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氨基青霉烷酸(6-APA)俗称五侧链青霉素,是青霉素分子的母核.目前,生产氨苄青霉素及羟氨苄青霉素均使用6-氨基青霉烷酸作为母核,其母核生产过程是由青霉素发酵液→发酵液预处理→一部萃取→碱化反萃取成盐→共沸结晶干燥→溶解→固定酰化酶裂解→萃取6-APA结晶干燥→生产下游产品.其生产过程操作单元多,设备庞大,操作工艺复杂.探索了青霉素滤液利用Ultra-flo超滤→SUF卷式超滤→NF卷式纳滤浓缩滤液直通6-APA生产的可行性,直通工艺将减少溶媒消耗、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减轻环保压力,并将减少单元操作,废除庞大的生产设备,对今后的青霉素系列产品的生产起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成果简介:本发明以甲基三烷基铵的碳酸盐为萃取剂直接从含钨物料苏打浸出液中萃取钨,杂质磷、砷、硅等留在萃余液中而与钨分离,负钨有机相经洗涤剂洗涤后用碳酸氢铵和碳酸铵的混合溶液反萃取获得纯度较高的钨酸铵溶液,反萃取后的有机相采用含有氢氧化钠的溶液再生,再生后的有机相返回萃取,萃取、反萃取操作均在离心萃取器中进行。本发明在实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处理方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对模拟水样中10种多氯联苯进行测定。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精密度高、检出限低,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胆固醇的提取,以C18反相色谱柱(4.6 mm×150 mm,5μL);流动相:100%甲醇;流速: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05 nm;进样量10μL,在前处理萃取操作中采用不同混合萃取溶剂(环己烷、石油醚、乙无乙醚、丙酮)分别对于蛋黄中的胆固醇进行萃取,检测和分析含量,分析不同萃取剂对检测胆固醇的含量的萃取效果。结果发现采用石油醚:丙酮(V/V)为6:1的萃取剂萃取效果最佳,胆固醇含量13.94 mg/g。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流体萃取温郁金中的挥发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颜继忠  童胜强  陈钢 《科技通报》2004,20(4):355-358
目的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温郁金中的挥发油.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 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时间90min、CO2动态流量4kg/h、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5℃;并用GC/MS确定了挥发油中的10种主要成分.结论 与水蒸汽蒸馏法相比较,超临界萃取法具有萃取率高、耗时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山茶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液相微萃取技术在药物样品检测中应用广泛,其技术的具体应用操作技术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液相微萃取技术的种类及相关应用,并详细研究了其中较为实用的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旨在能够通过研究和分析对液相微萃取技术在药品检测中应用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对丙酮—正己烷最低共沸物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通过绘制拟二元汽液平衡相图,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为环己醇,确定了双塔连续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并利用灵敏度分析工具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33,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9块和第3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0.3,溶剂比为3。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精馏塔塔顶丙酮的分离效果达99.98%,萃取剂再生塔顶正己烷的纯度达到99.89%。模拟与优化结果为丙酮—正己烷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青霉素提炼生产工艺国内一直采用青霉素滤液→乙酸丁酯萃取→碳酸钾碱化抽提→共沸结晶.在青霉素提炼操作过程中,絮凝剂的使用是青霉素发酵液预处理工艺操作的一个最重要环节,同时絮凝剂的选型也尤为重要,其直接关系到萃取过程中残留杂质蛋白对萃取液的影响及萃余相残留有效成分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总结出几种型号的絮凝剂对青霉素提炼工艺发酵液预处理过程的影响,以达到指导生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选用二甘醇为萃取剂,采用UNIFAC模型对异丙醇-水共沸体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模拟与条件优化,采用Sensitivity灵敏度分析考察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与热负荷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27,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0块和第3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1.8,溶剂比为1.7。在此工艺方案下,异丙醇的分离效果达99.94%,萃取剂二甘醇的回收率达99.995%,模拟与优化结果为异丙醇-水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工业化设计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对异丙醇-水最低共沸物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通过绘制拟二元汽液平衡相图,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为乙二醇,确定了双塔连续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并利用灵敏度分析工具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28,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1块和第3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2.4,溶剂比为1.3。