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这就要求临床护理必须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时,首要的就是护士与病人的沟通问题。沟通是进行心理护理的第一步,也是保证护理诊断是否正确的关键一步,因此必须掌握好沟通技巧。 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他又分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指使用语言并诱发语言的沟通方式。非语言沟通是指语调、举止、行为、表情、动作等的沟通方式。本文就沟通技巧问题讨论如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为人是一个整体.其疾病与健康都受着躯体、精神、社会因素的影响.护士必须为病人提供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护理,使之处于接受治疗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作为一项外科临床中的基本功,创口还要是换药室中的护理人员所必须进行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在换药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除了要求应按照临床的经验。依照不同的创口进行不同方式而对处置外.更需要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学会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与言行作出观察,依靠对心理的发展规律进行掌握。使各类不良的心理因素得到消除,通过对现在护理理论的秉承,做好心理与躯体的护理.让患者与护理者双方能够共同配合。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1.具有现代的护理观 现代护理观是在健康观和医学观的变革中发展起来的,如今已经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发展到“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人员不再是作为医生的助手被动地执行医嘱,做着发药、打针和基础护理等一般操作性工作,而是主动地全面、系统地了解病人的整体状况,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担当起治疗者、照顾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等多种角色。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思想指导下,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道德…  相似文献   

4.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完成整体护理要求,要实行心理护理.要做好心理护理,护士必须具备高尚的护理道德素质、才智素质、心理素质,良好的人际关系素质等,对病人温柔可亲,富有同情心.学习护理心理学知识,掌握各种病人的心理特点,有效的使用语言性技巧和非语言性技巧,通过与病人交往与沟通,建立和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易小萍  钟礼琴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6):109-109,149
目的:探讨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技巧.方法:沟通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对疾病康复的心理分析.结果: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是满足病人心理需要,达到最佳心理状态.结论: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身心医学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已逐步代替功能制护理,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对护理人员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掌握语言交流技巧,提高语言艺术修养,这是护士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护士服务的对象是病人,护士的很  相似文献   

7.
感染科为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精准的护理服务技能,更需要加大人文关怀水平.通过增强内外素质、提高树立护理形象、培养沟通技巧、注重心理护理等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与照顾,增强了护患之间的相容性.由此体现了精湛的护理服务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感染科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谈护士非语言沟通技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护理人员在实施整体护理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经常通过自己的仪表、动作、面部表情等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有时非语言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要比有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护理人员正确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对于协调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钦峰 《考试周刊》2013,(59):194-195
护理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服务的,而"人"在社会中是有一定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护理人员要学会有效沟通的技巧。沟通的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心理,而且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医患关系等。本文具体分析了医患有效沟通在现代护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知识结构和内容有了明显的扩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气管切开术的病人,同样需要心理护理。(昏迷病人除外),因为对于大多数的病人,在行气管切开前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而术后又不能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不适,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运用沟通的技巧,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满足其心理需要。现将对气管切开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沟通是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传递和接收、理解信息的过程 ,是人际交往最主要的形式。在整体护理工作中护患双方通过沟通可以迅速充分地交换意见 ,交流感情、获得信息 ,从而达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有关资料和提供心理支持的目的。现就在开展整体护理过程中如何运用沟通技巧 ,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实施心理护理谈些体会。1 尊重病人 ,诚字当头临床实践证明 ,护士对病人是否具有同情心是二者能否沟通的基础。对于模式病房的病人来说 ,生活环境的改变、陌生的人际关系、加之疾病带来的不适 ,极易使病人的心理负担加重 ,给健康的恢复带来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明确了精神与情绪即情志致病的原因及特征,强调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详尽论述了情志护理的热情诚恳、全面照顾、因人而宜、有的放矢、正确开导等护理方法。从而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沟通技巧在护理工作中的实施,可以促进护士与病人关系的和谐.方法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训练、健康宣教等.结果通过有效护患沟通,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结论通过护理人际沟通技巧的应用,使护患关系得到改善,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目标.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改变,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护理学科从简单的、从属的辅助的学科发展为复杂的、独立的、现代的护理学科.尤其是整体护理的实施,使护士的角色从单纯的对病人生活的照顾者扩展为对健康人的教育者和指导者、个体和群体健康的管理者.护士不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积极主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病人的整体情况,运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在特定的健康与疾病问题情境中进行严密求实的质凝能力和分析推理技巧.在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运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各种现存的、潜在的生理、心理、社会等问题的方法中选择最佳途径,并评价其是否有效.因此,在护理继续教育中必须加强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对病人从心、身两方面实行整体护理是新的目标。护理人员必须树立高尚的护理道德,努力搞好医患间的心理沟通,切实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真正做到在临床实践中向病人提供最佳服务,即生活服务与技术服务工作的统一、和谐与完美。  相似文献   

16.
心理护理系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用启发、诱导、说服、解释、安慰、劝解及调整环境等方法,帮助病人摆脱困难;心理护理任务艰巨,要为病人排除紧张、恐惧、忧伤、愤怒及消极情绪,使他们心情愉快,坚持治疗,树立信心,战胜疾病,鼓起勇气,面对现实,重新走向新生活;心理护理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工作中,有效地促进了患者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化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手术室整体护理是通过术前访视病人、病人家庭、责任护士、管床医生,了解病人心、身等方面的需求,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手术期间,根据计划进行护理;手术室内播放背景音乐;在病员家属休息室播放麻醉知识、手术进程、术中情况及术后健康指导;手术后2—3日内回访,评价护理效果。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弥补了传统护理的不足,为需手术治疗的患在住院期间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护理,填补以患为中心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手术阶段缺乏系统化护理的空白,使护理工作更加周密、完善。  相似文献   

18.
心理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护理,其根本特点在于它通过护士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改变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防病治病,加速康复和提高生命质量,保证心身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骨伤科患者受伤后会产生剧烈疼痛,导致心情抑郁或焦躁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必须及时对其采取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并按照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进行优质护理,有效地实现患者健康痊愈.分析骨伤科患者伤后心理状态、生理状况,简述如何实施护理干预、健康教育、食物辅助护理,及在骨折的早、中、晚期实施优质护理的基本方法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及家庭护理人员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76例烧伤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探讨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对76例烧伤患者进行心理反应观察,分析其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结合每个病人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结果:恐惧紧张13例.占17.11%;苦闷焦虑15例,占19.74%;孤独寂寞12例,占15.75%;悲观绝望10例,占13.16%;坦然26例.占34.24%。然后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状况实施不同健康宣教方案.促进了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康复,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最大限度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求,使病人在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