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在广告活动中,大众媒介在广告主与广告对象之间充当媒介,将产品、企业、服务信息传播给消费者,从而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起着广告媒介的作用。除了一些大众媒介、日益兴起的网络媒介外,还有着包括楼宇液晶电视、卖场终端电视、手机电视等更为分众化的媒介。  相似文献   

2.
项盼 《视听界》2013,(3):34-36
一,电视与视频网站之相“竞”1.广告体量差异电视媒体一方面运营机制成熟,是大部分广告主的必选;另一方面媒体数量庞大,因此整体的广告体量遥遥领先,远高于视频网站媒体。从图1两大媒体广告量走势可以看出,电视媒体稳定地保持高位,而网站媒体的广告量起伏较大,广告量高峰期集中在节假日前后。2.广告品类结构差异由于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受众特征不同,因此吸纳的广告品类差异明显。图2显示,互联网媒体吸引着相对新兴、高端的行业如电脑及配件、汽车及有关产品等,并且互联网媒体广告主品类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紧缩的广告成本和不断涨价的电视媒体价格孰重孰轻,是否有让广告主有据可证、放心选择的优质电视媒体的替代媒体出现?新媒体领域中,不同类型媒体的属性和广告效果估算是否可以同日而语?和电视模式基本一致,既有节目内容兼有广告编排的交通类视频媒体有无可能与电视媒体放在同一标准下进行评估?事实证明,以往对所有户外视频类媒体都按照时段和频次计算广告价值的分众模式和令广告主及4A公司顾虑的粗放式效果估测方法已经经不起户外视频类媒体精细化评估的推敲,越来越精明的广告主开始算计如何在新媒体领域攫取优质媒体的资源价值,稳保和提升投资回报。广告主需要看到更精细化的评估指标,如广告到达率、有效到达率、接触频次、人均接触时长、收视率等。诚然,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新媒体向主流媒体行列的过渡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逐渐变革、完善的过程。可喜的是,一些先见的新媒体运营商们已经开始审时度势,针对问题进行不同程度的优化。如公交视频移动电视媒体的代表世通华纳委托知名监测机构尼尔森调查率先推出《中国公交移动电视收视率报告》,该研究解决了困扰广告界多年的关于户外视频新媒体价值评估标准的问题,同时也将成为广告主投放的公正权威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     
《视听界》2011,(2):8-8
视频网站上市之后业绩不佳 争相上市的视频网站排头兵优酷、土豆,去年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不过2—3个亿,而央视一个标王招标,就是126个亿。广告主对于电视行业的青睐.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这是视频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中国视频网站以播影视剧为主并附加贴片广告作为首要收入模式,但移动终端所能覆盖的受众时间却是碎片式的,这正是不能吸引广告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徐延章 《青年记者》2012,(18):100-10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巨大的受众市场成为广告主逐鹿网络的战场,尤其是国家禁止从2012年1月1日起在电视剧中插播广告以来,网络视频广告更体现了其比较优势.视频网站中视频点播的前几十秒通常被用来安排视频广告,而这几十秒的视频广告有着强制播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炳浩 《声屏世界》2011,(8):125+124
对广告主而言,整合传统电视媒体与户外电视媒体、网络视频媒体,进行组合传播可实现大覆盖率、低重叠覆盖率,同时又增加了跨媒体的广告曝光频次,实现了广告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达到资源的优化利用。新媒体传播时代,两股新生力量的崛起是我们不  相似文献   

7.
如果让一个消费者描述自己十几年前的媒体接触方式,可能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描述清楚:白天看报纸,晚上看电视。而广告客户也只需要在几个媒体上投放广告就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传播效果。媒体如何影响受众的上网习惯,从而和广告主做更深一层的合作,是  相似文献   

8.
翟灿 《传媒》2018,(2):82-84
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广告行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广告媒介投放—广告受众"的传播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广告主通过社会化营销使其广告信息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而广告公司和传统广告媒介却因此遇冷受到很大冲击,广告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轰炸,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口碑传播,主动参与营销.而大数据和消费者画像则能够帮助广告主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9.
电视媒体的稀缺性首先表现为相对于广告主不断上升的需求,电视媒体固有时间的稀缺,电视的广告时间是有限制的,是相对不足的;其次便是在有限的电视媒体广告时间中,可以更加有效地传递广告信息,使广告传播效果最大化的广告时间就更加少了,即对广告主来说,有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在第一时间将广告信息推向广大消费者后,由于其自身的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广告效果的发挥,在将广告告知受众后,对于公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并非如想象中的那样强大。利用大众传媒传播的广告不再是一把王者之剑,更像是一屡轻烟在消费者面前拂过。于是,广告主与广告制作者寄希望于网络、手机电视等新  相似文献   

