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裕固族民间故事《神箭手射雁》,貌似戏剧性的爱情故事,实则不然。借用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分析法,不难发现:"惩恶扬善"是这则故事的核心主题,"善-恶"二元对立是其深层结构。这种对立在裕固族民间文学中十分突出,形成了裕固族民间文学"善-恶"对立的基本叙事结构。究其原因,既与裕固族长期信仰佛教相关,也与讲述人"以善为美"的审美理想紧密相连。为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完成善-恶叙事,叙述者又不断借用巧合、对比等多种具体叙事技法。  相似文献   

2.
庾信集南朝与北朝、魏晋文学与六朝文学大成,将南朝好尚的声色之美与在北朝的悲剧性人生体验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见美景而伤怀的构思方式和凄艳风格。杜甫继承并发扬光大庾信诗歌经验,使这种特定的审美偏好逐渐发展成为"以乐景写哀"这一普遍使用的技巧和自觉的创作传统。相同、相似的人生经验使得庾信、杜甫诗歌审美偏好相同,虽然"萧条异代不同时",却"异代可同调"。  相似文献   

3.
唐代道士吴筠从形与神、性与情,神与情、形与性及阴阳等方面入手,通过对神仙本质特性的揭示,阐发了其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虚静去噪"的审美心态。认为只有在这种审美心态下,才能体悟到大道的至美境界。  相似文献   

4.
苏轼经"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其政治处境、物质生活、精神面貌皆处于空前惨淡状态。在此期间,苏轼主观上选择"心隐"的生存方式,冲破"隐"与"仕"的二元对立,在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创作心态中开创了黄州诗词恬淡、清空的艺术境界,具有至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谢赫的绘画六法以探讨人物画为主,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性绘画鉴赏理论。"六法"的精髓和灵魂是"气韵生动",它不仅是鉴赏画作的最高审美标准,还对书画艺术的创作有理论指导意义。它要求画家与画作、画作与对象,书法家和书法作品、书法作品之间的气韵生动,以体现作品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6.
英文电影《音乐之声》的美不仅是音乐的美,也是人性的美、生活的美、自然的美。笔者从影片的剧情出发展现了两个主人公海军上校特拉普和家庭教师玛利亚代表的两种教学理论,即"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并探析了两种教学理论和与其相对应的"灌输式"和"园丁式"的教育方法,对于家长和教师如何正确教育儿童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再现”是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用于构建过去时空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电视纪录片中,要想在创作者意图和观众审美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灵活运用“再现”技巧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对“再现”的各种具体形式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再现”技巧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实际作用。同时,也对“再现”技巧地发展与表现形式的创新给予了关注。  相似文献   

8.
“二拍”大量的性爱描写是与明代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的哲学思潮、美学思想、社会风尚、作家的审美理想和创作态度以及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9.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所作的宋词《声声慢》集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于一体。许渊冲先生将"三美"原则应用于《声声慢》的英译过程中,译作充分传达了原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三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翻译理论也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树立了新标准。  相似文献   

10.
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它应该是求"真",外在逻辑决定了它应该是求"用",这就规定了教育理论研究既应该是求"真"的又应该是求"用"。本文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角度论证了教育理论研究实现求"真"与求"用"目标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不仅提出一套古琴演奏技法的要求,同时阐明了琴乐的审美原则和所应达到的思想意境,具有独到的美学价值。"二十四况"中尤以"和"、"淡"最为关键。在器乐学习和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将技巧和心态、心境的培养有机结合以来,方能达到习琴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诗美"的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特征是汉语诗歌的审美构成因素。在汉语诗歌发展演变过程中,决定历代汉语"诗美"结构变化。汉语"诗美"之衍生性、传承性与沉积性,不但是中国古代诗人诗歌审美经验形成的基本途径及其诗歌创作之根基,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递嬗演变之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美学思想核心在于一个"真"字,陶渊明美学思想核心的形成有着厚实的现实基础和深刻的哲学基础,他把人格之"真"与艺术之"真"完美的融为一体,陶渊明"真"美显示出来的境界主要表现在他对诗意乡土生活的营构和死亡意识的超然解脱以及其"自然化迁"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4.
意境美是舞蹈中的灵魂和精髓,也是舞蹈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舞蹈作品中的意境应该是描绘生活景象和表达思想感情而形成的统一融合的艺术境界,它在舞蹈作品中表现为寄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创作思想,"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使精神内涵将外在的动作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构建了舞蹈作品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5.
赵爱军 《考试周刊》2012,(37):106-106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审美教育也就没有所谓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学中蕴涵着许多审美因素,这种蕴涵"以美启真"审美因素的体育审美教育理念,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树立美好的生活理想。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西方美学哲学思想的批判吸收,其标举的"境界说"所体现的基本情致在于"真"之表达。凡"有境界"之词,在于境界之"真",带有赤子之天然本真,其景其情真切直观,不为雕琢,浑然天成。"境界"之所谓真景真情,是能够令人有"不隔"无碍之感,直至其中景而能深感其中情,故言真贵于美。因此,"真"作为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核质,乃是王氏《人间词话》的中心要义。  相似文献   

17.
林远程 《考试周刊》2011,(27):62-62
生活至真、至善、至美,作文亦是如此。一切哗众取宠或无病呻吟都不是好文章。作者从教十多载,在"真"字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觉得"真"要来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真"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个性化的独特感受;"真"要说自己想说的话。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诗词"下水"创作,是一种新颖的、有益的教学辅助方式。结合教学与创作实践强调了高校教师"下水"创作的必要性,阐述"下水"创作的内容类型和审美追求,总结了教师"下水"创作对古典诗词教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秦文君的儿童小说风靡校园,其小说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于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尤其是"贾里"校园系列小说的人物形象凸显着个性美、情感美、幽默美和启蒙美的美学品质,给读者以审美的享受和启迪。这既是对传统儿童小说的继承,更是超越,在我国儿童文学领域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为我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论“即兴”情感在水彩画创作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画家来说,不管是在写生还是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情感的表达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会影响创作时的感观意识,进而会影响整个绘画风格。因此,在绘画创作中我们不能忽视情感的重要性。文章将情感"即兴"的融入到水彩画创作中,而不仅仅是娴熟的运用技法,通过"即兴"情感的注入使作品更赋有灵动之气,进而提升水彩画作品的艺术性。但这种"即兴"情感的表达不是漫无目的的,是受到一些困素的影响和制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