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提升文化遗产知名度、增强文化遗产影响力"是乐山"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国际一流文旅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乐山文化遗产总体知名度不高、跨文化传播效应不显著的状况,基于跨文化传播理论,从两大主体媒介——语言翻译和大众媒介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价值的维度,探讨了影响乐山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效应的语言翻译问题和大众媒介利用问题及对策,以促进乐山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是关于语言传播的理论和生活实践意义加以论述,因为目前这个社会是一个被电子媒介充裕的世界,人们变得越来越孤立,也同时互不沟通交流,导致了一个非电子媒介每况愈下的状态,但是非电子媒介的作用是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无论是在远古时代,还是我们的当今社会,其作用都不可小视,而我的目光更加的关注于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还有他们在人际传播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从传播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论述语言文字等传统形式的传播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起着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在这里提倡媒介复古。  相似文献   

3.
媒介技术的发展,促使人类进入了"媒介化"社会,媒介融合成为传媒业的主流,更是一场传媒产业的重构。然而,技术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危机。文章根据国内外现有的危机传播理论模式研究,从媒介融合语境下传播环境的形势入手,探讨新环境下危机传播的特点、传播方式及传播策略,并试图建构媒介融合时代下危机传播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即时性新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即时性新闻的传播媒介也经历了多次转型,即时性新闻传播从单向线形传播模式到双向循环传播模式,再到整体互动传播模式,它总是与当时社会条件下最快捷的传播媒介连在一起.随着人类对即时性新闻的不断追求,即时性新闻的传播将会逐渐退出传统媒介,从而转向更为便捷的整体互动的新型媒介.  相似文献   

5.
在一般符号学和媒介理论的透视下,标语和口号不仅仅是语言符号,亦不能被笼统地看成语言媒介的内容。它们本身即是不同类型的媒介形式,具有各自的媒介特性和意指机制。口号调动“副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参与,生产听觉主导意义共享的仪式化空间;而“实物性”则是标语区别于书面和印刷品等一般文字媒介的根本特性。“以物为媒”的文字传播形式决定了标语的文本结构内涵着“语言”和“图像”两个符号表意维度。经过广泛实践和丰富积累,标语在当代中国的传播格局中具有了“中介机构”或“中间物”、技术和物质形式、传媒和文化体制三个层面的媒介意涵。  相似文献   

6.
鉴于语境意义的发散性改变了言语所指向度的深度模式,显示了言语行为与媒介环境下多元用法的横向关系相应的众语狂欢、能指漂浮现象,对语言的媒质特征的观照在某种程度上恰为语境意义的发散性向度提供了一个内聚的视角。文章试图通过对传播领域中语言媒质特征的观照,审视媒介汇聚语境下语言媒质整合的意义维度,强调对使用语言的媒介环境的觉察对于语言建构意义模式的作用,并结合媒介素质教育,提出建设语文教育新内涵的远景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类传播的历史伴随人类文明的历史。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从大众媒介到私人媒介,传播媒介见证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深度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虽然不同的传播学者对传播时代的划分方式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影像传播已成为当今社会受众最广泛、影响最深入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
网络课程在高职院校运用比较广泛,但目前的网络课程建设多从教育学的角度探讨其内容的可接受性,鲜有从传播学的角度增强其可读性。网络课程设计可借鉴视觉文化传播原理。视觉文化传播改变了传播的媒介语言,从文字语言传播向影象语言传播,使内容传达更生动。借鉴视觉文化传播理论,网络课程的设计后应符合以下六方面原则:多样性,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互动性和色彩协调。  相似文献   