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精馏塔塔顶异丙醇的分离效果达99.91%,萃取剂回收塔塔顶水的纯度达到99.81%;萃取剂乙二醇的循环补充量为0.0087kmol/h,回收率达99.993%。模拟与优化结果为异丙醇-水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环境监测中如何利用萃取法技术问题,利用了萃取法技术,对污水中的苯酚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进行了萃取法的实验测定.探讨了在萃取过程中对萃取剂的选取、络合剂浓度对萃取率的影响、油水比对萃取率的影响、污水的pH值对萃取率的影响和混合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对二异丙醚-异丙醇最低共沸物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通过绘制拟二元汽液平衡相图,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确定了双塔连续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并利用灵敏度分析工具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20,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15块和第5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0.5(mole),溶剂比为0.25(mass)。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精馏塔塔顶二异丙醚的分离效果达99.86%,萃取剂再生塔塔顶异丙醇的纯度达到95.31%。模拟与优化结果为二异丙醚-异丙醇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选用环己醇为萃取剂,采用UNIFAC模型,对乙酸乙酯—乙腈共沸体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模拟与条件优化。采用Sensitivity灵敏度分析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质量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与热负荷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35,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1块和第5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0.9,溶剂比为2.2。在此工艺方案下:乙腈的分离效果达99.90%,模拟与优化结果为乙酸乙酯—乙腈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工业化设计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6-氨基青霉烷酸(6-APA)俗称五侧链青霉素,是青霉素分子的母核。目前,生产氨苄青霉素及羟氨苄青霉素均使用6-氨基青霉烷酸作为母核,其母核生产过程是由青霉素发酵液→发酵液预处理→一部萃取一碱化反萃取成盐→共沸结晶干燥→溶解→固定酰化酶裂解→萃取6-APA结晶干燥→生产下游产品。其生产过程操作单元多,设备庞大,操作工艺复杂。探索了青霉素滤液利用Ultra—flo超滤→SUF卷式超滤→NF卷式纳滤浓缩滤液直通6-APA生产的可行性,直通工艺将减少溶媒消耗、降低对人体的危害、减轻环保压力,并将减少单元操作,废除庞大的生产设备,对今后的青霉素系列产品的生产起着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溶剂精馏分离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讨论了萃取精馏溶剂的选择,接着分析了双溶剂萃取精馏分离碳九芳烃、萃取剂作用机理分析、复合萃取剂的研究进展,最后研究了NFM-COS复合溶剂.因此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建立同时测定植物油中BaP、BHA、BHT、TBHQ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溶解后固相萃取净化,C18色谱柱分离,甲醇和水为等度洗脱,DAD检测。最佳条件下,方法的回收率为80.0%~110.0%。该方法所用设备耗材常见,操作简单、成本低,可用于植物油中BaP、BHA、BHT、TBHQ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李霞 《内江科技》2007,28(3):131
本文简要叙述了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及其与其他萃取方法相比存在的优势,基于以上原理与优势,提出超临界萃取在中草药深加工应用方面具有深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选用三甘醇为萃取剂,对苯—环己烷共沸体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模拟与条件优化,利用正交实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全塔理论板数为48,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0块和第5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2.4,溶剂比为2.7的条件下,可得到纯度分别为99.98%和99.97%的苯和环己烷,萃取剂三甘醇的循环补充量为0.027 kg/h。模拟与优化结果为苯—环己烷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工业化设计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选用乙二醇甲醚为萃取剂,对丙酮—正己烷共沸体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模拟与条件优化。利用正交实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全塔理论板数为34,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7块和第8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1.2,溶剂比为2.5的条件下,可得到纯度分别为99.60%和99.63%的丙酮和正己烷,萃取剂乙二醇甲醚的循环补充量为0.005kg/h。模拟与优化结果为丙酮—正己烷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工业化设计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