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几年,说起新闻改革,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舆论监督,以为只有拓展报道空间,多搞批评报道,媒体才会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然而,当事实证明,舆论监督只不过是媒体的“一厢情愿”时,当众多曾经高举舆论监督大旗的栏目在四处碰壁后不得不“改弦更张”时,当众多媒体从业人员面对现状冷静思考时,人们发现:电视新闻在“正面报道”和“批评报道”之间还有广阔的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2.
刘湖边 《新闻前哨》2006,(10):66-66
舆论引导不等于舆论监督也不等于批评与曝光。目前,很多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似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任务定位于批评与曝光,而忽视了舆论导向的丰富性。有学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开启《南京零距离》2004年1月20日-26日的新闻进行了统计,在170条新闻中,政治新闻只有5条,负面和批评新闻多达93条。是否只有负面与批评性新闻才代表着民生新闻的民本取向呢?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3.
胡广清 《现代传播》2003,(5):134-135
一、围绕中心 ,突出重点电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一般靠新闻栏目 (频道 )、新闻评论性专栏和社教类专栏来实施。例如 ,中央电视台是靠《新闻联播》、《午间新闻》、《晚间新闻》和新闻频道的各个栏目以及《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社会经纬》等栏目来实现舆论监督。仅就《焦点访谈》来说每天都要收到 2 0 0 0多封反映问题的群众来信、接到 10 0 0多个举报电话 (以上数据《焦点访谈》记者已证实 )。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取批评报道所需要的“点子” ,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是 :能否围绕当时党和政府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高照 《新闻前哨》2012,(10):94-94
一、民生新闻提升的背景民生新闻出现之后大放异彩,各大电视媒体竞相开设民生新闻栏目,仅江苏卫视就先后开设了《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服务到家》、《法制现场》、《标点》等民生节目。此外,热播的还有安徽卫视的《第一时间》、河南电视台的《都市报道》、广西卫视的《新闻在线》等。这些民生新闻频道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普通民众的收视需求,赢得了民众的广泛好评。然而,在热播背后民生新闻的“媚俗化、低品位、琐碎化”也开始被人诟病。普通民众对民生新闻过分报道一些“芝麻小事”,过度批评一些负面事件开始不满,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也不似刚开播时热情。在这种情形下,民生新闻开始寻求更适合的发展道路,把报道视野放大放远,注重报道题材的多样化、报道内容的深刻化以及报道手法的多样化,同时关注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力争为社会民众构建一个公开化的平台,成为沟通政府和民众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屠晶靓 《视听界》2005,(3):29-31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开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办“民生新闻”的热潮,各家电视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民生新闻大战如火如荼。仅在南京市场,就有《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服务到家》、《法制现场、《标点》六档民生新闻栏目拼杀得不亦乐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光是叫“零距离”的新闻栏目就有二十多个,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总数超过一百。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主旋律报道的一种表现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舆论环境的改善,各级电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在数量上呈现出加强的趋势。继中央电视台开办《焦点访谈》栏目以来,全国各地电视台舆论监督栏目已经遍地开花,推出的一大批社会影响很大的舆论监督报道,对社会上各种丑态和劣行进行了公开揭露批评,受到了群众欢迎。但如果认为新闻评论节目就是曝光、就是批评,那就不免有失偏颇了。正面题材也应是我们县级台电视节目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冰峰  刘西艳 《新闻知识》2007,(10):102-102
民生新闻发源于南京,由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栏目首创,时在2002年1月。这个栏目播出几个月后即迅速"走红",受到广大市民喜爱。此后,各地媒体竟相效仿,他们都把民生新闻作为媒体的一个重拳,纷纷开设民生新闻栏目,进行  相似文献   

8.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及其认识2002年元旦,《南京零距离》诞生,其关注的内容既有社会新闻,也有舆论监督,还有生活资讯,甚至也有时政新闻,被称为做南京的"电视晚报"。由于异乎寻常的收视率和高昂的栏目广告费用,这个电视栏目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一时间,在全国出现了许多与之类似的电视新闻栏目。这些新闻节目迅速掀起了中国电视的"民生新闻"潮流。随之而来的是,民生新闻渐渐成为业界与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名词。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兴旺和微博的蓬勃,成为自媒体时代到来的标志。一支有别于官方媒体的舆论监督新军应运而生,且有日益壮大之势。起初,人们大都对这支新军的崛起持有谨慎态度,甚至多有怀疑和忧虑。出自"网传微曝"的一些不良、不实信息,的确也造成过恶劣影响,并受到监管部门的警告和查处。笔者就曾先后以《新闻的迷乱与报道的失真》、《谁该为报道不实担责?》、《谨防"三无新闻"》、《斩断虚假新闻信息的循环链》等为题,在本刊撰文,对此类虚假新闻信息扰乱舆论环境的现象进行过批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湖南经视频道《都市- 时间》、江苏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江西卫视《都市现场》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百姓生活、反映百姓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收视率、社会反响和公信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时间,电视界刮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南京零距离》、《都市-时阃》等栏目在报道内容、形式、舆论监督等方面的大胆尝试和公信力的迅速树立,为现阶段我国的新闻改革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路。”从学理角度看,民生新闻不是一  相似文献   

