形成的一定性质的社会关系。教育利益具有一般利益共性和自身特质,需要在利益体系中合理定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多面的、综合的,教育利益应从多个方面划定与其它利益的边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继承和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对主客体关系的理解。一方面,现实的个人是通过社会历史的发展直观自身的本质对象。由于对象是人实践创造的外化物,主体的需要构成主体对象性关系的桥梁,因此需要主体本身就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价值是社会发展中可通约的关系性存在。因此,构成价值基础的需要只能是主体的社会需要,而不可能是其生物性与特殊性需要。正确理解需要概念对于惩治腐败、化解生态危机以及贫富分化问题都有巨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和谐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的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异化将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通过协调公共利益、行政主体自身利益、行政相对人利益的利益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和谐社会下的行政公益诉讼主体是公共利益主体,其对象和范围是业已受损或将要受损的宪法、法律保护的公共利益。其具体规则不同于一般行政诉讼规则。  相似文献   

9.
人的利益需要源自人的本性,这种人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生成的动力基础。人的主体性是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能动地作用于客体所表现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它以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四种表现形式构成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0.
改革的进程是社会不断分化的历程,社会分化的结果是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为了维护与增进自己的利益,多元利益主体会以一定的方式向一定的对象表这利益诉求,这些利益诉求影响着改革进程中的民主政治发展,推动着选誉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等民主形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改革的进程是社会不断分化的历程,社会分化的结果是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为了维护与增进自己的利益,多元利益主体会以一定的方式向一定的对象表达利益诉求,这些利益诉求影响着改革进程中的民主政治发展,推动着选举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等民主形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社会是个人及群体之间以一定的协作方式耦合而成的关系系统,社会评价不等于对社会的评价.社会的需要和利益是社会评价标准的真实基础,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充分地反映了社会的需要和利益,是一切社会评价标准的最高前提和最终依据.社会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赖于对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评价标准的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3.
学校变革动力是指引起或推动学校变革的某种力量或力量的集合。实践中,学校变革动力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即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学校组织自身的缺陷以及组织成员利益的受损、缺失或对利益的向往等三个方面。学校变革动力是一个复杂、多维和动态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由主体动力、组织动力和环境动力等三维动力构成。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不对称与高等教育评估体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高等教育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息不对称高等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对评估客体———高等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一个过程。要使价值判断的结论科学合理 ,就要了解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系统中的相关主体利益关系的变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 1 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以来 ,我国形成了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在高等教育系统里 ,政府是高校的举办者 ,高校是办学的主体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对象 ,政府、高校和大学生构成高等教育系统中三种主要的利益主体。在市场经济下 ,首先是政府和高校的利益关…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集团作为一个利益集结体,充斥着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从主体间性关系来看,职业教育集团是一种由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构成的复杂系统,表现为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目标定位的模糊化、责任划分的不确定性以及办学积极性的差异性。要厘清这一复杂系统,需要明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利益和责任,通过建立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机制,最终促成职业教育集团的高效与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6.
乡土美学的审美主体是进行审美活动并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美感的创造者和欣赏者。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二者互为对象,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象性关系。当“乡土”成为审美主体的“为我之物”,就构成了审美活动的最基础的客体。而审美主体因所处文化背景的复杂与多义,其身份有明显的双重性与悖论性,呈现出了精神取向与价值观念上的“生活在别处”的图景。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政策过程中 ,由于现实社会的不平等和教育的不平等 ,教育政策价值主体参与教育政策过程的程度和从教育政策中获得利益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政策价值主体 (群体 )参与政策过程的程度比较大 ,自身利益满足的程度也比较大 ;有的政策价值主体 (群体 )往往没有或很少机会参与政策过程 ,自身利益难以获得满足 ;有的政策价值主体 (群体 )则处于中间状态。上述的前两类群体就构成了教育政策过程中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 ,二者的现实状况及其教育利益的满足状态在政策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一对矛盾。一、案例与问题案例 1在我国西部×省×县×…  相似文献   

18.
师范生、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构成高师院校协同育人模式中的四类关键主体。从"经济人"的角度分析,四类主体各有利益追求,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通过目标驱动、文化融合、行政干预、教学改革和评价激励等途径,能促进各方利益的引导、统整、约束、保障和补偿,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学校利益冲突主要是源于利益主体的需要所指向对象的稀缺性,因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这就催生了学校利益预防的策略和处理的策略。然而这些都不是利益冲突得到解决的根本之道,问题的关键是要进行现行学校制度的改造与重建,重建后的新制度为学校各方利益主体的对话与博弈提供了表达平台和调适的程序。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子女教育相关的利益主体可划分为四个层面,即核心利益主体、直接利益主体、间接利益主体和最终利益主体,这些利益主体之间主要存在委托—代理、竞争—合作、互动博弈和相互依赖的关系,需要通过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来整合不同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相关主体利益,从而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