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治学术腐败 促进社科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对于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来说,学术创新的一大障碍,就是学术内部腐败现象的孳生。因此,提倡学术创新,必须同时反对学术腐败。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这样,对我们每个在高等学校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科研人员也是这样。可以说,提倡学术创新和防治学术腐败,不仅牵涉学者个人的人格道德、学术水平、创新能力问题,也直接关系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声誉,关系到人文社会科学本身的生存、发展、改革、提高,必须引起社会科学界的重视,也是社会科学自律、自强的前提。 引起社会反感、社科学人痛心疾首的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东吴学术》为对象,从东吴讲堂、学术史研究、学术年谱、海外汉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等栏目入手,从机制创新、人文视野、学术品性等各个角度分析《东吴学术》创新性的办刊实践,并且将这种创新放在当下知识生产与期刊改革的语境中探讨。  相似文献   

3.
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领域改革措施频出,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契机。当前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研究多着力于评价方法的改进,学术评价异化的表现等探讨,鲜有对其产生原因的系统探讨。而现行评价体系的异化严重阻碍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文章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三个维度对人文社会科学异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改革科研资源分配模式、根据高校特点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评价模式及开展分类评价、完善学术共同体等改革路径,以期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SSCI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之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CI、SSCI等索引工具与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学术界对于作为索引工具的SCI、SSCI等系统成为评价指标的做法,一直持慎重的态度。本文分析了SSCI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的原因,指出了其作为学术评价标准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从如何对待西方的现代知识体系、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以及学术的目的与学术评价的目的三个维度反思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基本问题,以期建立一个符合中国自身学术发展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汤森路透公司主办的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了12000种世界权威的、高影响力学术期刊,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等领域。截至2013年,收录SCI期刊8600余种,SSCI期刊3100余种,AHCI期刊1700余种。目前,Web of Science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学术数据库和学术评价指标。在采访中,汤森路透科技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宁笔认为,办人文社会科学的期刊,首先要有国际视野,从全球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考虑,且定位要高,不宜仓促上马,要想办法调动学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开展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标志性意义的工程,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制度创新。重点研究基地已成为高校制度创新、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者队伍、产出重大科研成果的学术高地。重新审视重点研究基地这一新兴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壮大,思考重点研究基地制度与学术研究发展趋势、高校科研体制的内在关联,对于正确理解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的意义和下一步如何建设好重点研究基地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认识和反思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场域,梳理与解读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可以发现从恢复和重建学科体系,开展基本建设,到探寻学术发展理路,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再到呼唤建立科学的学术体制,承载"知识转型"的学术担当,始终贯穿着对自主性的追求,学术自主意识正在进一步提升。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在创造丰硕成果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很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8.
2006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年。理论创新硕果累累,学术研究新论迭出。记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轨迹,切实反映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热点问题,对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光明日报》理论部与《学术月刊》合作,以“社会关心学术,学术走向社会,推动学术创新”为宗旨,经过读者调查、学者推荐、专家评议等几上几下的评选过程,最终评出2006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具体如下:热点一: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世界研究交汇互动。  相似文献   

9.
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学位论文的学术性表现为嵌入学术传统,追求真、善、美,创新知识等方面,而创作有学术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学位论文则需要遵守学术规范,仰仗学术体验,张扬学术个性.  相似文献   

10.
《滨州学院学报》2009,25(4):24-24
针对近段时间以来接连出现的学术不端事件,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国家创新基地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叶继元表示,人们在进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质量评价时,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在于评价的粗略化倾向严重,这应当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文社会科学没有自身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国内学者从建立合理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体系的必要性、现行评价方法的缺陷分析以及面临的困境、有效路径的探讨等方面作了许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博士生发表论文的意义,利用国内外已有研究文献,从博士生在学期间人均发表论文情况和博士生学术发表在整个知识创新体系中的贡献两个视角对博士生的学术发表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分析表明,博士生在整个论文发表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博士生的贡献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人文社会科学包括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两部分,它与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学术性质、研究任务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的船和桥,方法创新是学术进步的阶梯。目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研究生普遍缺乏方法论自觉,加强方法论教育时不我待。高校应在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普遍开设方法论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提炼问题、鉴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术研究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观点创新,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在厘清学术观点创新概念和明确观点创新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引文分析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概述了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观点及研究质量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立即建立与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研究成果查新制度,完善检索体系,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基础训练,改革考核办法,举办学术沙龙,开设学术批评专栏,营造激发新观点氛围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征稿启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太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本刊常设栏目有:“东方学术创新”、“哲学·文化·历史”、“政治·法律·经济”、“文学·语言·艺术”、“教育·教学”,并适时推出贴近学术前沿的焦点、热点问题的专题栏目。为了提高本刊的学术出版质量,推动学术事业进步,扩大社会影响,本刊诚请国内外人文学术领域的研究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6.
征稿启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太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本刊常设栏目有:“东疗学术创新”、“哲学·文化·历史”、“政治·法律·经济”、“文学·语言·艺术”、“教育·教学”,并适时推出贴近学术前沿的焦点、热点问题的专题栏目、为了提高本刊的学术出版质量,推动学术事业进步,扩大社会影响,本刊减清国内外人文学术领域的研究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太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本刊常设栏目有:“东方学术创新”、“哲学·文化·历史”、“政治·法律·经济”、“文学·语言·艺术”、“教育.教学”,并适时推出贴近学术前沿的焦点、热点问题的专题栏目。为了提高本刊的学术出版质量,推动学术事业进步,扩大社会影响,本刊诚请国内外人文学术领域的研究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太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本刊常设栏目有:“东方学术创新”、“哲学·文化·历史”、“政治·法律·经济”、“文学·语言·艺术”、“教育·教学”,并适时推出贴近学术前沿的焦点、热点问题的专题栏目。为了提高本刊的学术出版质量,推动学术事业进步,扩大社会影响,本刊诚请国内外人文学术领域的研究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太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刊物。本刊常设栏目有:“东方学术创新”、“哲学·文化·历史”、“政治·法律·经济”、“文学·语言·艺术”、“教育·管理·教学”,并适时推出贴近学术前沿的焦点、热点问题的专题栏目。为了提高本刊的学术出版质量,推动学术事业进步,扩大社会影响,本刊诚请国内外人文学术领域的研究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等教育学在学科体制和理论体系上的不完善,使得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创新成为一个巨大而艰巨的理论问题。文化维度和现代性视野是解决这一问题必不可少的两个参照坐标。本文从文化的维度论述了对中国高等教育学创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认为在现代性的视野中考察高等教育学的创新问题,恰好与从文化维度出发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互补性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