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迎战拉里·弗林特》是一部自传性质的电影。影片主要描述了主人公拉里·弗林特所经历的四次诉讼。在关于淫秽出版物、对新闻来源的保护、侮辱国旗及讽刺公众人物的四次诉讼中,弗林特都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自己辩护,除了第三次因在法庭侮辱国旗被拘捕(后保释)外,其余三次诉讼均胜诉。四次审判及结果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引起了美国法律界、社会对宪法第一修正案的适用范围、尺度等的辩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2003年,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13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两者最人的不同就是其保护范围,前者仅限于生活资料,而后者却将生产资料纳入了保护范围。财产权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宪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合理保障可以有效的激励人们追求和创造财富的热情,  相似文献   

3.
搜查直接涉及到公民的人身、财产、住宅和隐私等基本权利,各法治国家将对搜查的限制性要求规定在其宪法性文件中,在《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证据法》等中规定搜查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明确了搜查的例外,对非法搜查设置了多种程序与实体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4.
新政策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草案2003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宪法修正案草案,决定提请2004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是此次修宪草案中最受瞩目的核心内容。此外,修宪草案的内容还包括:增加“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和“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把“政治文明”、“保护人权”的内容明确写入宪法;将有关“戒严”的规定改为“紧急状态”等。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在体现以人为本与民方便方面作出了一些新规定,…  相似文献   

5.
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四次修正案,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了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的基本原则,这进一步提升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的范围,并为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6,(1):34-40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保障了当事人不受不合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这为刑事诉讼过程中正当程序的保障提供了重要依据。2006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生的贾迪思案——警犬对住宅前院的嗅寻是否属于搜查,又引发了大家的激烈探讨。该案经过了初审及上诉审,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终审以5比4的投票结果判决认为该行为属于不合理搜查,从而侵害了被告人的宪法权利,所获取的证据应该被排除。该项判决的意义不仅于此,还对美国长期以来以"对隐私权期待"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产生了影响,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宪法保护区域的物理性侵害"为手段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朱福惠 《红领巾》2004,(3):45-48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对公民私有财产作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修改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首先,明确规定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使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得到确认;扩大了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范围,从一般生活资料的私有权扩大到生产资料的私有权.其次,明确规定对政府行使权力的限制,即政府只能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并在给予补偿的条件下才能征收和征用私有财产.修正案颁布实施后,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宪法的这一修改有利于保护我国私有财产权,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然而,宪法的这一规定仅仅从宪法规范上初步肯定了私有财产权的地位,宪法能否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真正起到保护私有财产权的作用,还要从宪法学原理出发,对宪法规范和宪法体制的合理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刑事搜查是侦查机关获取犯罪证据的有效侦查手段,它也是可能侵犯公民人身权、隐私权以及财产权等基本权利的强制措施。因此,国外主要法治国家均对侦查机关的搜查行为规定了严格的证明标准或条件。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搜查法律规范非常粗放,侦查机关的搜查行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侦查机关无须向第三者证明采取搜查措施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对公民的基本权利造成损害的搜查屡见不鲜。借鉴法治国家的成功制度和技术性规定以完善我国的搜查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1982年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作出了规定,但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权保护体系不完整,缺少人权保护一般条款和人权受侵害时的宪法救济手段。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虽规定了人权保护的一般条款,但并没有规定人权受侵害时的救济手段。在论述我国的人权保护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权保护体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隐私一般是指公民不愿让他人知道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隐私权是指“不受他人干扰的权利或关于人的私生活不受侵犯或不得将人的私生活非法公开的权利”。在各国法律制度中,隐私权是未被完全承认的个人权利。《世界人权宣言》中规定,干扰人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的行为是侵犯人权的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隐私权”这几个字,但很多法律法规却涉及隐私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6月 2 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的司法解释 ,该司法解释自 2 0 0 1年 8月 13日起施行。这个司法解释源于一件看起来很普通的诉讼。 1990年 ,一位名叫齐玉苓的山东女孩考取了中专 ,却被人冒名顶替 ,事过 10余年后 ,齐玉苓才知道自己的受教育权利被侵犯的事实 ,于是愤而将侵权人告上法庭。受教育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受教育权利受到侵犯 ,是否当应承担民事责任 ?地方法院遇到了法律适用的难题。于是 ,最高人…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从实际出发,明确作出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等规定,对我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深化改革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章通过对财产权内涵的界定,对宪法为什么要规定财产权的原因以及加强保护财产权的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有利于全面了解和掌握财产权的实质内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打出手。于5月8日又公然使用导弹袭击了我国驻南使馆。这一野蛮的侵犯行为,严重违反了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第一章第二条第四款:“各会员国在其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和1964年4月生效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二十二条:“使馆馆舍不得侵犯”及第二十九条:“外交代表人身不得侵犯”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确认和保障公民私有财产权是宪法的重要内容.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首次明确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分化、权利意识增长的结果,也是完善私有财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宪法修正案对私有财产权制度的完善主要表现为:明确了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基本权利性质,提升了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权的范围;完善了公民基本权利的体系和规范结构;进一步完善了宪法上的私有财产权制度.同时,宪法修正案有关私有财产权的规定也为我国私有财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的完善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第四个宪法修正案第22条对现行宪法关于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进行了修改,不仅扩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克服了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不力的弊端,而且避免了法律条文表述中不一致,可能引起歧义的弊端。同时,由于增加了补偿条款,使宪法对私有财产保护的结构予以完整,完善了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为公民独立人格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前提,有力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治国家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切管理问题都是法律问题,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同样存在诸多法律问题.如处理不当,其结果不是侵害学生的合法权利,就是损害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本文试摭拾学生宿舍管理的几个问题,从法律的视阈作简要探析与梳理,以期使学校的宿舍管理权在法治的天空下有效行使. 一、学校管理人员可以进入学生宿舍搜查吗? 搜查直接关系到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因此,搜查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进行搜查,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只有特定的国家司法机关才有搜查权,而且搜查程序也有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在宪法第四次修正案通过以前,我国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公益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只有在一些行政法律、法规中,如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对公益征收征用中的补偿要件做出了规定。从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来看,公益征收征用及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缺失是一个遗憾。宪法修正案修改后,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在公益征收征用公民个人财产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时必须给予补偿,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保护了公民个人和农民集体的合法权益。国家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确立,为在具体法律中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有利于平衡和协调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的权力主要归属各州,这是因为美国宪法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权力做了划分。宪法第十修正案规定“对于宪法既没有明确授予联邦政府,又没有明确规定不能授予州政府的权力,这类权力归各州政府,或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为例对刑事搜查的正当性进行了分析,从刑事搜查的正当性基础、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展开论述,明确了在何种情况下国家才得以因刑事追诉而干预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启动搜查行为的正当性在于搜查制度是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冲突和平衡的结果,在司法实践中联邦最高法院往往会在政府利益或个人利益上有所倾斜,但始终以维护个人基本权利为底线。其对我国搜查制度构建的启示意义在于:搜查的实施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侦查人员启动搜查行为必须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宪法第十次修正案规定,“凡是本宪法未规定的,又未禁止各州拥有的权力,均得留给各州及人民。”由此,基础教育属于州权。在由沿袭历史传统所形成的地方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