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实验选择正丁醇作为湿法磷酸净化萃取剂,对正丁醇-磷酸-水体系做基础研究,使用aspenplus流程模拟软件,计算绘制正丁醇-磷酸-水体系三元相图,并根据相图,计算萃取平衡关系,绘制平衡曲线。利用膜分散萃取法在微萃取器中进行了磷酸的萃取实验,研究了萃取相比、总流量和磷酸浓度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相比的增大,萃取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相比过高时上升趋势趋于平缓;而流量增加,萃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流量达到800mL/min时,萃取率达到最大值;同时,磷酸浓度的增加也会使萃取率升高。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流体萃取温郁金中的挥发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颜继忠  童胜强  陈钢 《科技通报》2004,20(4):355-358
目的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温郁金中的挥发油.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 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时间90min、CO2动态流量4kg/h、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5℃;并用GC/MS确定了挥发油中的10种主要成分.结论 与水蒸汽蒸馏法相比较,超临界萃取法具有萃取率高、耗时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EDTA浓度、pH值对Zn-EDTA萃取体系的影响,得出在pH=6时不添加KCl,Zn与EDTA的浓度比为1∶3时,在四氯化碳中有最高的萃取率.  相似文献   

4.
本次试验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对络合萃取,整体液膜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25℃)条件下,油水体积比o/a=1:1,ph值为3.00左右时,络合萃取的单级萃取率可达83%以上。利用非平衡传质的特性,采用液膜技术可以实现青霉素G的同步分离与浓缩,可以在一个较温和的ph条件下进行操作,可以极大的减小青霉G的降解损失。但是其缺点是整体液膜膜相扩散传质阻力较大,传质速率低。在目前生产中还应以络合萃取法为主。  相似文献   

5.
液相微萃取技术在药物样品检测中应用广泛,其技术的具体应用操作技术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液相微萃取技术的种类及相关应用,并详细研究了其中较为实用的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旨在能够通过研究和分析对液相微萃取技术在药品检测中应用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山茶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冬 《中国科技纵横》2010,(18):53-53,27
为了提高玫瑰精油的提取效率,有效提高精油品质,用微波萃取和有机溶剂萃取联合的方法进行对玫瑰精油的提取工艺的研究,以确定产品的最佳生产工艺备件。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法提取玫瑰精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为14min;溶剂量为123ml;微波功率648W;萃取温度65℃。  相似文献   

8.
植物油中农药残留分析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油中农药的残留严重威胁到人体的健康,所以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尤为重要。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农药残留提取和测定方法,包括: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等提取技术及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检测技术。文章评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点与缺陷,并提出了食用植物油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制药工程中,制药分离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中比较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固液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和沉析等。掌握和选择这些分离技术,就可以适应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对西藏大蒜晒制干粉提取大蒜素进行了三种常规提取和超临界提取的比较实验,并对未经提取的大蒜干粉、提取物、超临界CO2提取剩余干粉进行了大蒜素的含量检测.结果表明:(1)大蒜晒制干粉中每克干粉含活性成分(含硫化合物)0.0341g,超临界CO2萃取后的大蒜干粉中每克干粉含大蒜素为0.77g,超临界CO2萃取的效率理论值为77.6%,(2)超临界CO2萃取实验中实际得到的大蒜素远低于理论值,只有0.0012g每克大蒜干粉,其原因可能是超临界系统容积大损耗大;(3)通过水煮-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浸泡提取法以及乙醇浸泡提取法三个实验的比较,表明,无论在大蒜油得率、大蒜素纯度以及大蒜素含量方面,水煮-有机溶剂萃取法均比其他两种方法有优势,乙醇浸泡提取法大蒜粗提物多,杂质含量也很最高.  相似文献   

11.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晓  李杨华  甘歆 《大众科技》2007,(7):107-109
初步研究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茶油的工艺,探索在不同投料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等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压力35~40MPa,萃取温度30℃;分离釜Ⅰ压力8~11MPa,温度55~75℃;分离釜Ⅱ温度室温~40℃,即可获得比较好的萃取率,萃取的山茶油纯度较高;在成型的萃取设备中,小萃取釜的工艺参数对大釜参数的选择有着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液相微萃取(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LPME)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集采样、萃取、浓缩和进样于一体等诸多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LPME的理论基础、操作条件、影响因素、LPME的应用领域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CO2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流程,重点对影响植物油脂萃取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时间、CO2流量和夹带剂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最后阐明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工艺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萃取法对合成革DMF(二甲基甲酰胺)废液精馏回收前进行了预处理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种类萃取剂、萃取溶剂比、萃取级数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方法:在确定好萃取剂、萃取溶剂比、萃取级数的实验基础上用自制装置进行连续萃取实验,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测萃余相和萃取相中DMF含量。结果:实验表明,在各种萃取剂中,氯仿的萃取性能最好,分配系数达到1.03。萃取溶剂比R=2较适宜,萃取级数=5时,萃取率能达到97.5%。用氯仿连续逆流萃取DMF废液,DMF萃取效率达到了99.1%。结论:氯仿萃取+精馏工艺处理DMF废液在节能减排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茶叶中咖啡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了茶叶中咖啡因的萃取分离试验。用半流动法考察了压力,预浸润时间和萃取时间(或溶剂量)对绿茶中咖啡因萃取的影响,提出了一个简化的萃取动力学模型,用于估计萃取收率,用流动法考察茶末的萃取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综述了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在天然产物中提取黄酮类、多糖、苷类三种活性成分,最后指出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新型提取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分离手段在中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简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原理、流程、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并探讨了影响中药超临界CO2萃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天然植物色素可以作为研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一种颜料(光敏剂)。西藏核桃果皮富含丰富色素,本文利用萃取、色谱分离技术提取了西藏林芝核桃果皮色素。用蒸馏水从500g干核桃果皮中提取获得了21.03g色素,产率达4.21%。用四氯化碳从500g鲜核桃果皮中提取获得了0.35g色素。利用紫外可见光度计对以上两种萃取流程获得的色素进行了吸光度测定。结果显示核桃果皮色素对波长越短的光吸收能力越强。紫外区有最大的吸光度,然后随着波长的增大,吸光度逐渐变小。为今后研制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提供了萃取色素颜料技术。  相似文献   

20.
广西某低品位氧化锌矿成分复杂,风化、泥化严重,属于难分离难处理矿石,应用浸出-萃取-电积回收工艺进行试验,研究酸度和萃取剂处理等因素对浸出、萃取过程的影响。应用该工艺进行试验,获得锌浸出率96%,综合回收率为90%(从原矿到电解),电解金属锌纯度99.95%的试验指标,为低品位氧化锌矿回收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