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馆论丛》今年第二期刊登了王松林老师的《论合订题名和并列题名的录入》(简称《论》)。笔者读后,受益匪浅,但也觉得其中有尚待商榷之处。现借贵刊一角与王老师交流,以求赐教。  相似文献   

2.
在1991年7月闽赣两省图书馆学会第三次科学讨论会上,姜继同志的《图书馆功能相对增减论》(以下简称《增减论》,载《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年第一期,发表时略去原文“小结”和“结论”部分),受到与会者普遍重视。这篇文章站在综观世界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的高度,广征博引国内外有关统计资料,提出了“图书馆个体功能相对衰减”、“整体功能正在增长”等  相似文献   

3.
朱贵玲  张捷 《图书馆论坛》1996,(5):77-77,21
图书排架探析──兼与“图书排架号论纲”一文商榷朱贵玲,张捷(天津大学图书馆)贵刊1994年第1期发表的陈一阳先生所撰*图书排架号论纷"一文(以下简称"陈文"),提出了有关图书馆业务管理非常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读后颇受启发.本文除了对陈文的某些提法有不...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图书馆杂志》1994年第5期刊登的于新国同志《种次号记录卡的五种妙用》(以下简称《于文》)的文章,觉得《于文》设想的主旨是好的,想发挥种次卡在图书馆藏书统计方面的多种功能,为馆藏建设管理工作另辟新径。但改进后的种次号记录卡是否具有上述五种功用呢?是值得商榷的,请看笔者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志明、李瑞华同志在《科学排架》(见《图书馆杂志》1989年第2期,以下简称《李文》)一文中谈到科学排架的标准及具体做法,读后颇受启发,但对《李文》中的某些观点不敢苟同,在此与该文作者商榷。众所周知,对图书馆藏书的排架,有一系列要求。它应便于藏书的利用;以一切办法减轻图书馆员或读者的查检,保证迅速地提取和归架;排列体系要保持相对的稳定;藏书的排列要有效地利  相似文献   

6.
殷晓彤同志在《图书馆建设》(1997年第3期)上发表了"关于图书主题的重复标引及MARC格式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殷文),与我在《图书馆建设》(1996年第4期)上发表的"图书主题的重复标引及MARC格式"一文进行商榷.书辞宜答,笔者谨就殷文中所提出的两个问题作一答复.  相似文献   

7.
题录精选     
理论研究 关于图书馆学内容体系的探讨(王子舟,《图书情报知识》2002年第2期:2-8页) 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综述(盛小平,《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年第3期:60-64页) 论图书馆管理中的规划(缪其浩,《图书馆杂志》2002年第5期:3-7页) 20世纪中国图书馆思想论纲(吴星溪,《图书馆》2002年第2期:1-7页) 论20世纪情报研究学发展阶段的划分(周军,《江苏图书馆学报》2002年第3期:11-14页)  相似文献   

8.
夏勇等同志的《再论从分类目录到主题目录》一文(发表在《图书情报工作》83年第3期上,下面简称《再论》)把主题目录同分类目录进行了比较,并就编制主题目录发表了意见,从而得出如下结论:“图书馆目录工作的重点应从分类目录转向主题目录,主题目录的检索功能优于分类目录,分类目录作为读者的检索工具,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可能逐步为主题目录所取代,但作为公务目录,分类目录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9.
贵刊于1984年第二期刊载了李德山所写的与我商榷的《我国古代的筇一次书厄不始于秦孝公》的文章(下简称李文),对拙著《秦代藏书考略》(载《图书馆学研究》八三年一期)中所提的“秦在商鞅变法之时曾进行一次大规模焚毁先古政治典籍的活动。这次焚书,所称先秦书籍遭受的一次大厄”这一结论提出疑义,并列出五条根据加以驳斥。李文最后说:“这并不是我囿于前说,缺乏创新,而是事实就摆在这里”。那好,我们就用史实来说明历史的真象吧。第一,李文首先例举隋牛弘所提的书之“五厄“,又举明胡应麟所补论的书之“十  相似文献   

