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相似文献   

2.
一、古文助读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翻译:齐国有个人,喜欢打猎,但空费时日,持续很久,什么野兽也没打到。一到家里,就感到对不起妻室儿女;走出家门,就感到对不起朋友乡邻。仔细想来,那打不到野兽的原因,就是喂的猎狗太不中用。想要得到一只好狗,有人说:“你应…  相似文献   

3.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对该章的理解最大的争议莫过于“自牖执其手”一句。历来的注释家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笔者试作粗浅的归纳与考证。一、孔子不敢当说此说影响最大,也为不少注释者所采用。它源自朱熹。他在《论语章句集注》中说:“伯牛,孔子弟子,姓冉名耕。有疾,先儒以为癞也。牖,南牖也。礼,病者居北牖下,君视之,则迁于南牖下,使君得以南面而视己。时伯牛家以此礼尊孔子,孔子不敢当,故不入其室。而自牖执其手,盖与之永诀也。”朱熹在《四书或问》…  相似文献   

4.
杂说一     
彭翊 《中文自修》2006,(2):55-55
猴,山溪之兽也。猎者得之,断其尾,掣以锁,戴以面具,教之百戏;喜怒悲欢,无不中节;往来通衢,藉以糊口。于是梨园傀儡而外,复多作伪之境焉。  相似文献   

5.
车能技重。马能致远。非车马为之也。人为之也。车而人不得车。则重不能拉矣。不得马。则远不能致矣。此人之善用夫物而物各献可能以待用也。物且献可能以待用而况于人乎。  相似文献   

6.
(一)计财篇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来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仍不可使富也。何谓习俗?吉、凶之礼既亡,则以其相沿者为礼。婚之筐篚也,装资也,宴会也;丧之含殓争也,设祭也,佛事也,宴会也,刍灵也。富者以之相高,贫者以相勉矣。  相似文献   

7.
<正>一、阅读下面两文,完成题目。(甲)(选文略,见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孟子曰:“桀纣1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2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3。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4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5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相似文献   

8.
一、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迄乎成语于富者可汗辣峙家圃传金拆 2.填空: ①,风正一帆悬。 ②争渡,争渡, ③,清风半夜鸣蝉。 ④东市买,西市买,南市买_,北市买 3.①《木兰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句子是“ ②《观沧海》的作者是,诗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厂 ③《望岳》中的“岳”是指,诗中饱含哲理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 (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  相似文献   

9.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彊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署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相似文献   

10.
文言趣读     
楚之南有猎者鹿畏貔(chu),貙畏虎,虎畏罴(pi)。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鹿鸣,趋而至。猎人恐,因为虎鸣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敷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zuo)搏撕裂而食之。  相似文献   

11.
猩猩,兽之好酒也。夫麓(1)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一一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有知设者之性命与其父母祖先,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日:“盍(2)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3)嬉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相似文献   

12.
狗喻     
陈盈 《现代语文》2005,(7):11-11
卫灵公怒弥子瑕,扶笞(ch)出之。瑕惧,三日不敢入朝。公谓祝(tuó)曰:“瑕也怼(du)乎?”子鱼对曰:“无之。”公曰:“何谓无之?”子鱼曰:“君不见夫狗乎?夫狗依人食者也。主人怒而扶之,嗥而逝,及其欲食也,葸(xǐ)葸然复来,忘其扶矣。今瑕,君狗也,仰于君以食者也。一朝不得于君,则一日之食旷焉。其何敢怼乎?”公曰:“然也!”(明/刘基)īì锦囊小语译文:卫国的国王灵公对弥子瑕恼怒,鞭打他并将他赶了出去。瑕害怕,三天不敢上朝。灵公对祝说:“瑕是不是有怨恨啊?”子鱼祝回答说:“没有的事。”灵公说:“怎么不会呢?”子鱼说:“国王您没见狗吗?狗…  相似文献   

13.
家庭为社會之單位,社會之良否,親家庭为轉移,家庭之良否,視主持家政者之能否勝任,家庭主持者不特有關家庭之盛衰,實卽國家興亡之樞軸,民族復興之關鍵也。我國近年來受教育之女子多矣,大半注意於遠者大者方面去研求探討,以为家政之學,瑣層於家庭之柴米油鹽,殊为蔑視而不足道,然則家事教育,果如是其簡單乎,则又不然。夫家事教育乃有系統之一学科,與農工商诸应用科學相等重,在西洋各國莫不竭力提倡,此学科最昌明之國家,首推美國:彼国社會對於家事教育  相似文献   

14.
【美的品味】1.人心之道,远有矣。古时有种神兽名为夔,只有一只脚,它羡慕蛭,一种多脚的兽,蛭却羡慕蛇,蛇无脚,却行走得比它快。蛇慕风,风无形,速更疾。风慕目,目至之处,风犹不能及。目慕心,心中所想所至,目不敢妄之。此则古之云:"夔怜蛭,蛭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之友》2010,(7):38-39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冉氏烹狗记[清]崔述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  相似文献   

17.
送杨置序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①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②,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③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④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  相似文献   

18.
<正>近读《论语·雍也》中的一个片段,感觉此处的孔子和刘亮程似乎在思索同一个问题:"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1)这段记述,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孔子发自内心的悲悯情怀,还有他面对人生无常而生发的感慨。"斯疾"之重,来势汹汹,像一阵寒风扫过,顿使病入膏肓;"命矣夫"是孔子无奈的喟叹,又何尝不是对人类悲苦遭际的叩问?"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样的话由刘亮程来说便是:寒风吹彻。寒风吹彻,  相似文献   

19.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相似文献   

20.
珍珑     
《新作文》2006,(4)
古有善弈者,居山林中,生平于战,未尝败绩。世人疑为神也.诣之者甚蕃。然其居无定所,人寻而不得,皆郁郁而反。脾性怪异,不喜人众,好冷清。一入棋。则物我皆忘。年过半百,不欲没没无闻于后世,遂穷毕生心血。布一残局,望后人破之。局成之日,呕血而亡,双目凹陷,发尽白矣。千载百岁后,境随时迁,局已失传,世人寻之。均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