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根本、本原。每个行进的生命有“本”,每个鲜活的管理实体亦有“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学校的“本”,校长管理的出发点及归宿理应指向这里,否则便是“本末倒置”;而实现师生生命最好发展的思想、理念、策略及措施,这便是校长的务本之“道”。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为孩子打下怎样的素质基础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赢得未来?教师职业生命的唤醒与生命潜能的最大释放点在哪里?——校长务“本”,必须对这样的问题深入思考,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对接,认真规划学校的文化愿景、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创造云淡风轻的管理境界,培育出独特的学校个性和精神。校长如何“务本”?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各不相同,校长个人的教育追求、教育认识和个性风格不同,他们的“道”(策略、路径、方法等)也不尽相同,由此也造就出百花齐放、个性纷呈的学校图景。本期我们呈现了部分校长的观点和策略,目的不是提供“范式”,而是引起碰撞,启迪思维,用“他山之石”助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视界。  相似文献   

2.
周琴 《四川教育》2007,(4):19-19
本,根本、本原。每个行进的生命有“本”,每个鲜活的管理实体亦有“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学校的“本”,校长管理的出发点及归宿理应指向这里,否则便是“本末倒置”;而实现师生生命最好发展的思想、理念、策略及措施,这便是校长的务本之“道”。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为孩子打下怎样的素质基础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赢得未来?教师职业生命的唤醒与生命潜能的最大释放点在哪里?——校长务“本”,必须对这样的问题深入思考,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对接,认真规划学校的文化愿景、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创造云淡风轻的管理境界,培育出独特的学校个性和精神。校长如何“务本”?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各不相同,校长个人的教育追求、教育认识和个性风格不同,他们的“道”(策略、路径、方法等)也不尽相同,由此也造就出百花齐放、个性纷呈的学校图景。本期我们呈现了部分校长的观点和策略,目的不是提供“范式”,而是引起碰撞,启迪思维,用“他山之石”助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视界。  相似文献   

3.
本,根本、本原。每个行进的生命有“本”,每个鲜活的管理实体亦有“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学校的“本”,校长管理的出发点及归宿理应指向这里,否则便是“本末倒置”;而实现师生生命最好发展的思想、理念、策略及措施,这便是校长的务本之“道”。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为孩子打下怎样的素质基础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赢得未来?教师职业生命的唤醒与生命潜能的最大释放点在哪里?——校长务“本”,必须对这样的问题深入思考,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对接,认真规划学校的文化愿景、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创造云淡风轻的管理境界,培育出独特的学校个性和精神。校长如何“务本”?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各不相同,校长个人的教育追求、教育认识和个性风格不同,他们的“道”(策略、路径、方法等)也不尽相同,由此也造就出百花齐放、个性纷呈的学校图景。本期我们呈现了部分校长的观点和策略,目的不是提供“范式”,而是引起碰撞,启迪思维,用“他山之石”助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视界。  相似文献   

4.
伍政 《四川教育》2007,(4):18-18
本,根本、本原。每个行进的生命有“本”,每个鲜活的管理实体亦有“本”。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师生生命的共同发展,这就是学校的“本”,校长管理的出发点及归宿理应指向这里,否则便是“本末倒置”;而实现师生生命最好发展的思想、理念、策略及措施,这便是校长的务本之“道”。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为孩子打下怎样的素质基础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赢得未来?教师职业生命的唤醒与生命潜能的最大释放点在哪里?——校长务“本”,必须对这样的问题深入思考,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对接,认真规划学校的文化愿景、发展思路,营造和谐的管理文化,创造云淡风轻的管理境界,培育出独特的学校个性和精神。校长如何“务本”?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各不相同,校长个人的教育追求、教育认识和个性风格不同,他们的“道”(策略、路径、方法等)也不尽相同,由此也造就出百花齐放、个性纷呈的学校图景。本期我们呈现了部分校长的观点和策略,目的不是提供“范式”,而是引起碰撞,启迪思维,用“他山之石”助推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与视界。  相似文献   

