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小学中低年級語文課中,有一部分屬于科学知識的文章,包括自然、生物、生理衛生、地理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識。究竟应該怎样教这类課文,是值得研究的一个問題。我們学校在上語文教学法課时,选了初八册語文課本里的“种子和种子發芽”一課,交給五九级三个  相似文献   

2.
现在,大家都觉得应該克服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的傾向,同时也比较一致地认识到:語文教学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閱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語文工具为其基本任务,但又不能忽視思想教育。至于如何在語文課中进行思想教育,那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具体問题,本文試图在这方面发表一些浅见。一、思想教育是因“文”制宜,还是强求一律? 我們认为,在语文課中进行思想教育必須因“文”制宜。  相似文献   

3.
問題解答     
問: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語文課本中的人物的歷史問題? (綜合讀者問) 答:我們常常接到讀者們來信詢問語文課本中的人物的歷史問題,例如問語文第三冊第八課‘小鉄鎚’是哪裹人?他的真實姓名是什麽?語文第五冊第三課中的關向應和第七冊第四課中的任弼時的詳細履麽怎樣?有的教師問語文第七冊第五課‘深厚的友誼’中的蘇聯?姨乩醽碓鯓?死了沒有?還有人問過‘鉄脚團長’的真實姓名究竟是什麽?他  相似文献   

4.
多年以来,由于我們对于語文教学的目的缺乏正确的理解,曾經有过把語文課讲成文学課的傾向,也有过把語文課讲成政治课的傾向,1960年还曾有过“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为綱”的片面性作法。所有这些,都是我們一度走过的弯路。  相似文献   

5.
上学期我們在語文課裏講讀課文時,一般是先由教師或兒童朗讀一段,然后按照这段内容顺次提出几个問题,要兒童回答,最后教师小結。接着再講讀第二段,还是“如法泡制”。不管什么性質的課文,都是公式化地采用这一套教學过程和方法。講讀課变成了問答課,問答完畢,講讀过程也就告一結束。当時我们認为,这就是誘導兒童在課堂上積級活動唯一的方法。事實證明,講讀以后,兒童對課文的理解不深不透、有些生字还不認識,有些詞語还不懂得它們的含义,当然更谈不上流利地朗讀課文了。給兒童  相似文献   

6.
《手》这篇課文我没有教过。在备課的时候,我首先通过反复阅读来熟悉这篇教材。读了一遍两遍,虽然能粗略地掌握課文的一些主要內容,可是对課文的思想内容理解得很不够,至于分段的問題,課文中一些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語言的理解問題,有的比较模糊,有的自己也不懂。再读了几遍,并反复思考,向同志們請教,才逐步搞清眉目。我想,自己在閱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学中学生也必然会遇到同样的甚至更大的困难。因此,我首先找出这篇教材的特点。这篇課文的特点是:1.語言简炼明确,生动形象;2.用具体的事例说明問題的写作方法,对指导学生写“具体”有很好的作用;3.节段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很紧密,便于培养学生逻輯思維能力;4.有利于加强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接触到若干語文教师,他們一致呼吁:时間不够用。本来語文教师的負担就重了一些。过去,一个語文教师兼班主任,担任兩班語文(个别学校还有担任三班的),批改一百本左右作文,工作时间一般是六十个小时左右,星期天也往往得不到休息。从文学和汉語分科教学以来,語文教师的負担表面上看来好像沒有增加,但是,由于教材是新的,分量又比较重,一个教师兼教文学和汉語,备課的头也多了,事实上儒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因而时間問题在目前就显得更加突出。我們看看山西大同第二中学語文教师王垂佩同志的工作量就可以知道一般了。王老师在这个学校的語文教师中間是教語文时間比較長,而且有一定教学經驗的一位。他每周的工作时間是五十八小时:上課十六小时,备課十六小时,政治学習六小时,業务学習  相似文献   

8.
我們的小學教材今天还停留在相當落後的狀態,特别是語文教材存在的問題更多:如閱讀部分、内容和语言都很贫乏,汉語部分,內容太简单而又無系統,识字和寫字的安排不够科学化,这些都是重要問题。我现在只對閱讀教材问題谈談个人的意见。所谓阅读教材就是指語文課本内的課文,不包括語文課本的全部。因為課文之外,語文課本内还有些自成单位的練習,而這些練習將來擬叫做汉語,要大大充實内容並求系統化,是語文課本的另一个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閱讀教材今後必須改革,改革時蘇聯的閱读教材改革經驗可做我们很好的參考。因此,本文首先介紹蘇聯在这方面的先進經驗、然後再講我们的现狀和改革方向。因為人們對改革的意見还不完全一致,所以最後还提出自己對幾個爭論問題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俄語教学中如何树立全局观点?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改进教学?几个月来,我們圍繞这一問題做了一些試驗: 一、从課本內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多了的减下去,快了的慢下来。 (1)詞汇教学克服了“鏈鎖反应”,紧密地結合課文。过去教单詞时总要讲詞的变化、詞义辯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語文課中教学毛主席著作存在的問題还很多,比較突出的是: 第一,脫离文章的思想內容和精神实质,专門在字、詞、句、篇章結构上打圈子。有不少教师特別爱在毛主席的語言特点上大作文章,篇篇都大讲語言特点和修辞手法,例如孤立地讲毛主席的語言特点是喜欢用設問句、反問句、“不但……而且……”的句式等等。  相似文献   

