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即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是教师发展的内因,是教师自主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强调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进行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有利于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自我监控的能力和自我积累提升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教育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理性对待“反思型”教师这一概念是确立新型教师类型的关键,本文拟以大家的这一“错觉”为切入点,深入解读反思型教师的特质并由此提出“创建型”教师这一概念,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建设和开发,而做到这样的角色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反思、改进、创造。新课程改革又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能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从而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当今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视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自身活动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教学反思能够提高教师捕捉教学问题的能力,加深分析教学问题的深邃程度,为教师提供审视教学的“慧眼”,  相似文献   

5.
史金霞 《教学随笔》2007,(12):11-13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使教师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通过反思,对那些在日常中我们意识不到的教学行为、没有深思的教学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所以,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持经常性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6.
“教学反思”是这几年被不断强调和凸显的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它被解释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中国有句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古人说,“每日三省吾身”,强调的就是内省。但仅仅知道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说目前教师教学反思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沈菊如 《语文天地》2013,(12):74-75
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规定,教师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案)的最后,都要留有一个空白版块写“教学反思”,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把这一要求当做是学校下达的苛刻要求,  相似文献   

8.
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国外盛行的师资教育方法之一。如L.M.维拉、J.W.布鲁巴赫等都是西方反思性教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教育部大力提倡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认为:培养教师临场探索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改善州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并把反思列为Tesl课程的重要内容,规定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而反思这一概念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什么“反求诸己”、“扪心自问”、“静坐常思自己过”等都很好地说明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反思”的成长公式。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反思性教学与常规教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思性教学在根本动力、主体确认、过程模式和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上,显出比常规手掌更具合理性和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引进教师的主动反思、变常规教学为反思性教学,使每一位教师都“学会教授”,向学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正是基于此,当下.我们许多老师都非常注重反思。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期,充斥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人们为寻求稳定感而找到了“反思”这一保护伞,教育也不例外,并在情感上发展到几乎无条件接受的程度,这导致了很多误区,本文首先针对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在理论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在实践中存在着不足,着力对一些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教学反思”就一定是好的吗?所有的教师都要进行教学反思吗?教师教学反思的是什么?教师的教学反思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度?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导为主要方式促进教师的发展。而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肥沃课堂教学这块热土的养料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实施反思性教学的迫切性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师专业化研究的深入,各国都在改革和寻找教师成长的模式。学术界倾向于把教师的主体的自身实践活动作为教师成长的根本动力。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著名的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教育家”。  相似文献   

15.
储冬生 《中国教师》2005,(12):27-29
“教学反思”是这几年被不断强调和凸显的一条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它被解释为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古人说,“每日三省吾身”,强调的就是内省。但仅仅知道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教师教学反思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我觉得不少老师的教学反思都存在“自欺”或“自虐”这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都源于肤浅、源于急功近利、源于为“反思而反思”,都源于对于教学反思缺乏最起码的认识。下面我就截取几个片段,说说我对于教学反思的认识。反思之一:是什么带来了教师的转变?有一段时间学校要求我们上好每一节…  相似文献   

16.
叶积德 《青海教育》2010,(12):19-19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使教学反思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仅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反思型”教师的核心因素,而且被视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成为一种教学模式或方式。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十分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称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内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对教学反思越来越重视.见于报刊杂志的这类文章也越来越多,他们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并经常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调整教学策略,这说明了老师们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提高。笔者在仔细阅读了此类课后反思或反思文章后,想就目前的“反思”发表自己的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8.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此话道出了教学反思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写教学反思。然而.稍微留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时下的教学反思已然成了“鸡肋”.甚至成为教师的一种负累。细究原因.在于不少教师的教学反思未能做到以下几点.致使反思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19.
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良好教学习惯的标尺之一。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20.
校本教研要求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强调教师通过反思改进教学行为,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学校在推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中,除制定“业务学习制度”“校本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学习制度外,校长还应参与到校本教研的活动中,其中,校长在教师的反思录中题写寄语,是引导教师撰写反思的好方式,也是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成长的原动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