5.
关注理由走过了经验主导、校长主导和制度主导的学校管理阶段,“文化管理”、“文化立校”已成现代学校管理的时代旋律。学校文化作为发展学校和个体生命不可替代的长效力量,表征着现代学校的实力、磁力、张力和个性。先进的学校文化关乎现代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是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生命之魂。我们固然需要从一般意义上明晰学校文化的特质、内涵及其教育价值,我们更需要“历练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的策略和技术。因历史积淀、环境资源、思维方式、理想追求的不同,学校文化构建策略亦有差异,学校文化因之而摇曳多姿。本刊将倾情聚焦走在实践前沿的学校,培育学校文化的多元思考、策略建构和多维技术。从有助于历练学校文化的策略和技术出发,走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学校文化传统分类视角,本期推出的“以先进文化引领学校和谐发展”长文,试图通过对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的个案解析,从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四个维度,讨论先进的学校文化是怎样的、先进的学校文化培育路径是怎样的、先进的学校文化于学校发展的价值是怎样的,以期把脉先进的学校文化催生现代学校持续走强的和谐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走过了经验主导、校长主导和制度主导的学校管理阶段,“文化管理”、“文化立校”已成现代学校管理的时代旋律。 学校文化作为发展学校和个体生命不可替代的长效力量.表征着现代学校的实力、磁力、张力和个性。先进的学校文化关乎现代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是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生命之魂。 我们固然需要从一般意义上明晰学校文化的特质、内涵及其教育价值.我们更需要“历练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的策略和技术。 因历史积淀、环境资源、思维方式、理想追求的不同,学校文化构建策略亦有差异。学校文化因之而摇曳多姿。本刊将倾情聚焦走在实践前沿的学校。培育学校文化的多元思考、策略建构和多维技术。 从有助于历练学校文化的策略和技术出发.走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学校文化传统分类视角,本期推出的“以先进文化引领学校和谐发展”长文,试图通过对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的个案解析,从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四个维度。讨论先进的学校文化是怎样的、先进的学校文化培育路径是怎样的、先进的学校文化于学校发展的价值是怎样的。以期把脉先进的学校文化催生现代学校持续走强的和谐发展模式。[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做好教育服务”是校长职业的底色 一个学校管理者应具有的本色,就是“做好教育服务”。但教育服务应该怎样做?在我看来,就是要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发展服务,为学校的发展服务。校长的主要任务,不是要求师生围着自己转,按个人的意志去管理学校,而是要求自己围着师生转,根据师生的需求创设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8.
陈校长和杨局长的争论各有道理,也各有偏颇。但是就促进学校发展看,我倾向于陈校长的一些意见:学校组织开展哪些具体活动,应该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不应由教育局作硬性规定,否则学校很难办出特色。学校教育的意义是建构自己的教育文化,用自己建构的文化陶冶人,促进人的发展。从教育本质来说,学校管理的宗旨一方面是引导学校建构适合每个师生成长的教育文化;另一方面是促进学校建构体现自己个性特色的学校文化。但从客观实际来看,让每所学校都能适  相似文献   

9.
学校实施文化管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侧重体察师生的内心,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生命激情,使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个师生的精神家园.学校在文化管理过程中要着重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树立"领导文化"旗帜 校长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往往决定了学校文化的整体要求、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其自身的品格、修养、风范也是师生的楷模.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认识程度有多高,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就有多高.校长要带头实践学校价值观,要为师生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对全体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师生树立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编采视角作为发展学校组织和个体生命不可替代的长效力量,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时代旋律。设若把聚焦的目光回到原点,我们不难望见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师、学生、课程和管理。设若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师生交往及其引动的生命成长,则学校课程是师生交往的内容和情境系统,学校管理提供的则是师生交往的航向、动力和条件保障。作为学校全员价值认同、精神追求和行为模式的集中表达,学校文化涵盖了以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管理文化、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文化、以促进生命自主发展为取向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先进的学校文化表征着现代学校的品质、磁力、张力和个性,影响着现代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可谓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魂。我们固然需要从一般意义上明晰学校文化的特质、内涵和价值,更渴盼“历练有个性的学校文化”的策略和技术。因历史积淀、环境资源、思维方式、理想追求等的不同,各个学校的构建策略亦有差异,学校文化因之而摇曳多姿。基于这样的认识,从学校文化构成的要素出发,沿着学校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建设的个性化路线,以案例解读的方式,呈现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和技术,是我们接续“用思想办学”主题后,聚焦学校文化建设的最新尝试。  相似文献   

