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探究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探究学习的情境,让学…  相似文献   

2.
正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培养探究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掌握一定的学  相似文献   

3.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是凭空设想,而是教师要设法创设种种数学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探究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和点拨下,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类比、联想等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发现。探究学习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符合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  相似文献   

5.
杨志宏 《甘肃教育》2014,(11):79-79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创新"的培养目标。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发现学习、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要善于创设活动过程,把学习的权利和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等多种活动,参与对知识的探究,从中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刻苦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7.
IAOUEAN《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活动教学”作为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已经走进了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活动教学过程是以探究为中心,塑造和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目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已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所谓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就是指通过设置现实的、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倡导通过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这意味着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必将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外学习活动中要有效安排学生思考、交流、表达、体验、搜集、建构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小学数学活动可以利用以下几种类型,将有利于培养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改变程序化、固定化的学习模式,提倡多向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在具体的情境中、在探索中、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在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发展。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所以,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提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正是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而获取学习数学一般方法、原理等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因此,进行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寻找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形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独立或合作发现问题、观察猜想、实验操作、逻辑推理、表达交流等一系列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通过自主探究、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  相似文献   

13.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勤于探究、乐于探究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伴随着知识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 ,通过发现问题、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 ,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有别于传统学习的方式中 ,学生具有强烈的探究意识 ,其思维品质的活跃…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单纯地传授;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活动教师不要代替。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自主探究,发现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由美国科学家施瓦布倡导提出,他认为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能力。小学数学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施,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落实《数学课...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式学习由美国科学家施瓦布倡导提出,他认为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能力.小学数学探究学习方式的实施,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根本途径,它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独立或合作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深层的情感体验,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发展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张建法 《考试周刊》2013,(33):68-68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体验,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下面我就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作为数学课程的实施者、决策者和创造者的教师,在引导、组织和参与学生学习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师生的交互活动,对数学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创新化”调整,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中,再发现、再创造。正如罗杰斯所指出的,教学不是用于从外部控制人的行为,而是用于制造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条件。 因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化”建构,应从如下两个不同的维度展开—— 一、从“教”的层面建构自主学习的感悟情境 1.“体验”——感悟知识内涵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中,笔者都通过刨设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以上对于创设问题情景与自主学习发展相互关系的一些认识,想谈一谈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