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本提出了与法国大革命史正统学派不同的修正史观。他认为:大革命前封建主义在法国已不复存在;资产阶级并非是通常所认为的处于上升阶段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而是一个没落的阶级;大革命并不是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折点。科本修正的大革命史观既有学术自身的因素,也有学术环境变迁因素的影响,既有他自身矛盾之处,也有方法论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由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雅各宾派的革命民主专政是这次革命的最高阶段。马克西米里安·罗伯斯比尔的名字,是和法国大革命及雅各宾派革命民主专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人们往往只看到他的专政措施,  相似文献   

3.
法国资产阶级节命的影响超出了法兰西的疆域和欧洲。在大革命的标志下,人类度过了资产阶级文明和文化的19世纪;它也相应地给予无产阶级文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以重大的影响。马克思一生六次到法国——特别是在巴黎生活和考察,他“深知法国历史”。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名目索引统计,他们直接述及大革命、法国、思想、社会、文化及工人  相似文献   

4.
雅克·路易·大卫(1748-1825)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画家,新占典主义美术在绘画方面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大革命的积极参加者。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大卫主要是借用古罗马的题材,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为行将到来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制造舆论,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派评论家的热情赞扬,他们称大卫为“当代的拉斐尔”,说他“以其天才加速了革命的到来”。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大卫参加了当  相似文献   

5.
[流派概述]欧洲的启蒙文学出现在18世纪,它与启蒙运动是密不可分的。英国在18世纪中叶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飞速发展。但是资产阶级此时没有政治权利,资本主义生产也因封建主义的禁锢而得不到进一步发展,因此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冲破封建束缚,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发动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不仅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与启蒙大学相互促进,法国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之一,它的启蒙文学也非常具有革命性和战斗性。[独门秘笈]“理性”可以说是启蒙文学用来攻击封建传统的一柄利刃,启蒙文学中的理性思想认为只要借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少中外史学家认为七月革命是法国大革命的迄点,然而尚无人对1789—1830年大革命的分期划段发表论述,笔者对此陈述管见.法国大革命分三个时期恩格斯总结了以反对国内封建制度为主要任务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一般把它们分为三个时期,即革命沿上升路线发展时期;巩固革命的资产阶级胜利成果时期;自由贵族、资产阶级重新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7.
什么叫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呢? 所谓资产阶级两重性是指资产阶级既有参加革命反封建的一面,又有反人民的另一面:既有与封建势力相对立的一面,又有与封建势力相妥协的另一面。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一方面——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又一方面——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这种两面性,就是欧美历史上的资产阶级,也是同具的。大敌当前,他们要联合工农反对敌人:工农觉悟,他们又联合敌人反对工农。这是世界各国资产阶级的一般规律”。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具有普遍的意义,纵观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的表现大体如此,就是法国大革命那样彻底的革命,资产阶级也不例外。本文拟以法国革命为例证明毛泽东同志这个论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晚清著名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梁启超在继承前人新闻理论基础之上,经过自己长达27年的报业实践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新闻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梁启超的社会政治理想构成了其新闻思想的根据。随着他主张的君主立宪制的失败到后来对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接受,其新闻思想也由早期的封建主义的报史观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报史观,对报刊职能的认识也从报刊的“去塞求通”转变为监督政府、引导国民不断完善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埃马纽埃尔·约瑟夫·西哀耶斯(E m nane Joseph sieys,1748-1836年)是法国大革命中大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的理论家、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的政治家.他从1789年开始投身于大革命,历经数十年的政治风云变幻,亲眼看到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他是大革命前期那些杰出人物中极少幸存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列宁论及法国大革命的国际影响时指出:它“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十九世纪,即给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十九世纪世界每个角落里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实行了、分别实行了、做到了伟大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所创始的事情。”法国大革命及其“最后阶段”的拿破仑帝国进行的欧洲战争,不仅打乱了欧洲大陆的封建主义秩序,震撼了拉丁美洲的殖民主义制度,也推动了英国、新独立的美国联邦共和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民主运动的发展。本文仅就它对美国建国初期民主运动的影响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1.
评论界尤其是国内,对《九三年》的评论意见大多集中于两个方面:一、它取材于法国大革命并再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场景;二、雨果在这部小说中宣扬了超阶级的“人道主义”观。此外,也有人论述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及情节组织,但最后的归结点无外乎以上两个方面。《九三年》尽管有很多浪漫主义特征,仍被大多数读者和批评家当作一部“历史小说”。然而小说的“历史叙事”却不断地被“心理叙事”修改和置换,本文将讨论这两种叙事是如何运作的,也就是说,现实矛盾如何通过叙事得到想象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因素在英国对大革命法国的干涉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柏克的《法国革命论》从意识形态出发,用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政治价值准则对法国革命及其理论原则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极大地加深了英国政界对法国革命的忧虑;法国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暴力和流血,“博爱法令”的颁布,促使了对法战争的爆发。反法战争开始后,英国政府又把摧毁法国革命的意识形态作为对法战争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英国对法战争初期对意识形态因素的强调,开了世界近现代史上“意识形态之战”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狄更斯认识到法国人民的革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在《双城记》中描写了法国革命的风起云涌。但是他反对暴力革命,他笔下各类人物形象淋漓尽致地阐释了他的人道主义,既是对道德领域的规范与重整,又是对混乱无序的社会的批判,拉响了对人性思索的警钟。  相似文献   