11.
沈阳晚报与沈阳市政府纠风办联办的新闻栏目《民生会客室》,现在越来越火了。为什么?因为它不仅能告诉公民政府在干什么,而且还敢于批评政府部门哪些事儿应该干好而没干好,而且真就能督促他们干好。《民生会客室》是如何实现对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的舆论监督,实现“多赢”的呢?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承担着传递信息、舆论监督的重任,同时担负着倡导公益、扶危救困的职责.媒体只有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应有的各项社会功能,才能彰显存在的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电视民生新闻是关注民众生计、反映民众声音、为民众服务的新闻,群众的冷暖与喜怒哀乐是报道的主要内容.所以,电视民生新闻与公益有不解之缘.笔者以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港城365》为例,探讨电视民生新闻做好公益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展批评报道难度大。那么批评报道究竟难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新闻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已成为各个媒体的迫切要求,更是摆在党报面前的重要职责和研究课题。开展舆论监督,各个新闻媒体有各自的载体、手段和形式,为了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去年以来,《开封日报》在继续抓好一般性批评报道,努力办好正常的舆论监督栏目外,在运用连续报道形式开展舆论监督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与尝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隐性采访这一鲜活的新闻采访方式逐渐被各新闻媒介所运用。黄石电视台《新闻直通车》也是一档舆论监督栏目,自创办以来,始终以"关注社会热点,反映百姓呼声"作为栏目宗旨,播出了大量有影响力的舆论监督报道,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隐性采访方式获取的新闻素材,并且这类稿件为栏目创造了较好的收视份额。可以说,隐性采访是舆论监督的一把利剑。一、隐性采访与舆论监督的需要所谓隐性采访,是指在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16.
郭光华 《视听界》2006,(6):69-72
《今日一线》是广东南方电视台重要的民生新闻栏目,也是华南地区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该栏目自2003年创办以来,其收视情况和影响力都令人刮目相看。本文所提到的民生新闻是与非,其内涵有两层:一是从名实的角度看,以《今日一线》为例,分析实践中的民生新闻与概念中的“民生新闻”有多大差别,或者说,实践中的民生新闻哪些是理论界所期待的,哪些不是;二是从学理的角度,以《今日一线》为典型,分析当下民生新闻的成功元素与存在危机。一、民生新闻名实之辨2002年,《南京零距离》诞生后,迅速热起来的民生新闻现象很快地引起理论…  相似文献   

17.
如何有效地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监督作用是近年来我国新闻界的热门话题。在大多数报社感叹舆论监督难、新闻官司多时,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为代表的电视批评报道却搞得有声有色。它们不仅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往往成为电视节目中收视率最高,反响最大的一个栏目。本文拟就电视批评报道的发展过程、发展条件、相对于其它传媒的优势等方面分析电视批评报道蓬勃发展的必然性与优势。  相似文献   

18.
眼下.一提起新闻舆论监督,人们大都认为它特指的是新闻媒介的批评报道.这种几乎无人异议的说法,流行得比较广泛.导致我们在日常的宣传报道工作中.强调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时.批评报道成了“座上客”.正面宣传则羞于一隅。批评报道等同于新闻舆论监督.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观点。在宏观上.它使人们把正面宣传与批评报道割裂开来;在微观上.它使人们把新闻舆论监督这把双刃剑变成了只有一种功能的单刃剑。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朱萍 《视听界》2013,(4):95-96
每年全国"两会"都是媒体比拼竞争力的平台。2013年中国之声"两会"报道亮点纷呈,以民生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打造新闻品牌,值得地方台学习和借鉴。亮点一:主专栏大"变脸",更贴近民生《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是中国之声知名的两个主题报道栏目,今年"两会",这两个栏目首次大"变脸",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两会"报道"大综合"旧形式,推出了专栏《2013,我离梦想有多远》,每天求解一个普通百姓感受最强烈、最期待能有所改观的民生焦点问题,从当前和过去一年中最热点的新闻事件入手,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各种电视媒体不但在新闻内容中大大加重了民生新闻的分量,同时还纷纷办起了民生新闻专栏。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辽宁卫视的《新北方》、山东电视台的《拉呱》等。其实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这些民生新闻栏目兴盛的原因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如何避免同质化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本地具有新闻特色的栏目是电视媒体现在亟须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