11.
讀了《人民教育》1962年9月号上《楊宝琴談排課表》的文章以后,想起了另外一个重要的問題,即如何安排教师所担任的課程。我是一个語文教师,我只能就中学語文教师的情况談談自己的看法。中学安排語文教师所担任的課程,不外三种情况:第一,教师連續二次或二次以上担任同一个年級的功課(我們习慣名之为“踏步”);第二,是从一年級跟到二年級停下来踏步,或回头从一年級跟起;第三,从一年级一直跟到三年級(我們习慣名之为“跟班”)。 1958年以来,我們这里一些中学安排語文教师所担任的課程,以上述第一和第二种情况最为常見,极少有从一年級一直跟到三  相似文献   

12.
中央敎育部最近頒佈的師範學院暫行敎學計劃,在學習蘇聯結合中國實際方面比舊計劃確實進了一步。現在就中國語文系專業課程方面比較重要的問題,談談我個人的體會。一 專業培養目標問題 師範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的培養目標是中等學校中國語文敎師,這在去年中央敎育部頒佈了敎學計劃草案以後,一般的都有了認識。但是,一個中等學校的語文敎師,在專業方面,應該具備什麽條件呢?特別是在國家過渡時期它的規格又是什麽呢?近三四年來,師範學院中國語文系的專業課程,大體的傾向是這樣:一方面,語言與文學相混,沒有很好地體會到語言課的特點是專講  相似文献   

13.
我试教了十年制学校小学常識第一册《我国的朝代》一課。这课课文是从我国过去儿童启蒙教科节《三字經》中摘出的一段(从“自羲农,至黄帝”到“共和建,民国兴”)。它叙述了我国历史从远古到清末各个朝代的演变概况。选擇这段課文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記住我国的历史朝代。但是我国历史发展很复杂,不容易記忆,而且这課課文是文言,生字較多,小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怎样教好这一課,是值得研究的問題。通过試教,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根据教学目的,确定适合于学生程度的要求。从这一課教材內容和小学四年級学生語文程度来看,首先应要求学生懂得課文大意,知道各个朝代演变概况,記住各朝代的名称和順序。进一步再要求学生背誦課文,少数学生背誦有困难,便不勉强要求他們背誦  相似文献   

14.
我在一个中学当教导主任,平时重点抓語文教学,这次教育部門通知語文考試改为考作文后,教师中发生一些疑問:有的怕学生掌握語文知識不全面,影响語文教学质量,有的怕学生放松对語文課的学习,有的怕作文不能反映学生的語文知識。总之思想有保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試教了十年制学校初中課本(試用本)英語第一册第27課“At the Library”,共用四課时讲完。关于如何教会話課文,通过这次試教得到这样一点体会。我感到,根据会話課文的特点,在課堂上必須扣紧問句和答句,教会学生怎样发問,怎样回答,以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日常会话。同时,我感到用听译的方法,根据課文內容进行一问一答的练习,效果比較好。譬如我在教这一课的时候,在教完单詞后讲解課文前,說明本課是大家到图书館借书时所必須掌握的几句会话,然后通过听譯,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惟,把长句簡化,先教容易上口的短句。如: 我问:你們到图书館去的时候图书館管理員常問你們什么話? 学生答:你要借什么书? 我說:对,现在大家先听我讲一句英語,看誰知道汉语是什么意思——Can I help you?  相似文献   

16.
關於小學語文課本的編寫問題,本刊曾發表過一些文章。這一期再發表劉禦、朱文叔兩同志的兩篇文章。我們認為這一問題可以再作深入討論。對學術問題只有經過批評和自我批評,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對小學語文課本的編寫問題,也只有經過大家的討論,才能得到比較切合實際的編寫原則和方法。希望大家根據實際教學經驗,踴躍參加討論。  相似文献   

17.
我讀了吳研因先生執筆的「各地區對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一冊的批評建議」,有些不同意見。其中最主要的是對於他們自己的看法裏一段話的不同意見。這一段話加以分析,就涉及對語言的看法,對語言的發展的看法,對兒童語言的發展的看法,對用書面語言寫成的小學閱讀教材——語文課本課文的看法,對書面語言在兒童語言發展中的作用和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的看法。我覺得,爲了改進小學的語文教學,爲了做好小學語文課本的編輯工作,使這些工作在馬克思主義的語言學說和巴甫洛夫學說的指導之下正確地進行,應該經過  相似文献   

18.
《繼續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十年制学校初中課本語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課文,节选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議上的报告》,是毛泽东同志报告中的第十部分。我教这篇課文,用了两个課时。现在把我在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介紹如下,請同志們批评指正。一、解题跟語法分析和写作指导相結合这篇課文的题目是課本編者加的。我因为看到学生对教过的語法知識不够巩固,平时作文也不太会审题,所以在解题时便結合講解語法知識和写作常識。我板书了課題以后,便問学生: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学生試答后,我又加以指点,說明这个题目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要求人們把共产党人向来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繼續保持下去。何以見得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共产党人向来就有的呢?这个题目中的謂語是什么?学生答:“保持”。因为艰苦奋斗是共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小学各年級普遍推行汉語拼音方案,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編印小学汉語拼音字母課本,共分三种。一种是附印在小学一年級語文課本里,供教小学一年級学生用的。一种是“初級小学汉語拼音字母課本”,供二、三、四年級用的(单行本)。另一种是“高級小学汉語拼音字母講本,”供高年級用的(单行本)。  相似文献   

20.
搞好讲讀教学的重要关鍵在于讲深讲透課文。怎样才能讲深讲透課文呢?带根本性的問題,就是要根据思想內容与語言形式不可分割的客观实际,把語文知識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統一起来,实現文道統一。 現就《父子两代》的教学,談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