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间休息",看似平常无奇,实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并且诸多方面显得似是而非而亟待厘清.文章试采用文献法对英美"课间休息"的含义、基本观点及主张、功能以及相关重要议题进行探析,以期对我国的研究及实践有所启思.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本学期开学以来,北京市某些小学有这样的不成文规定,就是在课间休息时,除了上厕所、喝水只能待在教室里,这些学校甚至出现了“课间休息时间,操场上空无一人”的情景。对于这种做法,校方的解释是:“为了学生的安全考虑”。读罢,我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傅琛 《教师博览》2005,(3):24-25
开学不久,一次课间休息时,一位清清纯纯、静静的女生走上讲台,轻声细语地问:“老师.学哲学应该读哪些相关的书?”凭感觉,我断定这是一位爱读书的女孩.于是,对女孩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4.
易建 《教学与管理》2015,(11):11-12
教室是学校教育的主场所,教室文化亦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其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已无须多加论证,本文从“微布置”(教室细处布置)的角度来探究教室的布置文化。一、让墙壁上的开关也有“童话的表情”——“微美化”,一种由内而外的翻转案例:洋是个“内向”的小男孩,他的“内”不仅表现在课堂上很难看到他发言,在平时的课间休息  相似文献   

5.
在中小学学校教学工作中,每节课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按照“铃声”上课、下课。这是学校作息的规则,规则赋予教师和学生的“上课和课间休息权利”,老师和学生在共同执行规则中保障教学的正常秩序。“教师拖堂”、“学生迟到”都属于“违规现象”,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然而,在这个规则的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违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中对“应试教育” 向“素质教育”转轨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摸索,一直是我国教育研究(无论是理论的还是实践的)中的主旋律。尽管在八十年代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以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形式出现的,但其焦点和本质都涵盖于我们现在所研究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  相似文献   

7.
在中小学学校教育中,每节课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课上时间,是师生教学的时间,课下是师生休息的时间,这是学校作息的规则,规则赋予教师和学生上课和课间休息的权利,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执行规则来保障教学的正常秩序。“教师拖堂”“学生迟到”都属于“违规现象”,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然而,在这个规则的执行过程中,对违规现象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8.
依据中国知网采取跨库检索模式对我国2000--2011年间期刊文献报道情况进行查询,研究法学本科“经济法”课程的教研论文是55篇。从2000到2004年五年间竟然只有一篇论文,而从2005年至2011年间发文总量为54篇;55篇论文主要关注点包括“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的相关研究、“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经济法”课程的实践教学和其他主题的相关研究等。我国法学本科“经济法”课程教学研究中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一是结合“经济法”课程本身特征研究教学的成果较少;二是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足够关注;三是漠视实证研究方法;四是在整个经济法学研究中,经济法教学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数学家某先生早年在乡下及县城里读书时即有“神童”之誉,他博学多问,敢想敢说,见解总是比别人高出一筹.有一天,课间休息时,孩子们在抢答一个问题:“三个相同的数字放在一起,不加任何数学符号,能组成的最大数目是多少?”这下子可热闹了,大家七嘴八舌,争先恐  相似文献   

10.
课间活动该不该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间活动有多长 课间活动主要是指课间休息时间以及学生提前进校到上课这段时间.课间休息时间是固定的,以每天上、下午各三次课间休息、每个课间10分钟计算,全天就是60分钟.  相似文献   

11.
声音     
“课间休息了,同学们要到操场上参加课间活动,还要上厕所,可是教学楼越来越高了,10分钟有点不够了。” ——两会之间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递交提案,呼吁重新审视课间休息10分钟这一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制度,把中小学阑司休息时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  相似文献   

12.
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资源”,充分认识其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本文就对新课标下物理教科书中“课程资源”的利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10月24日,晴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的铃声响了,老师说了声“拜拜”就走出了教室。我随意拿起一本课外读物,快速浏览,想找一篇适合我课间阅读的文章,好让我在课间休息。  相似文献   

14.
上完一节课后,肌肉由于久坐而处于“静力性紧张”状态,因此同学们课间休息时最好把安静性的休息变成活动性的休息。除了做课间操外,课间休息时也要走出教室活动活动全身,这样, 不但能呼吸新鲜空气,还可以消除大脑的疲劳和肌肉“静力性紧张”。  相似文献   

15.
应然与实然两种视角下的学力研究—学力模式比较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著名课程论专家钟启泉先生考证,怍为“学问之力量”或”学问之效力”的“学力”一词,我国是古已有之。但我们对“学力”的研究,过去似乎一直没给予足够的重视,远不及近邻日本,他们仅二战以后四五十年里,教育学术界关于学力与基础学力的问题就展开了三次大的论争。1988年以后,“应试教育”日见其严重弊端,终身教育及与此命题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六年级的同学面临毕业考试,学习非常用功,时间也抓得很紧,甚至连课间休息也舍不得“浪费”。他们埋头写呀算呀,记呀背呀,大有“兵临城下”之势。邓主任课间巡视,发现了这一情况。他走到讲台上,给正在“苦战”的同学出了两道计算题:5-1>5;5-1=0“这是什么数学题呀?”同学们都傻眼了。邓主任笑着对大家说:“这是一道‘思想应用题’,单靠数学知识是解答不出来的。”说到这,邓主任顿了顿,看了看满脸狐疑的同学,接着说:“大家知道,我们每天上6节课,学习时间是4小时,课间休息时间是1小时,而这休息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学习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天课间休息,赵路和兰波同学急匆匆跑来报告:“王浩把屎屙在裤子里了”.糟糕!四年级学生还发生这样“臭”事,肯定会遭到伙伴们的叽笑,甚至从此抬不起头来。怎么办呢?我一边想,一边向厕所跑去…”王浩见我,难过地说:“章老师,我肚子不好,不小心把……”我连忙安慰他:“不要紧,  相似文献   

18.
有些同学课间休息“抓紧时间”学习,不愿意到教室外活动,这很不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课间活动至少有三方面的益处: 1、脑功能得到调整和发挥,为下一步学习奠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党和国家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为此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目前的社会仍然有种种“不和谐”现象和行为,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侧重于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有效把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分析其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从而在建设思路和手段上,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为讲授新课牵一根“引线” 上课铃后,由于刚刚结束上一节课的学习,加上课间休息,此时,学生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往往不在与本节课相关的区域。这时,老师适当即景闲谈,就能使学生的情绪逐渐稳定,使不应兴奋得到抑制,而相应兴奋被激活。一次,刚刚上完一节体育“游戏课”,上课铃已响,学生们还在眉飞色舞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