9.
严婷 《新读写》2023,(6):44-45
<正>媒介之变与文学生产桫椤(1)新世纪以来,在媒介革命的裹挟下,文学进行着从殿堂到民间、从精英到大众、从思想场到娱乐场、从心灵创造到工艺创制的转化,媒介与文学之间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具有因果关联。媒介的演进不仅改变了文学的传播,也改变了文学的创作和生产,其中包括叙事、修辞以及文本的内部变化,新媒介成为重构新时代文学现场的主要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0.
考察中国时下电视语言生态,一种较为轻微的媒介"软暴力"现象——言语伤害屡见不鲜。在对《非诚勿扰》开播后的第1-34期节目样本进行细致的案例分析中,研究发现电视言语伤害涉及被伤害者从生理特征、出生身份到个性观念等十多个方面的内容,存在指桑骂槐、恶意标定等12种最为典型的表现形态,并且形成了言语伤害传播的自我强化机制、幽默娱乐掩盖下的脱敏麻痹机制、伤人者终被自伤的自我纠偏机制。从语言伦理学的视角,电视媒介、电视观众和节目参与者都可采用相应的言语策略,遵从应有的言语道德和传播伦理,避免言语伤害的后果,促进言语文明,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数字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出发,分析数字媒介环境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模式中亟待突破的几方面问题,进一步提出数字传播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当下,人们被越来越多的符号所包围,从平面的各种书刊到电子的信息媒介平台,从传统的信息采集渠道到时下流行的互动用户界面载体,符号都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平面广告的创作中,以视觉为中心的图像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符号系统提出挑战.因此,对广告以及广告中符号创意表现的解读与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国内2001年出版的两本媒介批评专著关于媒介批评概念与起源的认识与理论总结存在着一些偏差。本文认为媒介批评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新闻传播观念或理论,并且参照新闻史的背景来对新闻传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批评活动。媒介批评的起源从认识论角度可以追溯到新闻媒介的起源,经历了从口头自发批评到文字批评再到自觉的系统理论批评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充分印证了“信息爆炸”、“地球村”等媒介预言,它在传播速度、传播能力、主体自由度和互动性等方面都体现出新型媒介的技术优势。从印刷媒介到网络媒介,信息结构方式和人类感知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5.
传播:学校公关手段传播(Communication),即信息交流、沟通的过程。传播有诸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媒介。学校公关中的传播媒介有语言媒介、图文媒介、技术媒介、实物媒介、人体媒介。在学校公关中,言语传播有日常接待,新闻发布,沟...  相似文献   

16.
客观报道国家政要在公开场合的讲话和所发表的著述,通过对其政治话语、尤其是个性化语言艺术的解读,历来是大众传媒传播其执政方式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语言是有着极具个性艺术色彩的话语,因而深受媒介和公众的关注.从语言艺术和传播个性维度来看,习近平既有硬语言对应硬性命令的强制型传播,也有软语言对应软性同化的感召型传播,还有巧语言对应刚柔并济的复合型传播.  相似文献   

17.
南朝诗歌在逐渐走向完美、精致的形成过程中其风格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也呈现出各异的特点。究其原因,从传播学的角度去分析。元嘉体诗歌的媒介主要是以书写媒介为主;永明体诗歌是南朝诗歌传播以书写媒介为主到以口语媒介为主的过渡;宫体诗传播的媒介主要以口语媒介为主。因为媒介的不同,对诗歌风格的演变也产生了一定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体语言的使用状况对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产生直接的影响,既会影响到社会受众的语言形态把握,也会更深层次地影响到受众的观念形成、更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就需要媒介从业者担负起在信息传播中维护、建设和谐的语言生活状态的责任。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新闻媒体的语言规范状况对构建和谐语言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生活信息化节奏的加快与新媒介的日新月畀,个体与媒介展现为充满张力、动态发展的关系。手机媒介传播经历了接打电话、短信交往到达3G网络时代,不仅激发了沟通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更促进了生活理念和价值观念的更迭。3G网络时代的手机交往从主体认知和人际交往方式两方面介入了人际传播,从手机出版、广播、影视、网络生活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大众传播。3G网络实现了手机媒介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转型,手机媒介文化也变身为大众传媒亚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0.
“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媒介观中最能体现其媒介技术认识论的一个核心论断,在传统媒介面临大数据和5G物联网等新技术冲击的今天,其理论内涵逐步被诠释完整,并得到进一步延伸。论文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理论的再认识,从对数据传播根源的认识、数据传播内涵的理解,到数据传播形态的分析,多视觉探讨了“技术即媒介”“媒介即环境”“数据即讯息”的观点,并从哲学的角度对基于大数据的数据传播方式可能带来的伦理隐忧进行了思考,研究工作将有助于促进新媒介技术的理性发展和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