11.
敏明 《青年记者》2003,(12):46-47
越来越多的广告使消费者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些广告在卖些什么,感觉就像误入迷雾中,产品销售缺不了广告,但是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感到困惑:广告费已投了好多,而产品广告也做得很出色,可产品就是销路不好;广告迷雾迷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广告主,还有迷失了方向的广告人,作品  相似文献   

12.
"电视一开机,广告就推送."目前市面上的互联网电视, 开机广告短则15秒,长则1分钟, 已然成为视频服务商和内容服务商的重要收入来源.而作为消费者,不仅花钱买电视,还得花时间看开机广告,颇为郁闷.  相似文献   

13.
吴茂楠  邱树雄 《新闻界》2005,(2):106-107
长期以来,广告主对现代广告的认识还局限在广告就是将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传播给消费者(受众),而对于广告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投放方式告诉给什么样的消费者,广告的效果如何等问题缺乏更深入、更理性的思考.而这些恰恰是决定一个广告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现代广告质量已经不仅仅是广告本身(设计、制作)的质量,而是成为一个质量体系。从最初期的广告市场凋研到广告的制作、广告毛片的测试、广告的媒体投放、  相似文献   

14.
在广告活动中,大众媒介在广告主与广告对象之间充当媒介,将产品、企业、服务信息传播给消费者,从而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起着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不断出现,消费者接触媒介信息碎片化,广告主的传播策略也必须相应调整。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一方面面临严峻考验,一则面临年轻受众的分流,二则面临广告主的预算调整,三则广告时间的缩短,广告价格的不断上涨。另一方面来说新令条件下广告时间及广告环境的严格监管,这么多年相对完整的效果评估体系及稳定的收视群体  相似文献   

16.
《声屏世界》2013,(2):131
分析人士指出,对视频网站而言,是否敢于缩短广告时长,是一个在改善用户体验和增加广告营收之间的一道选择题,也是一个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如何取舍的问题。随着视频网站市场规模和媒体价值的提高,更多电视广告主开始转移阵地,加大对网络视频的广告投入。作为新媒体,视频网站的平台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当用户规模持续递增,商业模式日趋成熟,广告客户不断涌入。但与此同时,由于一些视频网站出于消化广告库存的目的不断延长广告时长,导致用户体验下降。如何在悉心维护用户体验的同时深度开掘视频广告价值的最大化,成为摆在视频网站面前的一道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汤雅雯 《视听界》2013,(6):58-60
收看网络视频的人越来越多,原本只看电视的人,开始既看电视又看网络视频,或者只看网络视频不看电视。这一媒介接触行为的转变,让广告主看到了网络视频的营销价值。“电视模式”+“网络模式”=“视网模”的广告投放模式,或将成为广告投放新趋势。电视广告如何与在线视频广告粘连,使得投放费用“1+1=1”;如何互补,使得投放效果“1+1〉2”,这在广告投放策略上是值得探讨与解析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媒体的网络视频要挖掘出主流营销价值,一定要满足三个条件:主流的应用、主流的人群、主流的广告形式。随着中国经济整体回暖,视频新媒体的营销潜力正在释放。网络视频只要能证明自身的性价比更高,效果更好,大品牌广告主就愿意尝试。视频媒体要跻身为主流营销平台,首先必须要过技术关和产品关,只有达到逼近电视媒体的清晰度和表现力,视频广告才能超越效果广告或长尾广告的层面,承载主流的品牌广告。网络广告的发展必然对视频媒体的品质和广告形式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网络视频广告将表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广告的商业经营和文化传播双重属性决定,广告主在利己传播时必须兼顾利他主义。但近几年来,许多广告主无视广告的社会功能,以营利为目的,大肆制造虚假违法广告,在危害社会的同时也制约了广告产业的发展。目前虚假违法广告大行其道,尤其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医药广告,因其虚假违法传播给人们造成财产与生命的损失,遭到社会各界及消费者的谴责,  相似文献   

20.
李艳艳 《今传媒》2013,(2):86-87
随着受众对隐性广告的敏感意识的提高,当消费者对电视剧、电影等传播媒介的隐性广告越来越排斥的同时,电视娱乐节目作为一种新的广告传播媒介,得到了众多广告主的青睐。实践证明,在细节处理得当的前提下,将隐性广告与娱乐节目相结合,可达到节目、受众、品牌三者共赢的效果。本文以电视娱乐节目《天天向上》为例,对隐性广告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