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受无糖培养技术启示,在太子参组培苗育苗过程中,以液体培养基取代固体培养基,应用纸桥法,以太子参幼苗茎段为外植体,经有效诱导芽分化后转入以蛭石为基质的增殖培养基增殖培养,并诱导生根,成苗后辅以自然光照,通过培养基改进对太子参组培苗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在合MS+0.1mg/LNAA+0.5~1.0mg/L6-BA+2%蔗糖的液体培养基滤纸桥上的芽分化率达80%以上。不定芽在以蛭石为基质的MS+0.1mg/LNAA+1mg/L6.BA十2%蔗糖的培养基中增殖并生根,生根后的试管苗转到低糖(0.5%)或无糖培养基中,经自然光照培养能得到高质量的试管苗。  相似文献   

2.
对大花蕙兰的组织培养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MS+1.0mg/LBA+0.4mg/L NAA培养基中培养25d后可诱导侧芽萌发;在MS+2.0mg/LBA+2.0mg/L IBA+1.0mg/LGA培养基上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为3.62;当侧芽3cm左右时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1.0mg/L IBA上进行生根及壮苗培养。将组培苗移入上层覆盖着树皮的基质中,移栽成活率迭85%左右。  相似文献   

3.
选用5个品种的彩色辣椒,研究不同品种、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子叶生长发育时期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形成的影响,以及不定芽分化情况。结果表明:在MS固体培养基中添加6-BA5.0mg/l时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明显高于其它激素组合;进一步试验表明以半固体培养方式(琼脂含量为0.25%)和无菌苗子叶处于初展期时进行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明显提高,且质量好;将所获得的愈伤组织进一步培养不定芽分化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4.
以红王子锦带花药作为试材,采用离体培养技术,通过对红王子锦带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测与统计分析,对诱导红王子锦带花粉胚分裂基本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及诱导再生植株培养基等的多种因素进行筛选,建立红王子锦带花药再生植株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单核期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筛选出最优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2,4-D 0.5 mg·L-1+KT 2.0 mg·L-1+蔗糖2%),愈伤组织芽分化诱导培养基(MS+ZT 0.2 mg·L-1+BA 1.0 mg·L-1),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植株诱导培养基(MS+BA 0.5 mg·L-1+ZT 0.5 mg·L-1+NAA 0.5 mg·L-1+蔗糖2%),再生植株继代增殖培养基(WPM+BA 0.5 mg·L-1+NAA 0.1 mg·L-1+蔗糖2%)。通过花粉再生植株的诱导实验研究为锦带花育种及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基本培养基筛选、最佳外植体选择、单激素敏感性试验和最适激素配比试验4个方面对绿菊花草愈伤组织的诱导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MS可作为愈伤诱导培养的基本培养基,而无腋芽茎段最适于愈伤组织的培养,ZT和IBA可较好的启动愈伤组织的形成.在此基础上,确立0.2mg/L ZT+1.0 mg/L IBA作为诱导茎段形成愈伤的最佳激素配比.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玉米体细胞组织培养中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率的重要因素进行了简要概述:基因型是最关键的限制因素;胚长在1.2—1.5mm之间的幼胚作为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2,4-D、细胞分裂素类似物、L—Pro、AgNO3等附加物对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有效的小麦细胞诱导再生培养体系,以中梁22小麦幼胚和成熟胚为材料,分别在含不同浓度2,4-D的HB和MS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培养,研究其对小麦幼胚和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2,4-D的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浓度为0.5mg/L的2,4-D的诱导率最高达到78.6%,有利于形成胚性愈伤组织;不同培养基之间差异显著,HB培养基的诱导率高于MS培养基;不同外植体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黄草石斛的组培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不同浓度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的MS培养基对黄草石斛新品系不同外植体进行培养。黄草石斛快速繁殖 ,其外植体以茎尖较适宜。筛选出黄草石斛茎尖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S +BA0 .5+NAA0 .2 ;诱导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BA0 .75+NAA0 .5;诱导生根培养基为 1 / 2MS+NAA0 .1 +BA0 .2 5。通过组培可快速得到大量株苗 ,株苗在适宜的移栽基质中可以迅速成活。  相似文献   