10.
柳瑛 《浙江档案》1998,(3):24-25
贵刊1997年第12期发表绍兴县档案局王阿茶、陆群新同志(以下简称《王文》)的文章《谈经济开发区档案的归档范围及整理方法》.对开发区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和档案的分类及整理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本人觉得很好,但对文中档案的分类与整理有些不同的意见,提出来与同行们探讨,并与王阿茶、陆群新二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1.
官树源同志的《图书馆不应建立商品信息部——与艾崇梅、王兆清同志商榷》一文(发表在《黑龙江图书馆》1986年第2期,下称《商榷》文)全面、系统地对艾、王文章进行了剖析与争鸣,拜读后,颇有感触,特草成此文。一、用帽子压人不利于争鸣我们认为,《商榷》文从总体来看,文  相似文献   

12.
题录精选     
《图书情报工作》1999,43(7):14-14
基础理论研究  ● 论知识管理(段宇锋,邱均平,《图书馆杂志》1999年第5期:28~30页,23页)  ● 论信息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与新概念(张春玲,《情报杂志》1999年第3期:6~7页,10页)  ● 论信息资源的隐性价值与主题认识能力的分析(周全喜,李胜利,《情报杂志》1999年第3期:8~10页)  ● 图书馆学发展观论纲(马恒通,《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2期:3~6页)  ● 论图书馆及其信息营销(曹树金,庄育飞,《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2期:17~19页)  信息开发与利用  ● 图书馆电子化服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肖静华,《图书馆杂志…  相似文献   

13.
王振铎先生《质疑“核心期刊”论》一文(刊《出版广角》2000年第12期,以下简称“王文”)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对我国的期刊出版管理而言,“核心期刊”论能否用于对期刊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价,能否以刊物是否“核心”来评判期刊质量的优劣。在“核心期刊”日益泛滥的今天,这是一篇注定要引起纷争的文章。不出所料,2001年张林祥先生发表《学术期刊的评价与“核心期刊”》一文(刊《出版广角》2001年第9期,以下简称“张文”),对王文进行商榷。张文的立足点就是:“刊以文名,文因刊贵”,对论文学术水平的认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发表文章的刊物。在笔者看来,张文的这种商榷与王文的“对接点”、“交锋点”并不准确,商榷得也不“精彩”。鉴于张文对“核心期刊”某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具有代表性,颇有“市场”和“群众基础”,这里不妨对张文的“商榷”再度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4.
本刊今年第1期《探讨与商榷》专栏发表《“正面宣传”的界定与把握》一文后,陆续收到一些商榷的来稿,本期选登四篇。  相似文献   

15.
本刊上期与《图书馆杂志》2002年第1期同时刊出了何维义《建立图书馆日机制刍议》一文(《图书馆杂志》上题名改为《刍议建立图书馆日机制》)。事后作者来信称:“2001年8月下旬,本人先将该拙作用E-mail发给了贵刊,20几天……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学刊》1990年第1期刊载了金陵图书馆周志华同志《论图书馆竞争机制》(以下简称《周文》)一文,读后深受启发。但其中有些观点和结论是缺乏依据的,无法令人信服。现将几点疑问列出求教周志华同志。一、科学管理是泰罗制吗? 笔者在此首先应该申明的是,科学管理是现代意义广义的科学管理,决非周志华同志所指的泰罗制。《周文》认为,“泰罗的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制定‘合理日工作量’要求工人掌握标准化的  相似文献   

17.
本刊今年第1期《探讨与商榷》专拦发表《“正面宣传”的界定与把握》一文后,陆续收到一些商榷的来稿,本期选登四篇。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图书馆学?在《黑龙江图书馆》1980年第4期上,王金祥同志发表了《论图书馆学的定义》一文,提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我觉得这个定义的叙述比较笼统,对图书馆学的含义揭示不够  相似文献   

19.
近在《中国图书评论》(1988年第3期)上读到胡显中同志的《粗制滥造误人子弟——评<万条成语词典>》(以下简称“胡文”)一文。“胡文”中有些意见我是赞同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万条成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确实存在不少质量问题,编者应该认真吸取教训,但对“胡文”中的有些意见,我不敢苟同,特提出商榷,以求正于胡显中同志和其他读者。  相似文献   

20.
再谈“文件论”——与陈兆祦先生再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陈兆礻吴先生在《档案管理》2004年第3期上发表的《谈谈“文件论”》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再商榷。认为“文件论”有许多缺陷,一些档案现象用“文件论”的观点根本解释不清。在广义文件概念下的文件运动周期不仅只有文件和档案两个阶段,而且还有图书、报刊等多个阶段。“文件”不仅只有文件和档案两种归宿,还会有资料、图书、报刊、文物及其他信息记录材料(或称文献)等多种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