14.
面对近代中国信仰与秩序双重转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出于急切的救国启蒙的功利主义目的,纷纷向强大的西方寻求思想资源,然而他们却仍然没有摆脱中国革命的"实质性传统",走出了不同于法俄革命、英美革命的"第三种革命模式"。  相似文献   

15.
1789年至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喜歌剧不但占据了歌剧舞台的中心,而且在法国歌剧的发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喜歌剧艺术形式的发展、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创新、观众和剧场的扩大以及歌剧语言的发展几个方面,探讨了这一时期喜歌剧中所蕴含的自由元素,并指出对自由的追求不但是这一时期喜歌剧发展的动力,也是其艺术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期,法国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以一个客观的视角,对于为什么会发生法国大革命这一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考量分析.“托克维尔之问”给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快速动员、制度不断转型的现实中国以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布里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空想共产主义者,他的思想和著作对法国大革命的各个不同阶段和不同阶层代表人物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研究了他的思想内容、历史地位和作用。即马布里的社会政治观与哲学思想;马布里与卢梭的关系;马布里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研究表明:马布里思想有许多方面与卢梭思想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有些比卢梭温和,但也有些比卢梭走得更远。称马布里是“法国大革命之父”,并非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8.
《动物庄园》与《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反极权主义小说,一直仅被视作反苏反共反斯大林,这种误读与曲解有其深刻的时代历史原因。《动物庄园》讽喻历史上无数次革命起义所经历的循环模式;《一九八四》既是现代极权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预言。这两部小说反映出作者对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整个世界范围各种形态的现代极权社会更宏大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During the French Revolution, education became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of socio‐cultural change; not only was it to consolidate the new Republic in its fight against the ancien régime, it was also to create the intellectual preconditions for the constitution of a civil society. The author analyzes this issue under the aspect of the theory of social modernization and mobilization. His main thesis is the fact that central contradictions of “modernization” which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and which point to unsolved problems of modern society were already apparent during the French Revolution. These contradictions were based on a parallel development of enlightenment and bureaucratic rationalization, “demystification” and the search for new moral and religious ties, social rationa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forms of community. Education not only became a way to speed up modernization but also to resolve or even hide the contradictions of modernization.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英法两国革命中封建势力、资产阶级力量强弱的对比 ,以及两国革命所处的国际环境迥异等方面 ,分析两国革命进程激烈程度不同的原因 ,揭示革命进程并非越激烈越容易成功 ,一切都依据国情而变 ,离开具体客观事实来评价历史 ,是难以得出科学结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