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守旗 《中国德育》2013,(17):25-29
愈是在全球化时代,人们愈加强调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愈加强调要关注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立足中国国情,是我们寻求和构建教师核心价值观最基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教师核心价值观的寻求和构建除了必须具有世界眼光、体现中国特色,还必须反映教师职业特点。  相似文献   

2.
田建国 《山东教育》2002,(10):10-11,56
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增强。世界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政治的分化与重组,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加入WTO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要深入研究WTO对道德教育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把社会公德教育扩展到国际范围。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通过跨国界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技术流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拉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造成一些国家社会经济的动荡。…  相似文献   

3.
误区一:矛盾就是对立。简析: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此观点只看到了矛盾双方关系的一面,即矛盾的对立性。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该观点有合理的成分。此观点忽视了哲学矛盾双方关系的另一面,即矛盾的统一性。统一属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两种情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观点没有全面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社会中,法与道德既有着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着相互事例的一面,无论是矛盾,还是融合,都要严格把握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和阶级属性,始终张扬、维护法的权威,在法制和程序的途径去协调法与道德伦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前,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席卷着世界各个角落,伴随而来的是各种不同文化意识、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和激荡.塞谬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正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在全球文化冲突的过程中,中西文化冲突是其中的焦点,面对西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政策,为维护文化主权,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全球化"无疑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怎样认识和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乃至思维方式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一、经济全球化的文本理解经济全球化,也就是各国经济向全球范围的扩散,是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即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7.
党群英 《考试周刊》2009,(22):117-118
本文在母语对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上谈论了母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双重作用,提出了母语对英语教学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待母语的作用.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忽视。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经济全球化,同时也影响到文化的国际化和教育的国际化。文化教育的国际化不是文化教育的全球一体化,它不同于经济的全球化。文化教育也必然会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主要是指文化教育的国际交流与融合。全球化带来了文化教育的融合,同时也带来了冲突和焦虑。冲突表现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不和谐,不能相融合;焦虑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浸透,本土文化有被融化、被改变,甚至丧失的危险的忧虑。在教育国际化过程中要自我创新,把世界教育的优秀成果内化为我国教育传统,实现教育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的过程既是各国的经济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过程,也是各国的文化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文化全球化主要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超越本土文化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相互融合而又决不雷同,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传播,其实质是外来文化与各种本土文化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动态过程。外来文化同本土文化之间的接触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碰撞。各种文明虽有差异,虽有矛盾,其价值观之间甚至有严重分歧,但还是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乃至部分地相互认同的。马克思早就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那种地方的和…  相似文献   

10.
一、管理理论、观念误区1 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对立观管理是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之间的一种对象性活动。我国教育理论界特别是实践领域 ,对管理的理解多是从字义上、从文化角度上加以理解的。“管”就是“主宰”、“主持”、“包揽” ,“理”就是处理事务。管理就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管制、控制或制约。中小学管理就是校长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这种观点强调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对立性 ,忽视了二者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一面 ,忽视了被管理者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 重外轻内的功能观学校管理的功能是全面的 ,既有外部功…  相似文献   

11.
专用英语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英语课程,其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受到广大EFL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专用英语的教学中出现的文化缺位现象与专用英语本身的特点及其研究者和教师的认识不足有关;专用英语教学应重视文化因素,切实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借鉴西方先进教学理论和方法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理念和目标。然而在课程实施中,由于传统教学文化的影响,新课程理念难以深化。教师作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角色,在面对新旧教学文化冲突时,如何将传统教学文化熏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教学习惯等与新课改宣扬的教学文化相融合,成为课改背景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分析了影响教师对教学文化适应的因素,从校本教师培训、教师缄默知识的积累以及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教师教学文化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14.
ABSTRACT

One of the main drivers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HE) is the intention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C) among students and staff. However, previous research shows that higher levels of IC are not automatically achieved by 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ised educational settings. Drawing on the results from a bi- and trilateral collaborative project, we combine cultures of learning and small culture approaches to analyse how participants’ previous educational experience may have influenced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internationalised HE classrooms. This article argues the necessity of a non-essentialist view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s in internationalised classrooms. Our analysis demonstrates how academic practices and classroom norms are (re)negotiated in these new contexts, forming new evolving ‘small’ cultures of learning. The role reciprocity plays in working towards cultural synergy in internationalised HE is also addressed. Striving towards equality in power distribution proves to be significant in achieving cultural synergy.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走异路,逃异地”,寻求新的生活方式的漂泊历程,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契机。而复杂的文化冲突,铸就了众多易地而居的知识分子人文价值取向的差异,这为20、30年代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群花竞放提供了源泉。生存漂泊在孕育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同时,又为其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写作资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黄宾虹先生对传统山水画的成功变革作为事例,阐述了传统文化与外域文化之间不可避免的冲撞和联系;旨在说明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创新的根基来自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艺术创新的动力和契机在于对外来文化的合理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语文教材与课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学者把课程取向概括为六种文化,作为课程文化的重要载体,《美国语文》教材将六种文化结合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之中,显现出独特的教材风格,构建了多元的、综合的、开放的语文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18.
接受西方强权话语是中国文化研究中一个世纪来所存在的现象,而全球化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当前民族文化研究存在着话语失落与方法失落的问题。在跨文化语境下,民族文化的研究应该走个性生存与文化共生的道路,一方面,要保持民族的个性,这是民族性的直接体现,另一方面,要吸收借鉴其他民族包括西方先进文化的经验,走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道路,建构东方语境下的民族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Investigations of Chinese students and their approaches to learning have emphasised a dichotomy in ‘western’ and ‘Confucian’ approaches to education but i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inese postgraduate students’ academic adjustment to a British university the dichotomy is less than real.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was on an in-depth study of students’ own conceptualisation of their learning and the vocabulary they used to describe their adjustment. Ethnographic interview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4 participants studying different disciplines at three points during their first 10 months of study in a British university. The data show how students brought certain concepts of learning with them, acquired new ones, and found ways of combining the two. Students are aware of the contextual nature of their new learning process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ideas is not one of substitution but rather of extension and interaction.

The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驻外使领是近代中国出现的群体,他们不仅仅充当了清政府的外交官,还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亲历西土后,经过初步认识及进一步考察后,思想发生了急剧变化,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了西方较为先进的政治制度、教育文化、商业文明等成果,并加以改造,在回国后进行了多方面传播,促成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