9.
不同强度运动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为了了解不同强度运动以及运动和雌激素联合作用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影响。通过将7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SHAM)、骨质疏松对照组(OVX)、雌激素对照组(OVX+ES)、低强度运动组(OVX+EX1)、低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1+ES)、中等强度运动组(OVX+EX2)、中等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2+ES)、大强度运动组(OVX+EX3)、大强度运动加雌激素组(OVX+EX3+ES),各组大鼠1h/天、5天/周、持续8周运动后利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结果得出骨质疏松对照组(OVX)与SHAM组相比雌二醇浓度下降了89%(P〈0.001)。与OVX组相比,单纯三种强度的运动的大鼠雌二醇增分别增加了41%(P〈0.05)、49%(P〈0.05)和17%(P〉0.05)。三个联合组雌二醇较三个单纯运动组增高,但与雌激素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最终结论为中、低强度的运动可增加去卵巢后未补充雌激素大鼠的雌二醇水平。而三种强度的运动不能增加去卵巢后补充雌激素大鼠的雌二醇水平。  相似文献   

10.
雾灵樱花体细胞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以雾灵樱花叶片、叶柄为外植体、离体培养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增殖和分化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以芡实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以MS+6-BA1.5mg/L+NAA 0.2mg/L作增殖继代培养基为宜,以在MS培养基+蔗糖20g/L+琼脂5.0g/L中添加6-BA(0.1mg/L)+NAA(0.1mg/L)作生根培养基为宜,生根率最高.适当浓度的6-BA对芡实的不定芽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BA和NAA配合使用可促进芽苗生长,对改善芡实植株组培苗质量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对中嘉8号杨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形成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4种抗生素对中嘉8号杨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不定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孢霉素、羧苄青霉素和链霉素的浓度均为200 mgL-1时,不定芽分化率分别为73.3%、15.6%和6.7%,卡那霉素抑制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发生,对芽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所以噻孢霉素可作为首选抑菌剂。随着卡那霉素浓度的提高,不定芽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当卡那霉素浓度≥60mg/L时,芽存活率为0。在筛选转化体时,卡那霉素对芽苗使用浓度以40-50 mg L-1为宜。  相似文献   

13.
以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一个抗叶片早衰的基因成功地导入木薯基因组.将成熟培养 1 5天后的胚状体的子叶切碎,与农杆菌LBA44 0 4共培养 3天,然后转入器官发生培养基 (MS基本培养基附加BAP 1mg/L、IBA 0.5mg/L)附加 3 0mg/LG41 8进行筛选.三个星期后出现抗性的愈伤、芽.将这些抗性芽连同外植体转入茎轴生长培养基促进苗的生长,最后转入生根培养基长成植株.所得抗性株经PCR、Southern分析证实部分植株为转基因株.  相似文献   

14.
影响非洲菊离体繁殖的若干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不同的激素种类、不同的培养基类型等方面探讨了上述诸因子对非洲菊离体繁殖的影响,比较深入地研究了非洲菊离体繁殖中各因子对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一系列作用机理。此外,还对试管的苗驯化、移栽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组合诱导芽及芽的增殖效果最好;而培养基以B5诱导芽效果最好;培养基中低浓度的无机盐有利于生根。通过对比试验,以腐殖土∶沙∶壤土=1∶1∶1的混合基质移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控制,得出方法精密度X:0.273mg/kg上下,警告限为0.294,0.252mg/kg;上下控制线为0.304,0.242mg/kg;方法、准确度为回收率在80.0%-118.0%之间.  相似文献   

16.
半夏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灭菌时间、激素、炼苗基质对半夏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半夏块茎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用0.1%的升汞溶液对外植体灭菌,以15min的灭菌时间最好。6-BA0.75 NAA0.2的激素组合最有利于半夏块茎愈伤组织的诱导。6-BA2.0 NAA2.0的激素组合对半夏块茎的分化效果最好。2,4-D0.2 KT0.1的激素组合最有利于半夏根的分化。蛭石 珍珠岩组合作为炼苗基质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地热砂岩回灌中存在的物理堵塞问题为研究背景,开展微小颗粒在含水多孔介质内运移特性的渗流实验研究。通过圆管中填充玻璃珠构造多孔介质实验段,搭建含微小颗粒流体在多孔介质圆管内的渗流特性实验台。对比研究颗粒直径dp分别为12.96和22.81 μm、多孔介质平均粒径Dp分别为408.9和659.2 μm、含颗粒流体质量浓度在0.3~2.0 g/L范围下,颗粒在多孔介质界面处及内部各段沉积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dp=12.96 μm时,颗粒在多孔介质内部的沉积量远大于在界面处的沉积量;当dp=22.81 μm,流体浓度C<0.3 g/L时二者相差不大;C>0.5 g/L时颗粒在介质内部的沉积量小于界面处沉积量,且二者差值随着流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此时"筛滤"作用产生。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的数值模拟提供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