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对网络伦理教育自觉的思考基于大学生主体性是一种视域的界定。在这里,突出剖析主体性,剖析网络伦理教育自觉的实现与有效性,从而就可以完成作为兼具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并重的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自觉。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增强我国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和实证调研法对广西高校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存在的伦理问题有网恋问题、网络上使用不文明语言问题、浏览不健康网站问题、网络黑客问题、网络道德规范、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等问题。对引发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有网络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制约原因等。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负面影响的出现,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有必要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研究,丰富学校德育内容,树立大学生伦理教育的新理念,建立与时代同构的大学生网络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当前高校网络伦理教育存在的滞后与不足,分析了回归生活场域是网络伦理教育的新视域,指出了高校生活化教育平台是网络伦理教育的四个途径:开辟网上网络伦理教育课堂、网上渗透教育、网上与网下相结合、优化网络生活环境,从而保障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实效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5.
周晓丽  葛晓春 《成人教育》2011,(10):105-106
网络时代,网络信息伦理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此,从数字图书馆信息伦理建设的角度,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通过自身的信息伦理建设对大学生的网络信息伦理起到引导和影响的作用,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价值取向的矛盾性和网络道德失范.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和现实伦理困境是造成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法规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规范、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促使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网络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问题也接踵而来.大学生网络失范主要表现在意识、规范和行为等方面.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对策,以期规范大学生网络伦理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广平  汪为春 《文教资料》2011,(31):222-223
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接受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由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中介、接受环境共同组成,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接受系统的内外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本文基于接受系统的探究.揭示出接受特点、接受过程和接受规律.提高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朱志勇 《江苏高教》2005,(6):109-111
本文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出发,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促进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加强网络伦理知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意识;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保证网络伦理规范与法纪的切实执行;加强领导,采取多种形式,形成加强大学生伦理建设的强大合力等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伦理失范是当代大学生伦理意识和伦理心理畸形发展的具体反映,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了大学生内心的诸多问题,极具危害性.它导致了网络伦理环境的恶化和大学生伦理心理的畸形发展,严重弱化了大学生伦理意识社会化的进程.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防范大学生网络伦理的进一步丧失.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主要力量,具有正确的网络伦理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网络化的发展,网络化对大学生传统道德认知及道德标准形成的冲击,致使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成为必然。为此,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重视信息立法,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主体观;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强化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广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抵御信息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网络影响、改变着大学生的生存方式,当大学生欣喜、沉迷于网络的同时,网络的生存危机也日益凸显。网络发展所带来的诸多负面伦理问题,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新课题。网络伦理是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通过道德引导与教育、法制等手段来填补现时网络中无规范的真空,构建新的伦理规范,无疑是现代人的一种有益尝试,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伦理学是在网络社会中各种道德关系基础上提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为新时期、新环境下我们重新认识并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探讨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徐州高校800名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素质的实证调研,发现大学生网络伦理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网络伦理意识较差、网络伦理行为失范、网络道德判断弱等方面。基于调查研究,本文提出塑造大学生的网络伦理人格、提高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情感、养成良好的网络伦理行为习惯、树立良性网络伦理关系等等应对措施来培育大学生网络伦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进步在给人们带来效率和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文章探讨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伦理的内涵与特征,列举了信息伦理的失范现象,提出了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对大学生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究其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因此,必须加强网络伦理规范的研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校德育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适度保持虚实之间的张力,促进大学生伦理观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的普及,创建了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旧有伦理体系的不适用,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大学生是上网比例最大的群体,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常见的思路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某些基本伦理教育(例如强调诚信原则和培养自律精神等)及开展上网心理辅导,这种思路的根基在于试图通过引用现有伦理资源来应对网络伦理问题。而重点却在于,对旧有的伦理体系进行技术性修正,能否解决网络带来的新伦理问题?笔者以为,任何现有的伦理一旦面对新主体,都将大大失去效力。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通过修改现有规范来约束新主体,不如引导新主体共同创建新规范,从而使新规范完成主体内化而真正发挥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规范大学生网络伦理的对策,希望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积极和正面的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发展态势显著.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研究问题也较突出。针对这些情况,高校要适应大学生网络生活化的变化发展.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网络生活中,以实现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改进网络媒体教育素养、改善价值判断教育、进行网络伦理教育、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和强化法制教育方面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效果。研究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