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列宁与季米特洛夫会谈的确切日期,到现在也不清楚。从季米特洛夫过了很多年后才着手写的回忆录中,我们了解到这次会谈的内容。季米特洛夫自己认为会见时间是1921年2月底,但保加利亚历史学家卡列娃确定,这时季米特洛夫还在维也纳,三月初他才到达莫斯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时任共产国际总书记的季米特洛夫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创造了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季米特洛夫领导下的共产国际领导方式发生了转变,由共产国际七大以前的"严格控制"转变为共产国际七大之后的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决策,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具有了政策支持和政策依据;季米特洛夫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支部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直接理论来源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季米特洛夫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正确方向的认同和支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提供了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3.
1933年,德国纳粹党制造了“国会纵火案”,季米特洛夫与另两位保加利亚同志塔奈夫、波波夫同时被捕。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慷慨陈词,震动了全世界。《季米特洛夫在莱比锡法庭上的最后发言》还曾被编人中国中学的语文教材,精彩万分。虽说在法庭上都有最后发言的机会,但那两位保加利亚的同志却沉默寡言,因此出狱后被指责为“胆小鬼”。殊不知,这两位同志是执行党的指示,尽管他们会德语,但却故意装傻,让季米特洛夫在法庭上唱主角,突出共产党员的机智勇敢。  相似文献   

4.
论“说”     
说,是人的内在思想、品德、文化、才华的外现,是人的风度美重要的组成因素。鲁仲连义不帝秦,诸葛亮舌战群儒,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上,善于辞令的人举不胜举。季米特洛夫在国际法庭上的抗辩,列宁同志在1918年工  相似文献   

5.
1937年8月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首次提出从国际委派干部到中国。三个月后,王明回国。这篇发言稿成为了解共产国际派王明回国意国的一篇重要文献。共产国际认为,需要派忠实其路线的干部帮助中国共产党顺利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大转变。  相似文献   

6.
第一国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关于它是什么性质组织的问题,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它是国际共产主义政党;另一种意见认为,它只是无产阶级群众性国际革命组织.我们认为,国际初期的纲领和组织成分等呈现着很大的复杂性;国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对国际的发展过程,作具体的、历史的考察,那么,第一国际初期是潜在的共产主义政党,尔后才逐步发展为实在的共产主义政党的.  相似文献   

7.
格·季米特洛夫(1882——1949)是保加利亚人民的伟大领袖,卓越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季米特洛夫作为一面反法西斯斗争的鲜艳旗帜,赢得了世界无产者和进步人士的敬仰。本文拟就他对反法西斯斗争的贡献,试加述略。一季米特洛夫是反法西斯斗争的最早参加者和鼓动者之一。法西斯主义是在资本主义总危机发展的基础上滋生的一种最反动、最危险的社会政治思潮,其在全世界迅速传播并成为一种严重威胁,是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在德国取得政权之后。但它的最初出现则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一九一九年,在当时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的意大利和德国,首先相继建立了法西斯组织。一九二二年十月,墨索里尼组织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在意大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相似文献   

8.
欧洲两大工人体育国际组织曾有过争取和实现相互团结与合作的愿望,但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分裂,这种分裂既是欧洲工人运动与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组织分裂与对立的结果,也是欧洲工人运动与共产主义运动国际组织分裂与对立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诞辰”和“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辰”“诞生”两词经常误用。例如:①今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活动家保加利亚人民的领袖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诞辰一百周年。(《红旗》1982年第12期)②塔巴科夫临时代办举行招待会纪念季米特洛夫诞辰一百周年。(《人民日报》1982年6月18日)③纪念鲁迅先  相似文献   

10.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崇尚和向往的最理想的社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是共产党人前进和发展的恒久动力和强大精神支柱.在中国社会大转折和国际格局大变动的今天,坚持共产主义信念理想,对我们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际共产主义一直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一模式主要表现为国际共产主义要有一个中心,要有一个统一的纲领和总路线。到20世纪中叶,随着各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并领导本国人民取得政权,传统国际共产主义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而前苏联共产党还要按照自己的意志继续维护旧的模式,遭到中国共产党等党的反对。中国共产党虽然反对前苏联共产党搞“老子党”,但在一定意义上也以自己的理解来维护这一模式。两党为此发生了分歧,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进行了论战。经过中苏论战和世界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党逐渐认识到国际共产主义不能再有一个中心、一个统一的纲领和总路线,国际共产主义传统模式被打破,各国开始根据自己的国情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正> 共产国际“七大”是共产国际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这次会议正式确立了共产国际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政策,改变了共产国际自初期以来逐渐形成的左倾政策,为各党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于这一时期的政治背景错综复杂,因而促成共产国际政策转变的原因也是复杂的。本文试对共产国际政策转变的基本原因以及季米特洛夫在这一转变中的作用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共产主义指导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现代发展的一种特殊模式。从历史的角度看,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其重要因素之一是其独特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本文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国际共产主义信念为指导,科学社会主义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如何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冷战年代的中国与世界》丛书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社科类新书的重要品种之一。该丛书根据美、俄、中三国及东欧诸国近年解密和公布的翔实档案文献资料,对冷战的起源、美苏冲突的演变过程、中苏结盟走向分裂的原因、中苏美三角关系的内部结构、苏南关系及冷战对苏联解体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冷静而客观的重新思考和学理批判,既有纵向溯源分析,也有横向比较,还有个案研究。该丛书内容丰富多样,研究视角新颖,拓宽了冷战史的研究领域,体现了目前学界国际冷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国际史学研究,特别是国际冷战史的研究极具参考价值。首批推出的有《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斯大林时期的冷战与苏  相似文献   

15.
六十年前的今天,列宁领导的俄共和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急剧转变。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是这次经济政策的转折点。列宁是这个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改行的这个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状况和战时共产主义的实践经验而提出来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6.
193 5— 1 943年间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季米特洛夫与毛泽东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有分歧、有合作 ,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35-1943年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季米特洛夫与毛泽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有分歧、有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第五章共产主义道德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原则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道德进步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道德的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共产主义道德和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本质区别。共产主义道德同历史上劳动人民道德的区别与联系。共产主义道德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共产主义道德产生的先决条件。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逐渐产生和形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思想的产生说起,论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讲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都是对共产主义思想的表述;指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理论依据的,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共产主义包含两个阶段,社会主义是它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它的高级阶段。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山东教育学院、陕西教育学院和我院发起,全国二十一所院校有关教师参加编写的《国际共产主义的实践与理论》一书,最近由山东人民出版出版公开发行。本教材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科学社会主义两门课结合起来,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来的共产主义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上,作为改进政治课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