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创业教育的行政管理平台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的行政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以教学部门为主体的创业教育方式是指以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即教务处等为主体,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提高其创业意识为重点的管理方式.主要实现形式是调整教学方案,扩大选修课程比例,开设"创业管理"、"大学生创业"、"创业学"等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倡导参与式教学;以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为导向,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金融危机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步入就业"新盲流"行列。我国大学生创业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创业模式也在不断地丰富,每种创业模式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但创业模式存在着创业主体思维、背景、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大学生必须注意创业模式的选择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赵颖 《中国成人教育》2012,(15):113-115
"菜单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大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为中心,能有效改进当前名不副实的实践课程。它以严控实践课标准、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创业资金场地扶持为基础,开实践课的教师广泛列出创业支持内容为"菜单",最终以创业大学生是否选择教师开出的"创业支持菜单"为标准认定实践课开课与否的标准,并辅以绩效、资源整合等相关制度保障来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的重点,高校在承担教育过程中暴露出"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系统性"、"定位模糊"及"缺乏环境支持"等问题。结合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相关经验,突出教育目标主体地位、优化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提供自主创业实践平台、建立有效的政策保障机制等途径,进一步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学界讨论的热点,其中主要从政府、学校、社会等层面对其进行研究,但忽视了受教育主体在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及创业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文章通过对创业教育"时滞效应"、"多维动机"、"利益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坚持"间接性"、"双主体"及"立体式"原则,创新性地提出以学生创业素质提升作为学校、个体两个评价主体层面指标体系的评价内核。  相似文献   

6.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省妇联牵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等共同开展了"春蕾绽放女大学生创业微计划"项目。该项目汇集多方资源,为创业女大学生提供创业基金、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并搭建了(为何少了春蕾绽放四个字?)"女大学生创业微计划"项目的各类实践基地,辅助孵化女大学生创业。"女大学生创业微计划"项目实行"主题宣讲+学员甄选+套餐培训+项目孵化+跟踪服务"模式为创业女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指导和服务。有效引导女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原动力、提高参与创业实践的能力和本领,推动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分析了项目及搭建实践基地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一直都是中国高等院校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难题,也是国家和政府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领域。"双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构建中,由政府、社会、学校、企业、学生组成的"五位一体"结构需要各个因素之间的有机结合,而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和自信最为关键。通过两课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有利于加强社会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战略与任务,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白手起家"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辅导员肩负着引领者、培育者、组织者及融创者的责任,但辅导员的理论知识欠缺、能力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创新型学生的培育.通过提升辅导员创新创业能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以强理论、高实践、精指导的方式,助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为了帮助大学生提高众筹融资的可行性和资金可获得性,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建立以大学生创业众筹为核心的融资系统理论模型,分析大学生众筹融资系统的多主体性、适应性、非线性、开放性、涌现性等特征;同时描述了大学生创业众筹融资模式的各种运行机制,得出各融资主体对大学生创业融资效率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更好地理解大学生创业众筹融资模式,为提高大学生创业众筹融资成功率提供可能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迫于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却面临着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更低的"双低"困境,这不得不使人对高校的创业教育产生诸多思考。本文结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从创业教育的概念、创业教育的本质、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等方面着手,探析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