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本单元是整套初中教材记叙文阅读训练13个点中的第12个训练点。教学要求是:理解并掌握选择典型事例,按一定顺序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五篇课文都是写人的,写的都是真人真事,两篇是散文,三篇是传记,共同的特点是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材料组织顺序安排,丰富多姿。《回忆我的母亲》有明显的时间顺序;《藤野先生》按照表现主要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哥白尼》和《祖冲之》是传记,记叙人物生平和主要事迹,并插入适当议论;《潘虎》是革命回忆录,也是文学性的人物传记,有较强的故事性。  相似文献   

2.
单元整体作文指导大致有这样几个步骤: (一)分析“单元作文教学要求,找出作文教学的思想出发点。”比如第五册第四单元《回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哥白尼》、《祖冲之》、《潘虎》,单元要求是“理解并掌握选取典型事例,按一定顺序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把握住了这个要求,就等于找到了作文指导的思想出发点。从这点出发,在指导中就着重训练学生选  相似文献   

3.
【设计说明】闲笔,是写人记事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教学时关注闲笔,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思,咀嚼文章的情味。本设计按照“1+X”阅读课程形态,组合了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以及八年级上册第6课推荐阅读篇目《我的母亲》(邹韬奋)等三篇散文,引导学生辨识、鉴赏、学习三篇课文中的“闲笔”,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藤野先生》和胡适的《我的母亲》(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是两篇饱含真挚情感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独立篇章,而《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中节选的文段,  相似文献   

5.
王琦 《甘肃教育》2009,(8):19-19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描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下面笔者对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作以解读。  相似文献   

6.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学习散文,要通过文章中“散”的材料,分析作者的用意、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要抓住散文的“神”。理出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的线索有的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线索;有的以人物形象的某一特征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叙事线索;有的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如《桃花源记》;有的则以某一事物或景色为线索,如《记一辆纺车》、《听潮》。  相似文献   

7.
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紧紧围绕主题选材、组材。立意深刻,选材恰当。是叙事散文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精当的选材。《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文字朴实,感情真挚的散文佳作。文章在选材方面,选材精当,独具匠心。母亲是作者最熟悉的人,可写的材料一定很多。但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主义战士的朱德同志具有博大的胸襟,没有把《回忆我的母亲》写成一般性回忆母亲的文章,而是通过对母亲的回忆,表达对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赞颂之情。因而作者的选材十分严格。一方面围绕母亲的勤劳俭朴,选择了母亲对子女“一手抚…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藤野先生》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了解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9.
《藤野先生》本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发表于同年12月《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23期。文章通过对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忆,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自己从藤野先生身上吸取着极其宝贵的精神力量,因而深情地怀念他的思想感情。作者选择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期间所经历的几件事情为主要记叙材料,但这几件事情一经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所贯穿,便生辉、生色、动人。同时,从字里行间还看得出来,作者的怀念之情,又是出之于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的爱。作者希望从藤野先  相似文献   

10.
在义务教材初中语文《藤野先生》一文的课后“理解·分析”第二题中,有这样一个提问:“鲁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统摄全篇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此解说成:“作者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统摄全篇。”对如此解说,笔者认为有些偏颇。《藤野先生》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10月12日写的,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一些生活片断。文章的标题往往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的概括。这篇散文的标题是《藤野先生》,所写的事情是与藤野先生有内在联系的: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日暮里与水户表现出的忧国之情,是作者能在藤野先生教导下刻苦学习的主要动机;写  相似文献   

11.
读过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一个生活马虎,穿着粗心的藤野先生便立马在头脑立了起来。文章中有这样一个鲜活的细节描写: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相似文献   

12.
语文十册《在仙台》是一篇叙事散文,节选于鲁迅的散文名篇《藤野先生》。《在仙台》作者回忆了一九○四年至一九○六年留学日本在仙台学医时的片断学习生活。文章主要记叙藤野对“我”真诚的帮助和不倦的教诲。  相似文献   

13.
《一面》是阿累回忆鲁迅先生所撰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深情地表达了我对先生的思念和敬仰之情。全文内容可简洁概括为:一次见面,两本书,三次外貌描写,四处语言实录,五种称呼。具体解说如下:  相似文献   

14.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早年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散文。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赞扬了藤野先生“为中国”、“为学术”,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写了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切的怀念,并追述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感情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是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1904年,作者到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那时虽然中日甲午战争已过去了多年,但日本人还骂中国人是“猪头三”,动不动就对中国人加以白眼,另眼…  相似文献   

15.
练习七课题肖象对比描写要求写不同时期或不同心情下的一个人的两幅肖象,通过两幅肖象描写片断的鲜明对比,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物思想品质或感情状态、精神面貌的变化。指导要点 (1)理要素。以《潘虎》和《藤野先生》中的肖象描写为例与学生一起分析肖象描写的要素。如潘虎的外貌:一个彪形大汉昂头挺胸坐在一张椅子上(身姿)。那大汉粗眉毛,大眼睛,满腮胡子,黑里透红的脸色(容貌),穿一身青布的普通对襟短装(衣着),一见我就指着喝道(语态)。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我上《藤野先生》一课.讲到它的体裁时,我说,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一个同学马上反问:“老师。说它是抒情散文有什么不对呢?归根结蒂,它不是抒发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一腔复杂的爱国热情吗?”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关于现行散文分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藤野先生》是一篇叙事性文学作品,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与恩师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的难忘经历,抒发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在字里  相似文献   

18.
鹭焱 《初中生》2007,(4):14-17
《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中的名篇。藤野严九郎先生是作品中的原型,他是鲁迅先生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这篇散文记载了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医校时和藤野严九郎先生的师生之情。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藤野先生》是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六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本单元学习的目的是“欣赏散文,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文中的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五年制十册23课《在仙台》节选自鲁迅先生散文名篇《藤野先生》。课文记叙了作者早年在日本留学,受到藤野先生的真诚帮助和不倦教诲,表现了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正直无私的崇高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尊敬的感情。教学这课,要学习藤野先生正直无私、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和鲁迅的美德,指导学生读文章时要注意当时当地的特殊情况。要达到这些要求,我认为备课时应抓好如下四个方面:一、涉及面。这篇课文写作年代较早,事情发生在异国,描写的是医学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