11.
《江苏教育》2013,(10):F0002-F0002
在美丽的金鸡湖畔,有一所闻名遐迩的学校——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近年来,她以独到的办学理念、优良的办学质量逐渐得到苏城百姓的广泛赞誉。作为这所品牌名校的“引领者”——洪亮校长,对星海小学的教育发展之路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学校教育就要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满足孩子的独特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个性飞扬,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代校长     
重点推荐“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改的核心之一。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价值取向下,我们应该作怎样的思考?在办学中,我们如何正确而深刻地理解“以学生发展为本”呢?本刊特邀参加“2006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的知名校长、专家,请他们从理性思考教育本原的回归、注重发挥校长的核心作用、重点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科学认识学生的群体发展、不断创新学校的管理方式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做校长也应经常“三省”:我的职责是什么,我怎样履行我的职责,我的职责履行到位了没有。一省:我的职责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校长的职责是贯彻教育方针,制定学校规划,领导学校教育教学、总务后勤等方面的工作,这是每个校长必须铭记的。但那些条条都是“死”的,是纲领性的、共性的。一个优秀的校长要把这些内容落实到学校的具体实际中,是有着他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的,是带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有的校长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筹钱,有的校长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为师生服务,有的校长认为自己的职责是管理好教育教学和学校安全…  相似文献   

14.
校本教研既是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中崭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那么,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人,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校本教研对校长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一、把校本教研作为校长的第一要务,是新形势下学校发展、教师发展迫切需要的发展策略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科学地管理学校,就在于把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找出来。”言下之…  相似文献   

15.
我校的校训是“以人为本,文化关怀”。在我的“字典”里“,文化”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一种动态过程,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人怎样生活就能成为怎样的人。我校的“文化管理”,坚持的正是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生命性”原则。让每一位师生在校园里度过他一生中最美丽、最宝贵的生命时光,让他们的一辈子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从而取得最大的成功和幸福,这是办一所理想学校也是做一名真正的校长的根本追求。当然,我知道学校文化建设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是一种“行动的哲学”,是一种细节文化“。人就是目的”是学校文化建设最为本质的内容。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我校的校训是“以人为本,文化关怀”。在我的“字典”里,“文化”不是一个静态概念,而是一种动态过程,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人怎样生活就能成为怎样的人。我校的“文化管理”,坚持的正是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的“生命性”原则。让每一位师生在校园里度过他一生中最美丽、最宝贵的生命时光,让他们的一辈子活得更好、发展得更好,从而取得最大的成功和幸福,这是办一所理想学校也是做一名真正的校长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育形势下,如何高举教育“旗”、出好管理“牌”、下活特色“棋”、奏响质量“曲”是校长必须思考的问题。笃定创新聚学校发展灵魂、立足课堂激学校发展活力、特色内涵显学校发展个性、人本管理促学校和谐发展是发挥校长引领作用、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8.
黄焕勋 《广西教育》2008,(10):29-29
校长的办学思想和策略对学校发展可以说是至关重要。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主要是依靠办学思想和策略的引领。“校长手里不应该拿着鞭子,而应该举着旗帜,走在前面。”这“旗帜”就是办学思想和策略。以怎样的办学思想和策略引领广大师生前进,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南宁市明秀小学张萦校长深刻地懂得办学思想和策略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解决教育价值迷失问题要着眼于未来,积极思考和探索怎样尽最大努力去培育属于未来的孩子;学校教育改革要真正回应学生的天性和自我觉悟,学校应该是一个允许师生犯错误,但能成就孩子伟大梦想的地方;培养高尚的中国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应努力创建适合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解放校长、解放教师需要从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开始;德育困境的突破有赖于教育思路的创新,学校应创新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真实的道德体验,切实改变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  相似文献   

20.
康瑛 《天津教育》2006,(11):42-43
王秀兰校长任校长八年,她的教育信条是小学教育应该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基。她的教育理想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教育的幸福与成功的快乐;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能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幸福的人。她的治校格言是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是学校的最高追求;以师本的管理实现生本的教育。她兴趣爱好广泛,但读书和思考一直伴随她的工作和生活。她最喜爱的一本书是《细节决定成败》。她最崇敬的教育家是陶行知先生。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多年“主动教育”办学特色的学校,现任校长王秀兰从1998年担任校长工作以来,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把红桥区实验小学的办学特色继续向前推进。那么,王校长是运用怎样的一种管理思路继承和发展实验小学的传统办学特色的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王秀兰校长。□您担任校长一职已经八年了,八年来实验小学“的主动教育”搞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您是怎样深化“主动教育”改革,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主动教育”是实验小学的传统办学特色,也是前任校长李玉存和全校教师多年的心血。从1992年开始,实验小学就在学生中开展了以“主动教育”为主的整体改革实验。刚当校长时,有人说那是别人的课题,我也在问自己:我有能力接“下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